2015年3月15日 星期日

星 雲 法 語

§ §
* 什麼是佛道

所謂「佛道」,就是佛教的真理。什麼是佛教的真理?有四點:

一、自由業力是佛道:佛教和一般宗教不同的地方,就是佛教不講由一個神明來控制自我,不主張另有天神賞賜我們善惡,賞賜我們好與不好。佛教主要是講人的行為,主張自己決定自己的一切,就是「自由業力」。每一個人做了好事的因,自然會生出好的業果,所以業力是非常自由的,它沒有什麼特殊,沒有什麼權威,所謂自作自受,就是佛道。

二、緣起中道是佛道:佛教講究世間的一切都不是單獨存在的,而是彼此相互關係,因緣和合而生起的。所以不只說生不只說滅,不僅僅說有說無,它完全是一個中道。體解緣起中道的本性,就是佛道。

三、民主平等是佛道:現在我們講求民主,佛教的教理最民主,人和佛沒有大小的分別,佛是一個覺悟的人,人是還沒有覺悟的佛。人和佛在本性上都是平等的,所謂生佛平等、男女平等、智愚平等,一切眾生都是平等的,這種民主平等的思想就是佛道。

四、無我超越是佛道:每一個人都執著自我,因為執著自我,就有你,就有他,就有世界,就有人我對待,就有是非得失。假如無我,超脫了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超越了一切而無相,那麼世界大同,人我一如,就是真正的佛道了。

* 如何學道修行

我們在世間上做人,總想要做一個成功的人,總希望事業順利、課業進步、人際關係和諧、家庭幸福美滿……,最好做什麼都能有所成就。學道修行也是一樣,總希望對佛法真理有所體悟,以祈能了生脫死,活得自在。我們要如何學道修行,才能開悟證果呢?我有四點意見貢獻給大家:

一、從淡處著眼:學道修行的人不要太執迷於感情而被感情束縛,不要什麼事都希望別人以濃情厚意待我,有時候感情太濃烈了反而不能長久。所謂「君子之交淡如水」,青菜蘿蔔雖然味淡,若是天天吃,青菜蘿蔔也會吃出滋味來的。

二、從無處下手:無,不是沒有,無中可以生有,所謂「真空生妙有」,要先「空」才能「有」。比方說:一塊空地,什麼都沒有,才可以建高樓;心裡沒有成見,才能接受真理;茶杯要空,才能裝茶水,才有甘醇的茶水可以喝,假如茶杯裡面已經有了酒、油,味道就變質了。因此,無,並非不好,從「無」裡面可以體會更多。我們做事也要有從「無」開始的觀念,不要希望人家都為我做好、準備好,真正有用的人是能夠從空無的地方成就一切。

三、從疑處用心:佛教和其他宗教不同,它重視「疑」。所謂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要在學道上用心發掘問題,此即禪宗所謂的「參話頭」。能把一句話緊緊守住,行住坐臥都不離,在疑惑處下手,如此學道才會有消息。

四、從拙處力行:抱著笨拙的心去學道,古人曾說:「勤能補拙。」我們做任何事,只要能精勤力行,終有寸進。

* 道在哪裡

常常聽人說他要修道、學道,但道在何處?道不一定在佛祖那裡,道也不一定在出家人那裡;道應該是在每一個人的眼前,每一個人的身邊,每一個人的心裡,所以自己要有道。但要有什麼道呢?

一、學習接受,是自我充實之道:現在的青年學生,為什麼有些人讀書有進步,有些人讀書沒有進步,原因何在?在於他沒有學習接受,台上老師講課,他在台下神遊;父母說的經驗談,兒女並沒有受教;長官講的連篇道理,他也沒有接受。所以,一個人要自我充實,要自我進步,要自我有道,在學習的時候,就必須要接受,認真的聽講外,還要聽得透徹。佛經中有言:「以聞思修入三摩地。」意思是聽了以後要思,思了以後還要修,所以這個接受就有道,這樣的學習就會有成就。

二、想當然爾,是自在安忍之道:現在的人,有好意見時總是唱反調;但一個有為者,老師罵他、打他,他會覺得理所當然,因為這是教育;父母責怪他,長官批評他的種種不是,他都認為這是理所當然,這就是自在安忍之道。

三、凡事忍耐,是自由快樂之道:一切事情都要忍耐,忍耐就是力量。現今,有的人就是不能忍耐,即使是一點點不順意也叫苦連天,也要反彈,因此他就不能自由快樂,不能擔當。

四、讚美別人,是自己善緣之道:常說好話,讚美別人,人家喜歡,自己也歡喜。所以讚美別人,自己就有道,就是結緣之道。

* 障道的因緣

障道的因緣,就是我們做事情常常遇到障礙。讀書遇到障礙了,交朋友遇到障礙了,留學遇到障礙了,創辦事業遇到障礙了,甚至於要建一棟房子,要買一個傢具都遇到障礙了,連修行、信仰也遇到障礙了。障道的因緣在哪裡呢?有四點:

一、口說不行:真正障礙我們的還是我們自己,外來障礙的力量有限,自我障礙的力量很強大。口說不行,常常說,說了又不做,說久了以後人家不相信你,這時候就是障道了。

二、心想諂曲:你心裡所想的,都是打別人的主意,都是自私,都是自己多得到一點利益。這種諂曲不正的心,別人不是盲目的,也不是糊塗的。他會知道,他不但看到你的人,看到你的面孔,也看到你的心,你的心諂曲,他當然不要和你來往。

三、身行惡事:你如果生活中有很多不良記錄,交朋友沒有信用,自私、見利忘義,甚至做過很多非法的事情,當然別人就不願跟你合作,不跟你來往,所以身行惡事也是障道的因素。

四、人我計較:你和人相處,和人合作,和人創業,不要錙銖必較。你計較很多,人家當然不願跟你建立太密切的關係,很多好因緣往往是自己把它破壞了。我們如果不改正自己的因緣,就永遠有障礙。

* 無常的價值

在一般人的思想觀念裡,大都不喜歡無常,總覺得人生無常,令人恐懼;人情無常,令人悲傷;世界無常,成住壞空;一切無常,虛假如幻。所以一談到無常,往往認為是消極的、悲觀的、沒有意義的。但從另一層面來看,無常實際上是蘊含著積極奮發的思想。所以,對於無常的價值,我們應該有如下的幾點看法:

一、帶來希望的人生:無常的定義是好的會變壞,壞的會變好,所以它帶給我們無窮的希望,它讓我們懂得珍惜美好的,改善不好的。譬如現在我貧窮,沒有關係,貧窮是無常的,我可以努力,總有一天我會成功的!一旦我有錢了,我也知道要好好惜福,因為我知道無常,如果不好好愛惜,千萬金錢也會隨流水而去。在情感上,你愛我,我會珍惜,你對我不好,沒關係,我來改善不好的前因,未來我們就有希望結成善緣。

二、具有自由的精神:無常的另一個定義是,凡事都不是命定的。因此,每個人都可以自由的改變自己的命運。我可以從改變處世的方法等種種改變上,來扭轉原有的命運,這種改變,是我能你能,大家都能的。因為無常是人人平等的,無論你是國王大臣,還是販夫走卒,無常一樣跟你在一起。所以大家都可好可壞,可壞可好,這是很平等的。

三、否定神權的控制:人活著,最苦惱的就是對自己的未來茫然無知,因此很容易被神權控制,很容易把自己的未來交給神權去主宰。但是如果明白無常的道理,就會肯定自己的未來,就能脫離神權思想的控制,而做自己因緣的主人。

四、破除定命的論調:如前所說,凡事都不是命定,命運是操縱在自己的手中,所以只要我們心好,只要我們不侵犯別人,而又能廣結善緣,無常亦能使乖舛的命運轉好。

* 善知識的條件

一個人找老師,一定要找好老師;交朋友一定要交有德的朋友。如果我們所交往的對象都能影響我做善事、發善心,這就是值得我們交往的善知識。善知識的條件有四:

一、要有悲憫的心懷:所交的朋友、老師不但要有慈悲心、憐憫心,而且要有入俗的心懷,有普利的胸襟,對我都說讓我向上、向善的話,勉勵我為聖為賢。

二、要有正直的性格:所交的朋友,所找的老師如果是諂佞、不正直,就是不好的朋友。好的師友必須要有真心、直心,《維摩經》裡講「直心是道場」,誠實、正直才是善知識。

三、要有明辨的慧巧:我的朋友、老師要能明辨是非,分別善惡,有權衡輕重的慧巧。如果我的朋友、老師或與之有交往者都無法做到上述的條件,那我與他相處必定也受影響。

四、要有公正的態度:朋友、老師的做人處事,要能公正、公平,所有一切都能公開,我和這樣的朋友來往,必定受其利。即使沒有朋友的相助,自己本身也要努力做到這種善知識的條件。

* 出世的思想

我們常聽說先要有出世的思想,再辦入世的事業。什麼叫「出世的思想」呢?

一、對人生要有無常的警覺:人生非常短暫,歲月總在我們的疏忽間一去不回,千萬不要誤以為孝順父母,報答恩情來日方長。人不能醉生夢死,對於人生,如果有無常的警覺,什麼事就應立即去做,不延遲,以出世的思想來增加我們入世的精神。

二、對物質要有遠離的看法:物質會引起我們的欲望,讓我們生起貪念的心。物質是有窮盡的,欲望是無窮盡的,所以被物質引誘,苦海越陷越深。假如我們對物質有遠離的看法,有不受物累,不被物質束縛的出世思想,如此才能更放開胸襟,為國家、社會、人類謀取幸福。

三、對情愛要有淡化的觀念:由於情愛的執著,所以就有許多感情上的煩惱和困擾。如果我們能把愛情昇華,以夫妻相愛的感情來愛我們的父母、朋友,乃至社會、國家,那麼,因情愛所發生的問題自然就會減少。私愛越淡,對社會國家的大愛就會增長。


四、對自己要有不滿的要求:人常常是苛責別人,原諒自己的。如果反過來對自己有不滿的要求,覺得自己不清淨、不慈悲,覺得自己的修養還不夠,就會更加發奮上進,更能為別人設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