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2日 星期日

§ 廣欽老和尚的開示 §

§ 廣欽老和尚的開示 §

修道是為了得到解脱(生死煩惱),不受輪迴,看能否修到五蘊皆空。
修道是要去除貪瞋痴,達到身口意三業清淨。
總説别人不好,自己好,説好就高興,説不好就難過,就是有你我相;修行如有你我相,則修行不安。若存我相,每樣事都有我,把我看得很重要,分得很清楚,這樣對學佛修行不利,而且天天都有煩惱。
若著於色聲香味觸法,則智慧不開;不除貪瞋痴,無法開智慧。
只要貪一樣,就要再來輪迴。貪一樣則多一樣,少一個念頭少一個業,多一個解脱。
不能有絲毫瞋心,否則不能入道。性急易生無明,丹田也會無力。
不除我執、人我相,則無法解脱。師父是教我們解脱法門,不是説要收人才(功德、名利、能力)的。
心裡壞的力量比較強(凡夫業力傾向輪迴煩惱),好的比較弱。好的說:「我是善的。」壞的説:「我是大善。」壞的每樣都要佔第一,這樣強欺弱,善的終被壞的壓倒,這是最不好。
佛道是修「無我」,證「空」性。
業障到則無明煩惱起,若無正念則邪念起。處處看人不順眼,處處不順心,就是想離開另找道場,或覺得沒意思,(出家人)還俗去......。其實煩惱一起,就是自己不對,不管有理無理(因為是自己的心跟煩惱相應—執著煩惱)
修行要有信心,相信自己有佛性,也可成佛,也可以做到,這樣才會更精進。不要怨天尤人,諸多藉口,被凡夫的「我」所束縛。
要修忍,忍是修行的根本。如果不修忍,則徒具出家人/修行人的外表;不要常以為自己所做的都是對的,這樣不能修心(明心見性)
粗衣淡飯,修行當從此下手。現在什麽都講究,吃的、穿的、用的......,整天在忙這些,本是要消業障,現倒把福慧消了,業障也隨著而至。
去我執,從粗衣、淡飯做起 淡泊名利欲望,不要分别(遇境逢緣心不動),無我、人、眾生、壽者相。
好也笑笑,壞也笑笑,不要分别。如遇高興歡喜,則問是什麽人在歡喜?如遇煩惱,則問是什麽人在煩惱?
好的檢起來學,壞的擱一邊,自己心裡明白就好,順此修忍辱波羅蜜。修行不是問是與非、對與錯、有理與無理。(佛法包容一切,超越一切。)
凡事太充足,則欲望大,貪念則愈高。日常的修行,應培養簡單節約的生活態度,少欲知足,從簡樸的衣、食、住、行做起。
不要光看别人的過錯,要常常檢討自己有無過失,才不會與道相違。
人不是壞,而是習氣使然。每個人都有習氣,只是深淺不同,只要有向道之心,能原諒就原諒,不要把他/她看成壞人。
一個人的品格很重要;品格好,到哪裡都跟人家和合,能隨順别人。但隨順有輕重之分,若壞事便不能隨順,須堅持真善的原則。
修行要自在,不要在乎别人對你的評語。説你好,不必歡喜;説你壞,不用怨憤。這不是别人對或不對,而是自己不能安定,生起虛妄分别的煩惱心。
要有境界來才有得修,自參(反省)自悟(覺醒明白),煩惱即菩提。當有人刺激我們時,心能平靜自然,這就是了。不是説,修我每天拜幾多佛,念多少佛號而已,但這也是需要的助緣。
修到有正念、清楚時,就會感覺到耳朶聽進的好音壞音。但不要順著(執取)好音,反而要將壞音(修忍辱的下手處—逆增上緣)拿來修。
好的不喜歡,壞的不討厭;順逆境界中,隨緣渡春秋。
自己有煩惱要自己解,把師父開示的話拿來應用。
會聽的,開示才有用;不會聽的,開示也沒用。
聽開示不是聽多不多,而是有無聽進去,聽得進也要懂得用。
聽師父開示,覺得很好;但好是師父的,想真實受用,還是要自己去行。
自己本來的面目,要自己悟出來的,聽仍屬於六塵外面的境界。
説話要精簡,不必要的話,勿多言。修行不講是非,説是非的就是非人,造口業,損害道德人情。
修行要表裡一致,不要口是心非。
口好心就好,不要説:我雖口不好,心是好的。
要注意自己的心,不要注意外面的境界。修行要使内心平靜歡喜,不要因應外面環境的好壞而歡喜或怨恨。
修行要修到有智慧,因為什麽事都會遇上;講話也要知道怎麽說才圓融,自己站穩了,别人也歡喜接受,也不造業,故我們要培養慈悲心,行菩薩行。
靜坐時,若有或好或壞的境界皆不取著,也不用説。
佛法不著於境界 —「樂、明、空」。輕安則樂,妄念少則明,不生念則空。如著於「樂」則欲界天,著「明」則色界天,著「空」則無色界天。
身體就像房子一樣,會壞的,即使再怎麽修補,始終會破毁。我們要將這假身體放下,不要太保護它,畢竟它是幻化的,但我們要利用他好好修行。
要多看一些佛菩薩、歷代祖師、高僧大德的書;這都是學佛修行的寶貴經驗和方法。人是最好修行的,要成佛或墮三惡道,皆由這個「人生」來決定。
經藏全在心,戒定慧也在心;戒定慧不是講説而已,是要實行的,即是要修五蘊(身心—色、受、想、行、識)。誦經不光是唱唱就好,要去體會其中意義,並且應用在修行和生活上。
三皈依,應好好地去體會,是否做到了。如「皈依法...... 智慧如海」,智慧怎能如海呢?真正開悟的人,知道一點,便知道其他;一理通,萬理透徹;大海中水,同一鹹味。
△《法句經》:「雖多誦經,不解何益?解一法句,行可得道。」
西方極樂世界在哪裡?在自己的心,心中無事無煩惱就是西方。
娑婆世界有眾生即有佛菩薩的存在,若無眾生,佛菩薩也沒有了。
雖然我們生在娑婆世界,但若能清淨念佛,心淨即眾生淨、國土淨。心清淨無煩惱、無妄想,即是淨土;此是娑婆淨土,心即是西方。
妄想來時不要怕,不理睬它就是。妄想是妄想,我還是「阿彌陀佛」一直念下去,妄想無實體性,自無立錐之地,會隨佛號而消減。
△《楞嚴經》(大勢至菩薩):「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摘錄 / 改編自:《廣欽老和尚開示錄》




2017年10月1日 星期日

以法會友 講座班


佛門有云:「深入三藏,智慧如海」、「菩薩於五明處求」。在此複雜動盪的世態,自強不息,廣學多聞,培養真實的智慧、慈悲和學習善法知識,方能達至自利濟世之目標。歡迎加入我們的學習班修養身心,建立正知正見,改善人生。

以法會友 講座班
合辦團體:阿彌陀佛關懷中心、佛法同學會
上課地點:阿彌陀佛關懷中心 觀塘成業街16號怡生工業中心B802                                 (觀瑭地鐡站開源道B出口)
報名及查詢:
Whatsapp55775886  Tel27188088葉小姐  Email: admin@acchk.org 
** 報名者請提供:姓名、性別、年齡、聯絡電話號碼。

歡迎各界人士參加,費用全免。名額有限,獲取錄的同學須承諾高出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