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6日 星期五

聖嚴法師108自在語

§ 聖嚴法師108自在語 §

心靈環保
1. 用平常心面對不平常之事。
2. 得理讓三分,理直氣要柔。
3. 察覺自己情緒起伏、不穩定時,要馬上回到呼吸。體驗呼吸、感覺呼吸,就能漸漸安穩下來。
4. 心不安,主要是受到環境或者身體因素的影響。如果能夠照顧自己的心,瞭解自己的身心狀況,便能自在平安。
5. 環境是我們的鏡子,發現自己的言行舉止讓他人不舒服、驚訝,或者不以為然,要馬上反省、懺悔、改進。
6. 心是我們的老師,我們的心隨時隨地與當下所做的事、所處的環境合而為一,就是在淨土之中。
7. 不管高興或痛苦,只要是因為他人的評斷,而使我們的心受牽動、被影響,就是沒有好好保護我們的心,沒有做好心靈環保。
8. 生氣,可能是身體上、觀念上或其他因素引起的煩惱,不一定代表修養不好。如果能夠向內心觀照,用智慧來化解煩惱,也就不會自害害人了。
9. 任何狀況下,都要照顧好自己的心,保持內心的平穩與安定,就是心靈的健康,就是心靈環保。
10. 遇到不舒服、不愉快的事要調心,調心是調我們自己的心,不是調別人的心。
11. 不論對方是喜歡的人或討厭的人,不管遇到任何開心或麻煩的事,都要心平氣和地處理事、對待人,這就是「是非要溫柔」。
12. 溫柔,是以柔和的心、柔順的態度來對待人、處理事,但並不等於柔弱。
13. 自在的人生,並不是沒有挫折,而是在有挫折的狀況下,仍能保持身心平穩,從容以對。
14. 如果人人向自然環境求滿足,向社會環境求公正,向他人求平等,儘管會有若干程度的效果,但是終究無法真正化解衝突。
15.「放下」不等於「放棄」。「放下」是不想過去、不想未來,心不執著;「放棄」是什麼都不相信,完全失去信心和勇氣。
16. 有信心,有希望,就能有未來。
17. 後悔是煩惱,懺悔是修行。
18. 擔心、憂心沒有用,留心、用心卻是需要的。
19. 把心情放輕鬆,生病時還是一樣地生活,一樣地做該做的事,就能病得很健康。
20. 病不一定苦,窮不一定苦,勞動不一定苦,心苦才是真正的苦。
21. 把生病當成是一種體驗,也就不苦。
22. 把不如意的事當成是有意思的體驗,就會有不同的收穫。
23. 心理上準備受挫折,就不怕有挫折。
24. 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身體難免有病痛,工作難免受阻礙,自然環境難免起災害;只要心安,就有平安。
25. 這個世界隨時可能發生災難,平時做好預防工作和心理準備,就能在災難發生時,把傷害減到最低。
26. 如果觀念正確,知道生老病死都是自然現象,就不會怨天尤人。
27. 多想兩分鐘,還有許多活路可走;只要還有一口呼吸在,就有無限的希望。
28. 只要有一口呼吸在,心念一轉,環境就會跟著轉變,因為環境是無常的。
29. 不論外在環境如何改變,只要內心安穩、冷靜面對,一定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30. 無論忙碌與否,獨處或群居,內心經常保持著安定、祥和、清明,就是修禪,便是落實心靈環保。
31. 反對、阻撓的聲音並不可怕,能夠面對、包容,反而是幫助自己成長的一種助力。
32. 處理問題要心平氣和,心不平、氣不和,則容易說錯話,讓問題更複雜。

盡責盡分
33. 要和外在環境和諧相處,首先要跟內在的自我和平相處。
34. 放鬆身心、體驗身心,才能夠與自我和平相處。
35. 能夠與自我和諧相處,就能夠深切地瞭解自我,包括自我的優點和缺點。
36. 不要自以為是,也不必小看自己。
37. 不跟自己比,不跟他人比,只知努力於現在,隨時準備著未來。
38. 通常人都喜歡彰顯自己的優點,優點要發揮、要成長,不必誇張。
39. 人往往會隱藏自己的缺點,不大願意去面對或承認;若能坦然面對自己的缺點,缺點就會愈來愈少,問題也會愈來愈小。
40. 清楚知道自己的優缺點,瞭解生存與生命的意義,是肯定自我的開始。
41. 肯定自我而對自己的優缺點不執著,不因此驕傲、懊悔,而持續不斷地精進努力,便是一種無我的態度。
42. 每個人的條件不同、智慧不同、環境不同、體能不同、背景也不同,不必相提並論;只要腳踏實地,步步穩健,就能走出一條路來。
43. 人的一生之中,如果能有一個明確的價值觀並且堅定不變,則生命過程中的每個階段,都將是相乘相加的人生饗宴。
44. 自私自利,看起來是保障了自己,其實不然,損人者終將害己。
45. 人之所以自私自利,貪得無厭,是因為缺乏安全感。
46. 衝突的產生,往往是因為過度強調自我中心。
47. 自我中心原是一種生命的動力,不見得是壞事,但是如果自我中心太強,經常自以為是、貪得無厭、傲慢或自卑,自己是快樂不起來的。
48. 超越了自私自利、利害得失的自我中心,就能讓心胸開闊、包容心增加,得失心也就減少了。
49. 如果能超越個人的利害得失,便會把整體社會、全人類的利害得失,當成是自己的利害得失。
50. 我們希望自己健康、快樂、平安,也希望他人健康、快樂、平安的這種願心,其中也有自我中心,但與自私的自我中心不同,乃是利他的菩提心。
51. 人生的價值在於奉獻,在奉獻之中成長,廣結善緣。
52. 天生我材必有所用,每個人出生時,就已帶著責任和價值來到世上。這份「用處」,是對人類歷史負責,對全體社會盡責。
53. 個人生命雖然渺小,只要發揮所能所長,克盡一己之力,就是扮演了人類歷史承先啟後的角色。
54. 凡事心存感恩,努力當下,把自己當成是承先啟後的「輸血管」,一方面接受先人的養分,也把自己的養分往下傳,就是善盡生命之責。
55. 做一天和尚撞一日鐘,在什麼樣的身分、職位和角色,就要盡心盡力、盡責盡分,便是把握當下,就是心靈環保。
56. 心甘情願奉獻自己的所有、所知,利益家人、親友,乃至一切眾生,成為大眾所需要的人,便是一個「要人」。

慈悲智慧
57. 人生的苦與樂,往往來自心的體驗。若能把人生的苦樂,當成是增長慈悲心和智慧心的過程,就是大自在人。
58. 心中不存得失想,便是世間無事人。無事不是沒事做、不做事,而是做事、任事之間,心中沒有罣礙。
59. 只要常以眾人的安樂為安樂,以眾生的幸福為幸福,必然就是一個平安的人了。
60. 人人都可助人,真心的讚美人、鼓勵人、安慰人,給人勉勵、疏導,就是在幫助人。
61. 開花結果是自然現象,開花而不結果也是正常,這就是因緣。
62. 因是主觀的條件,緣是客觀的因素;主觀的條件可以掌握,客觀的因素則要經營。
63. 能有因緣的認知,便能從憂苦煩惱得到解脫。
64. 事情的成功與否,雖然不去計較,然而一分努力、一份用心,都是增上緣。
65. 因緣需要用心把握,假使因緣尚未成熟,不妨再等等吧!等待加上努力,才能在因緣成熟時好好把握。
66.「知命」與「認命」不同。「認命」是消極的態度,完全放棄生命的作為;「知命」則是認知萬事萬物有其因緣,該來的總是會來,順逆皆然。
67. 若能知命,便能坦然面對人生的際遇。
68. 任何狀況下,對人要尊重,對事要負責,對自己要有智慧。
69. 慈悲,是對任何人不僅不去傷害他,還要去幫助他。
70. 不論何時何地,不傷害人、不妨礙人,就是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71. 不以自我中心的立場,而以客觀甚至超越主觀的立場來對待人、處理事,自己犯的錯誤就會少一些,對人也會慈悲些。
72. 天底下沒有真正的壞人,只有做了錯事的人;沒有真正惡心的人,只是觀念出了差錯。
73. 慈悲,是以平等、無差別、非對立的態度,來看待一切人。
74. 智慧,是在任何狀況下,心平氣和地把自己歸零,處理一切事。
75. 問題若能解決,很好!如果不能解決或者留下後遺症,也不必罣礙,只要盡人事,就不必怨天尤人。
76. 慈悲待人,是幫助他、寬恕他、包容他、感動他;智慧對事,是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77. 慈悲,是怨親平等地愛護一切眾生;智慧,是恰到好處地解決一切問題。
78. 慈悲要有智慧同行,缺少智慧的慈悲,很可能自害害人,雖然存好心,卻做了錯事、害了人。
79. 慈悲,並不是做爛好人、做鄉愿,而是做對人有益有利的事,幫助他人一起提昇心靈的品質和情操。

快樂幸福
80. 人生處世,有人「混世」,有人「戀世」。混世,是渾渾噩噩度日,甚至造成世界的混亂;戀世,是對世間依戀不捨,執著與自己相關的一切。
81. 人生處世,也有「入世」、「出世」兩種態度。入世,是參與世間,救濟世界,以助人為己任;出世,則是隱遁山林,不問世事,自顧自地修行。
82. 菩薩行者,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工作:他們走入社會、關懷社會、救苦救難,卻不戀棧世間榮華,不貪求名聞利養,這才是真正的解脫者。
83. 認知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不如意乃意料中事,就不會覺得不自在了。
84. 肯定這個世界是不完美的,有「及時雨」,也有「暴風雨」,便不會過份期待完美了。
85. 我們應該常常問自己快樂嗎?真的快樂嗎?快樂,並不是來自物質條件的刺激,而是內心真正的安定與平靜。
86. 與人相處,口不出惡言,就是保護他人,也保護自己。
87. 與人互動,給人空間就是給自己空間。
88. 做任何事,一定要抱持積極樂觀的態度,自己快樂,才能讓他人也快樂。
89. 人如果只追求快樂,而不願意負責任,這種快樂並不持久,而往往成為心理上的負擔。
90. 當我們為他人奉獻時,自己就是在成長,會有一種成就感;這種成長與成就感交織的喜悅,乃是欣慰的快樂。
91. 以厭惡、仇恨心看世界,或讓欲望無止盡地增長,都與快樂背道而馳。
92. 多一分奉獻心,少一點自私自利,就有平安,就會快樂。
93. 賺錢不自私,有錢大家賺;大家有錢賺,才是最可靠的財富。
94. 財富要取之有道,除了與生俱來的福報,還要加上後天的努力,並且廣結人緣。
95. 財富有世間財、智慧財和功德財,若能三者兼備,一定平安、健康、快樂、幸福。
96. 多做好事,多給人方便,是功德財;觀念正確,懂得化解煩惱,是智慧財。
97. 世間財固然重要,若能把財富當成是工具,用來布施救濟、公益行善,才是真正的大富貴者。
98. 幸福人生要有「三Q」:「IQ (intelligence quotient)」學習能力、「EQ (emotional quotient)」情緒管理能力,以及「MQ (merit quotient)」道德的品質,後者即幫助人、利益人、關懷人。
99. 外在環境愈是不景氣,個人愈是要保持身心健康,多做些有益於人的事。
100. 有奉獻心的人,就不會擔心自己不受照顧;有了願心,便有心力去照顧人。能夠照顧人,也就能夠照顧自己。
101. 人的一期生命雖然短暫,卻要發無限的悲願心。
102. 凡事盡心盡力,隨順因緣,緣熟事成。
103. 為了眾生所做的一切事情,必能心想事成。
104. 行善沒有大小之分,只要抱著一個善念,心就是平安的。
105. 最好能夠發利人利己的好願,至少要做到利己而不損人,對他人沒有傷害。
106. 發願有其次第,從小處著手,從近願開始。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是人人可以做到,人人可發的善願。
107. 說好話、做好事,少造惡業,就能改變個人的命運,也能把人類的共業扭轉過來。
108. 為善要讓人知,卻不求回報。我們鼓勵大家都來做好事,讓好事更普及、更多響應、更長久。


Ref.: http://hcddm.pixnet.net/blog/post/241810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