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8日 星期二

恭賀新禧!


恭賀新禧!
祝福各位:如意吉祥、福慧雙增、馬到功成!
佛法同學會 敬賀



2014年1月23日 星期四

修行首重「反省自己」

       

                         修行首重「反省自己」 印順導師
 
      順導師(證嚴法師的恩師),於八十四(1995)年十月三十日移駕靜思精舍,十一月二十六日返回台中華雨精舍前夕,叮嚀精舍常住眾,修行不能好高騖遠,一定要從「反省自己」做起
      其實不只「修行人」應該時刻反省自己,每個人都可經由觀照自己的意念、言語、行為、來調整待人處事的方式,讓生活更美好,讓生命更圓融。
      很多人都是注意別人的毛病,說別人怎麼樣;其實這些「怎麼樣」自己全部都有,只是某部分重一點,某部分輕一點,其實都差不多……
      明天我就要回去了,你們要我說幾句話,我就來談談修行最基本的功夫吧!
      佛法和其他宗教不同,其他宗教都是信神,請神救我,要聽神的話,將來要去神的地方。佛法不是這樣的,佛陀將自己證悟的道理,講給我們聽,我們依照佛陀所說的去學習,同樣可以達到究竟解脫、圓滿的境界。
      所以真正的學佛,要信佛,更要信法,以法為根本。佛所說的法不是談論天文地理,佛法是講「認識你自己」

不要專說別人不好要明白──問題是在自己
      聽了佛法後,慢慢就會知道;凡夫在生死輪迴中,解脫不了,甚至有的升到天上又掉下來,轉來轉去,轉不出去;問題出在什麼地方?其實問題不是在別的地方,而是在於「自己」!
      一般人都注意別人的毛病,說別人怎麼樣,其實這些「怎麼樣」自己全部都有!只是某部分重一點,某部分輕一點,其實都差不多。不但人是這樣,其他眾生也是這樣。
      所以學佛的人如果不反省自己、不改善自己,只想學些特別的辦法,那是不成的。學佛的人第一要「反省自己」,不要都說別人不好,要明白──問題是在自己。
      雖然人個性不同,氣度不同,其實大家都一樣是凡夫,都是生死眾生;我們要檢討自己、反省自己,把心裡不好的東西徹底改變過來。佛法說:「心雜染,眾生就雜染;心清淨,眾生就清淨。」雜染就是不清淨,內心不清淨,行為就不清淨,說話、做事就會不對。假如把內心不清淨的東西清除,就能轉化為清淨的功德。

去除「心裡的不良之物」才能清靜自在
      貪心的人,貪名、貪利、貪權位,你問他要多少?他自己也不知道,不論給他多少還是不夠,從來不會說:「好了,夠了。」
      至於瞋恨心,有的人比較好一點,少發脾氣,但不是完全沒有瞋心,還是有。喜歡發脾氣是最傷人的事,有的人發脾氣發的晚上都睡不著覺。有的人的怒氣沒有發出來,埋在心中轉化成「恨」,這是最糟糕的。
      有的在家居士很積極地在寺廟裡幫忙服務,但是一回家,看到媳婦或兒子,脾氣就發出來了,忘了學佛應該是時刻保持虔誠恭敬的心。慈誠隊和委員們,真的是為眾生做事,如果回到家還是能夠保持虔誠恭敬的態度,才是真正的好!
      貪心和瞋心以外,有的人比別人稍微好一點就自以為了不起,會做事、會寫文章就開始瞧不起人,起了貢高我慢心。其實,貢高我慢心也是「煩惱」。
      這裡說的煩惱和一般人所謂的煩惱不一樣,佛法裡說的煩惱是「心裡的不良之物」;把心裡的不良之物去除了,才能清淨自在。必須時時反省自己,不可以有一絲一毫輕視別人的念頭。

※「戒定慧」是修自己不是修別人
      佛法講修行,主要是戒、定、慧;戒定慧是修自己,不是修別人。
      為什麼要戒?有戒的話,開口就是好的語言,動念就是善的意念,舉手投足都是自利利人的行為。這是佛法裡最基本的,有戒才能心安。
      心安,進一步要修定、修慧。學定的唯一原則是「專心一意」,不讓心亂跑;不論修那個法門都一樣,心要專才能得到定的境界。
      真正達到定的境界,就能身輕安、心輕安,就像一個人原本挑了一擔很重的東西,還要做粗活,苦得不得了,現在擔子不必挑了,真是輕鬆得很,每個細胞都很快樂。
      佛法裡有句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就是戒,「自淨其意」才能定;有戒、有定,進修微妙的智慧,就能自然地圓成。
      希望大家時刻反省自己,注意自已的意念、言語、行為,千萬不可輕忽!

印順導師19951125開示於靜思精舍。摘錄自慈濟網頁:
http://enquarterly.tzuchiculture.org.tw/monthly/350/350c2-1.htm







2014年1月15日 星期三

禪話禪畫 (一)

禪話禪畫 ()   星雲大師

(1) 鋤草斬蛇
有一個學僧到智常禪師的道場來參學。
智常禪師正在鋤草,草中剛好跑出一條蛇,禪師舉起鋤頭便砍。學僧很不以為然的說道:「很久就仰慕這裏慈悲的道風,到了這裏,卻只看見一個粗魯的俗人。」
智常禪師道:「像你這麼說話,是你粗,還是我粗?」
學僧仍不高興的問道:「什麼是粗?」
智常禪師放下鋤頭。
學僧又問:「什麼是細?」
禪師舉起鋤頭,作斬蛇的姿勢。
學僧不明白智常禪師的意思,道:「你說的粗細,叫人無法瞭解!」
智常禪師就反問道:「且不要依照這樣說粗細,請問你在什麼地方看見我斬蛇?」
學僧毫不客氣的道:「當下!」
智常禪師用訓誡的口氣道:「你『當下』不見到自己,卻來見到斬蛇做什麼?」
學僧終於有省。
***禪宗史上有南泉斬貓的故事,有謂殺生究是佛門根本大戒,南泉不應殺生;有謂這是南泉古佛的大機大用,不能以狹義的見解,誣謗大德。南泉斬貓或許以手作勢,為斬斷大家的物欲和執著。現在智常斬蛇,這可能也是作勢欲斬,學僧見風即雨,故脫口批評太粗氣了,意謂些慈悲沒有。
但智常禪師既有德望可以號召學者,豈容你說粗說細,所以教誡學僧不要停滯在見聞覺知上,禪要割斷常情常識,為什麼一定要在外境上分別執著,而不能照顧當下的自我呢?

(2) 月亮偷不去
良寬禪師除弘法外,平常就是居住在山腳下一間簡陋的茅棚,生活過得非常簡單。有一天晚上,他從外面講經回來,剛好撞上一個小偷正在光顧他的茅蘆,小偷看到禪師回來了,慌張得不知如何是好。
良寬和悅的對雙手空空的小偷說:「找不到可偷的東西嗎?想你這一趟是白跑了,這樣吧!我身上的這件衣服,你就拿去吧!」
小偷抓著衣服就跑,良寬禪師赤著身子,在月光下看到小偷的背影,無限感慨的說:「可惜我不能把這美麗的月亮送給他!」
***「美麗的月亮」,象徵著我們的自性,每一個人,自性中都有無限的寶藏,假如能識得自家寶藏,何用偷竊他物?禪師的惋惜,不能將美麗的月亮送人,正是告訴天下眾生,人人都有佛性至寶,何必淪為竊盜?

(3) 凡聖兩忘
南塔光涌禪師初參仰山禪師時,仰山問他:「你來做什麼?」
光涌答:「來拜見禪師。」
仰山又問:「見到了禪師嗎?」
光涌答:「見到了!」
仰山再問:「禪師的樣子像不像驢馬?」
光涌說:「我看禪師也不像佛!」
仰山不放鬆再追問:「既不像佛,那麼像什麼?」
光涌則不甘示弱地回答:「若有所像,與驢馬有何分別?」
光涌大為驚嘆,說道:「凡聖兩忘,情盡體露,二十年之中,再也無人優勝於你,你好好保重。」
事後仰山禪師一見到人就讚歎說:「光涌為肉身佛也。」
***這則公案究竟有何含意呢,譬如有人問人像什麼?這是很難回答的問題,因為假如有所像,就有所不像。如果回答說人像鬼,鬼中也有人;如果說鬼像人,人中也有鬼。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虛空像什麼?虛空無相無所不相,正因為虛空無相,才能包容萬有;虛空無相,所以像一切的樣子。仰山禪師和光涌禪師議論不像驢,不像佛,那麼究竟像什麼?像自己。唯有見到自己的自性,才能與虛空一個鼻孔出氣,像什麼?像虛空無相之相。能夠凡聖兩忘,體(本性)(作用)一如,那就是見到無相的真理了。

(4) 一與十
龍潭崇信禪師湖南人氏,未出家前非常窮困,在天皇道悟禪師寺旁,擺一個賣餅的攤子,連一個住所也沒有。道悟禪師憐他窮苦,就將寺中一間小屋給他居住。崇信為了感恩,每天送十個餅給道悟禪師。道悟禪師收下以後,每次總叫侍者拿一個還給崇信,有一天,崇信終於向道悟禪師抗議道:「餅是我送給你的,你怎可每天還我一個,這是什麼意思?」
天皇道悟禪師溫和的解釋道:「你能每天送我十個,為什麼我不能每天還你一個?」
崇信不服氣的抗辯道:「我既能送你十個,何在乎你還我一個?」
道悟禪師哈哈笑道:「一個你還嫌少嗎?十個我都沒有嫌多,一個你還嫌少?」
崇信聽後,似有所悟,便決心請求道悟禪師為其剃度,准他出家。
道悟禪師說道:「一生十,十生百,乃至能生千萬,諸法皆從一而生。」
崇信自信的應道:「一生萬法,萬法皆一!」
道悟禪師為其剃度,後在龍潭結庵居住,世稱龍潭崇信禪師。
***這一段公案,完全表現的是自他一體,能所不二的禪心。天皇道悟禪師的房子,要讓給龍潭崇信禪師去住,這表示我的就是你的;龍潭崇信禪師的燒餅,天皇道悟禪師收下以後,又再還一個給龍潭崇信禪師,這表示你的就是我的。當然,那時天皇道悟禪師的苦心,不是一個賣餅的俗人所知,但經常如此,終於觸動崇信的靈機,從參究這個疑團,到直接的抗辯論爭,龍潭崇信終於覺悟到多少不二,你我不二,心物不二,有無不二,原來宇宙萬有,千差萬別,皆一禪心也。

(5) 不變應萬變
道樹禪師,建了一所寺院,與道士的「廟觀」為鄰,道士放不下觀邊的這所佛寺,因此每天變一些妖魔鬼怪來擾亂寺裏的僧眾,要把他們嚇走。今天呼風喚雨,明天風馳電掣,確實將不少年輕的沙彌都嚇走了。可是,道樹禪師卻在這裏一住就是十多年。到了最後,道士所變的法術都用完了,可是道樹禪師還是不走,道士無法,只得將道觀放棄,遷離他去。
後來,有人問道樹禪師說:「道士們法術高強,您怎能勝過他們呢?」
禪師說:「我沒有什麼能勝他們的,勉強說,只有一個『無』字能勝他們。」
「無,怎能勝他們呢?」
禪師說:「他們有法術,有,是有限、有盡、有量、有邊;而我無法術,無,是無限、無盡、無量、無邊;無和有的關係,是不變應萬變。我『無變』當然會勝過『有變』了。」

(6) 放下什麼?
佛陀住世時,有一位名叫黑指的婆羅門來到佛前,運用神通,兩手拿了兩個花瓶,前來獻佛。
佛對黑指婆羅門說:「放下!」
婆羅門把他左手拿的那個花瓶放下。
佛陀又說:「放下!」
婆羅門又把他右手拿的那花瓶放下。
然而,佛陀還是對他說:「放下!」
這時黑指婆羅門說:「我已經兩手空空,沒有什麼可以再放下了,請問現在你要我放下什麼?」
佛陀說:「我並沒有叫你放下你的花瓶,我要你放下的是你的六根、六塵和六識。當你把這些統統放下,再沒有什麼了,你將從生死桎梏中解脫出來。」
黑指婆羅門才瞭解佛陀放下的道理。
能覺的 六根(內根)” — 眼耳鼻舌身意,所覺的 六塵(外境)” — 聲色香味觸法),產生吾人內在的 六識(覺知)” —「眼耳鼻舌身意」識。六根+六塵+六識=十八界,此即包含宇宙萬物的精神與物質之一切相關現象。
***「放下!」這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吾人有了功名,就對功名放不下;有了金錢,就對金錢放不下,有了愛情,就對愛情放不下;有了事業,就對事業放不下。吾人在肩上的重擔,在心上的壓力,豈止手上的花瓶?這些重擔與壓力,可以說使人生活過得非常艱苦。必要的時候,佛陀指示的「放下」,不失為一條幸福解脫之道!

(摘錄自:星雲大師《禪話禪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