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2日 星期六

阿姜查語錄 二

§ 阿姜查語錄 §

禪坐修習 ()
58. 如果你想等待未來佛,那就別修行。當他來到時,你大概得待到那時候與他見面吧!
59. 我曾聽到別人說:「啊!今年對我不利。」「為什麼呢?」「因為我整年臥病在床,根本沒辦法修行。」啊!如果他們臨死的時候都不修行,他們何時可以修行呢?當他們康復時,你想他們何時可以修行呢?你想他們會修行嗎?才怪!他們只會耽溺在愉悅之中。如果他們痛苦,他們仍然不修行,而且迷失在其中。我不知道人們哪時候才會想要去修行。
60. 我已經將寺裡的規矩定立下來了。別去違反現存的規矩,任何違犯的人,都不是一個帶有真正動機要來修行的人。這樣的人還希望要見著什麼?如果他不修行,縱使他就睡在我旁邊,他看不到我;縱使他就睡在佛陀身邊,也看不到佛陀。
61. 別以為光是閉著眼睛坐著就是修行,如果你這麼認為,那就趕快改變你的觀念。所謂穩定的修行,是在每一個姿態中---不論行、住、坐、臥,都保持正念。起坐的時候,別認為你已結束禪坐,相反地,你只是改變姿勢而已。假如你如此反觀,你將擁有平靜。不論你身在何處,你都將持續地具備這種修行的態度;你的內心將會擁有一種穩定的覺醒。
62. 「若不成正覺,血水皆枯竭,誓不起此座。」在書上讀到這段話,也許會想親身去經驗一番。你可以照佛陀那樣去做,可是,你卻沒有想到,你的車只是一部小車,而佛陀的車卻其大無比。他能一氣呵成,就你那部嬌小玲瓏的車子怎可能一次完成呢?根本不能相提並論。
63. 我到處跑,只為尋找修行禪坐的地方,我並沒有覺察它已經在那兒了---我的心中。所有的禪坐,就在當下你的內心;當下的你,內心裡就有生、老、病和死的存在。我四處追尋,直到幾乎筋疲力竭而死---直到那一刻,當我停下來時,才發覺我一直在尋求的,就在自己的心中。
64. 我們不是為了見天堂而禪坐,而是為了要結束苦。
65. 不要去執著禪坐中的幻相和光芒---別隨它們一齊起落。光芒有什麼了不起?我的手電筒就有了。它無法免除我們的苦啊!
66. 沒有了禪坐,你是既聾又盲的。要見著佛法並不容易,你必須禪坐才能見到你從來未見過的事物。你生來就是一位老師嗎?不,你必須先學習在行。唯有當我們嘗過檸檬後,才會知道它是酸的。
67. 當你在坐禪的時候,對每一個前來的念頭說:「這不關我的事!」
68. 懶惰時,我們也應該要修行,而不是只在精力充沛或情緒好的時候才修行,這才是依循佛陀教導的修行。照著我們自己的方法的話,我們只會覺得舒服時才修行。如此一來,我們如何能有成就呢?假如我們照著自己的想法修行,我們又何時方能斬除煩惱之流呢?
69. 無論我們做什麼,都應該親自去體會,光讀書是不會有什麼結果的。時光飛逝,仍見不到自己。認識修行就是,為了明了而修行。
70. 空想修行,猶如痴人捕影,而失其實。
71. 沒錯,禪坐有很多法門,不過,它們最後都回歸到一點---讓一切隨其本然。邁向清涼之地而遠離鬥爭,為何不試一試呢?
72. 當初,只有幾年修行經驗的我,根本無法信任自己。可是,隨著經驗的累積,我學會信任自己的心。一旦有了這種深切的瞭解,不論任何事發生,都能順其自然。於是,一切事物到最後,不過只是生、滅罷了。你將達到一個心知道該怎麼做的境界。
73. 在禪坐當中,事實上,陷於平靜裡比卡在煩擾中還糟,因為,卡在煩惱中至少還會想逃脫,然而,在平靜中,你卻只會樂於其中,沒有任何進展。當極喜、清明的狀態從內觀中生起時,千萬別去執著它們。
74. 禪坐是關於心和心的感覺,而不是一件必須追求和掙扎的東西。呼吸在工作時仍然會照常運作,自然自會照料其過程,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覺知,並且向內去清楚地觀照。禪坐就是如此。
75. 掉舉是不正確的修行,也等同行尸走肉。問問你自己,當你死的時候,你是不是還有時間修行呢?不斷的問你自己:「我何時會死?」假使我們如此思維(觀),心在每一刻都保持警覺,專注就會一直現前,於是正念便會自然隨至,智慧也將會生起——很清楚地看清一切事物的本來面目。正念會守護心,以致當感覺生起時,心都不時覺知。要有正念就是要鎮定,要鎮定就必須留心。如果我們留心的話,我們就是修行得正確了。

禪坐修習 ()
76. 修行基礎的第一要點是:誠實、正直;第二:要留意惡行;第三:內心要謙虛,要出離並少欲知足。如果我們喜於寡言、滿足一切,我們就會看見自己,也不會受到干擾。心將會具備戒、定和慧的基礎。
77. 起初,你會趕著要前進,趕著要回來,也趕著要停止。只要繼續不斷地這樣修行,直到你達到不前、不後,也不是停止的境地!一切都結束了,既沒有停止,也沒有前進,更沒有退後,一切便都結束了。你會在當下發覺,實際上,真的什麼也沒有。
78. 切記!你不是為了「得到」而禪坐,而是為了「捨棄」。我們不是以慾望來禪坐,而是以放下。如果你「想要」任何東西,你永遠也找不到的。
79. 心靈之道是相當容易的,不需要詳細地說明。放下愛恨,然後順其自然。在我個人的修行中,我就是這樣做的。
80. 問錯誤的問題,表示你仍然陷於疑惑中,如果談論修行能幫助思維(觀),那談沒關係,可是,要看見真理,就得全靠你自己了。
81. 我們修行是為了要學習放下,而不是要增長我們的執著。覺悟是在你停止希求事物是出現的。
82. 如果你有時間保持正念的話,你就會有時間禪坐。
83. 最近有人問我:「我們在禪坐時,如果有各種事物在心中生起時,我們應該去審視它或只去覺知就好?」如果你看見一位你不認識的人經過,你可能會好奇:「那是誰?」「他要去哪裡呢?」「他在幹什麼?」可是,如果你認識這個人,那麼,只要覺知他經過就夠了。
84. 修行中的慾望,可以是朋友,也可以是敵人。是朋友的話,它會使我們想要修行,想要開悟,想要結束痛苦。但是,不停地欲求仍未生起的境界,或希望事物能有所不同,只會造成更多的痛苦,這就是慾望會成為你的敵人的時候。最後,我們必須學習去放下我們的慾望---即使是覺悟的慾望。惟有如此,我們才會解脫。
85. 有一次,有人問阿姜 查關於他教導禪坐的方法:「您是否用每日面談方法,來審視一個人的心境?」阿姜查回答說:「在這裡,我教導弟子們去審視自己的心境,去和他們自己面談。也許一位比丘今天生氣了,或許他心中有些慾望,我不知道,可是,他自己應該知道,他不須跑來問我,對不對?」
86. 我們的生命是種種元素的集合體。我們利用世俗(世相)來說明事物,但,我們卻反去執著世俗(世相),然後認為它們是真實的事物。例如:人與事物的名字是被付予的,我們可以回到還未被付予名字之前的剛開始,然後叫男人「女人」,叫女人「男人」,有什麼差別嗎?可是,今天我們卻去執著名字和概念,所以我們才會有性別的鬥爭和其他的戰爭。禪坐為的是看透所有這一切,然後,我們才可以達到無為,並安住於平靜,而非鬥爭。
87. 有些人是因信仰而進入出家生活,但後來卻譭謗佛陀的教法。他們的知識較高,但卻拒絕正確地修行。事實上,那些真正修行的人,今日鮮矣。
88. 理論和實踐---前者認識草藥的名稱,後者則親自去尋找它,利用它。
89. 聲音---你喜歡鳥鳴聲卻厭惡車子的吵雜聲;你害怕人群和噪音卻喜歡在森林裡獨處。放下聲音吧!放下聲音去注意「主題」。這個「主題」就是你的修行。
90. 一位剛出家的沙彌問阿姜 查,對那些剛開始禪修的人,他的建議是什麼。「就跟那些已經修禪很久的人一樣」他回答道。而那是什麼呢?他說:「繼續保持下去。」
91. 有人說,佛陀的教法很正確,但卻不可能在社會裡實踐。他們說:「我還年輕,所以沒機會修行,可是,當我年老時,我會去修行的。但你會說:「我還年輕,所以沒時間吃飯;但當我年老時,我再去吃飯」嗎?如果我用一根著火的棍子刺你的話,你會說:「沒錯,我很痛苦,可是,因為我在這社會裡,所以無法逃脫」嗎?

92. 戒、定和慧共同形成了佛教修行的核心。戒,使身體和言語保持清淨,而身體則是心的住所,因此,修行是具有戒之道、定之道和慧之道的。就如同一塊木頭分成三段一樣,但實際上卻是同樣木頭。如果我們要拋掉身體和言語來修行,是沒有辦法的。我們必須和身體及言語一道修行。因此,事實上,戒、定和慧是個一起運作的和諧共同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