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2日 星期五

Edna隨筆

龍天伽藍三寶念
泉源清澈自逍遥
寺眾同心弘法事
開演佛法利有情
光影塵緣唯心現
授受有無皆空性
戒基穩固定慧增
圓成實智證菩提
滿載福德獻世間

3/5~12/5/2015

§ Edna 隨筆 §

龍泉寺參學
       
        五月上旬,隨香港天台精舍的定賢法師和眾佛弟子,到河北邯鄲武安市龍泉寺,參與其開光、八關齋戒及短期出家等法會修學。龍泉寺是由暢懷長老經多年來籌集三千多萬資金所興建的佛寺,落成後殿宇聖像莊嚴清淨,殊勝無比。暢公為了弘法利生,在武安市附近的家鄉洞上村及永和村,也籌建了兩所規模較小的佛寺,祈願大眾能學佛修行,淨化身心,以此利益社會、國家和世界。據聞3/5早上龍泉寺開光時,有成千上萬的善信參與盛會,香港有百多名佛弟子參加,內地則有數百信眾參加之後的齋戒法會。眾志成城,虔誠恭敬的大眾,令道場清淨莊嚴,令法會進行得順利圓滿。

        八關齋戒及短期出家法會,自5/512/5結束後,龍泉寺住持演隆法師又安排傳授居士們三皈五戒和在家菩薩戒。暢公在香港每年都會定期於天台精舍和圓明寺,舉辦傳授三皈五戒、八關齋戒、短期出家和在家菩薩戒等法會,期望眾佛弟子能循序漸進,精進用功,修行菩薩道,自利利他。大德們慈悲喜捨的願行,應當學!
       
        這是我第一次來到龍泉寺修學,感恩有此福緣,能夠在此清淨莊嚴的寺院與七眾弟子一起同修共學,聽經聞法,念經持咒,清淨修行。法師們常策勵大家好好把握這齋戒法會因緣,暫且拋開世俗的心態行為,嚴守律儀,清淨身口意三業,體驗寺院出家的生活,將身心安住在當下,專心致志隨眾學習,斷惡修善,自淨其意。

        我們早上四點半起床,從五點開始,由常住法師帶領做早課,早齋後九時聽法師開示佛法至十時半,十一時佛前大供,午齋後稍作休息,下午二時再聽法師講解佛法至三時半,四點做晚課,晚上七時靜坐禪修,八點懺摩至八時半,九點半止靜休息。

        龍泉寺所有的法師和菩薩義工們,不辭勞苦,悉心照顧我們的起居飲食,把最好的供養給香港的佛弟子,讓我們無憂無慮地安心辦道。實在感恩他們無私的付出,為我們打點一切,勞心勞力,大慈大悲,功德無量!

        連續多天的清淨修行,對繁忙的香港人來說,是最好的休養生息、精進用功、靜心反省和懺悔業障的機緣。感恩有此福報和因緣,能與七眾弟子在龍泉寺一起共修,彼此互勵互勉,共同進步!

天作之合

        曾聽說:「今生成為夫妻,前生都是寃家,互相是來討債的。」
       
        其實,今生的夫妻,是前生的緣,如果前生結的是善緣,今生的夫妻則是天作之合;生活融洽,夫唱婦隨,百頭偕老。相反,如果前生結的是惡緣,今生的夫妻則會諸多問題,互相指責,互相埋怨。

        如果我們前生廣結善緣,廣行善事,在今生,無論是夫妻、父母、子女、親戚或朋友,都可能是我們的貴人和善友,互相幫助,互相愛護。做任何事情都有貴人相助,緣善配合,事半功倍,容易成功。

        不過,在現今社會,由於物質豐富,太多誘惑,人心增長了貪瞋痴,減少了包容和忍耐。人的善變和自私,影響著婚姻關係。就算是大好姻緣,也可能被愚痴和自私的思想行為所破壞。所以,要維持一段婚姻確實需要極大的學問,當中包括責任、感情、寬容、仁義、道德,缺一不可。

        十多年前,我認識一對情侶,他們是同學,當時他們才二十幾歲。這十多年,他們拍拖,結婚,生子,但好境不常,丈夫有婚外情,後來離婚收場。

        十多年前,我的女同學結婚,她丈夫敦厚老實,後來生了女兒,雖然是小康之家,並不富裕,但夫妻恩愛,女兒乖巧,生活樸實幸福。

        前生有緣,今生才能成為夫妻,無論是善緣還是惡緣都是自己前生所造,自己造就應該自己擔當。所以要珍惜婚姻,做好本份,以菩薩心腸對待家人,以善行感化配偶,令家庭和諧幸福!

要成大善不拘小惡

        釋迦牟尼佛在過去世中,曾爲了救五百名商人,而殺了一人。因為這一人,起了盜心,為了盜取珠寶想要殺害五百名商人。佛陀當時只是一般行人,心想若這惡人殺了五百人,那罪是很重的。佛陀當時發了菩提心要救這惡人,佛陀別無選擇,殺了惡人,而犯了殺戒。這樣救了五百人,也救了惡人,惡人來世不用墮惡道,但佛陀因發菩提心,而犯了菩薩戒。佛陀是發大慈悲心救了惡人,而犧牲自己。

        我曾看過一部電影「天國驕雄」,故事是講,耶路撒冷國王將要去世,他想把妹妹嫁給巴利安騎士,然後封他為王,可是就要巴利安把他妹妹的丈夫和有關係的人殺掉。巴利安是仁義心腸,他拒絕了王命。但其實公主的丈夫並沒有一國之君的才能,也沒有愛民之心。公主就對巴利安說:「要成大善不拘小惡」。

        學佛修行,是為了長養菩提心,增長智慧、明辨是非。在人世間,好人和壊人混雜,我們面對各式各樣的問題和煩惱,需要以智慧來處事。智慧不足,就會好心做壞事,慈母多敗兒;具足智慧,就會懂得顧全大局,知所進退。要成大善則不拘小惡,為了利益眾生,寧可自己承擔,也不願眾生墜落和受苦。

        佛教有八萬四千法門,乘願再來的菩薩,都有自己多生修持的法門和方法,來對治不同眾生的根性。相由心生,真正的修行人從內而外都展現了修行相、慈悲相,嚴父慈母皆為教育兒女。嚴師出高徒,慈母出孝子,各施各法,只要是正知正見,真心弘揚佛法,利益眾生,就是人間菩薩!

前世今生

        我們出生為人,對前生的事情會完全忘記,一無所知。根據中國的傳說,當一期生命死亡後,會經過奈何橋,有一位孟婆會給每個鬼魂一碗孟婆湯以遺忘前世記憶,再投胎到下一世。

        佛教的經典並沒有以上的記載,在佛教來說,這稱為隔陰之迷。這裡有一段法師的開示,與大家分享:「隔陰之迷,就是從一個維次空間轉到另一個維次空間,而空間維次不同,自然就有差距,所以會把前生的事情忘掉。普通人經過轉世都會有隔陰之迷,既然如此,即使存在因果報應,但今世的我已然忘卻前世的我,來世的我又必然忘卻今世的我,則今生之行善或行惡的我,與來生所承受善報或惡報的我之間又有何關係。這是一個讓很多人感到困惑的問題,很多人因此而敢胡作非為,淪為庸俗的現世主義者。一切作為皆是夢幻中事,生死輪迴也是如此。只要有所作為,就必然產生業力,當然作為也是包括心念的。業力在因緣成熟的時候就必定感招果報。若能廣修戒定慧,即能息滅貪嗔痴,內心所有一切迷惑顛倒,煩惱習氣當下解脫光明,菩提自性自然照耀十方,對過去無始劫之事即能了知始終。」

        絕大部份世人都會因隔陰之迷而忘記前生之事,但世界各地都發現擁有前世記憶的人,各國的科學家對此也作出深入的調查和研究,並將研究結果結集成書,讓世人了解前世今生和因果輪迴的事實,從而明白因果業力的重要性。

        中國從古至今都有很多輪迴的記載,這裡與大家分享兩個真實的輪迴故事:

        故事一:明朝的哲學家王陽明先生,他有一次到金山寺去朝拜,覺得寺中的景物非常熟悉,一草一木似曾相識。信步瀏覽,走到一間關房之前,只見房門口貼了一張封條,左右觀看,好像曾經住過。王陽明終於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請知客師父打開關房瞧個究竟,知客師父連忙道歉說:「對不起!這間關房是我們一位老祖師五十年前圓寂的地方,裡面供奉著他的全身舍利,他老人家遺囑交待不可以開啟。請您原諒,千萬開不得。」王陽明道:「既然房子設有門窗,那裡有永遠不能打開的道理?今天無論如何請您慈悲打開來看看!」由於王陽明一再請求,知客師父礙於情面,無法違抗,只好萬分為難地打開房門,讓王陽明進去。

        昏黃的夕照裡,只見一位圓寂的老和尚亙古如昔地端坐在蒲團上。王陽明一看,咦!怎麼和自己的容貌如此相像?舉頭看去,牆上還有一首詩,寫道「五十年後王陽明, 開門猶是閉門人;精靈閉後還歸復,始信禪門不壞身。」

        原來王陽明的前生就是這位坐化的老和尚。昔日自閉門扉,今日還來自啟,為後世子孫留下一點證明。王陽明為了紀念這件事,曾經在金山寺留下詩句「金山一點大如拳,打破維陽水底天;閒依妙高台上月,玉簫吹徹洞龍眠。」

        故事二:這是和蘇東坡齊名的大詩人黃山谷的親身經歷。黃山谷是江西省修水縣人,這故事就出自「修水縣志」。

        黃山谷中了進士以後,被朝廷任命為黃州的知府,就任時才二十六歲。有一天他午睡的時候做夢,夢見自己走出府衙到一個鄉村裡去,他看到一位滿頭白發的老太婆,站在家門外的香案前,香案上供著一碗芹菜麵,口中還叫著一個人的名字。黃山谷走向前去,看到那碗麵熱氣騰騰好象很好吃,不自覺端起來吃,吃完了回到衙門,一覺睡醒,嘴裡還留著芹菜的香味,夢境十分清晰,但黃山谷認為是做夢,並不以為意。
       
        到了第二天午睡,又夢到一樣的情景,醒來嘴裡又有芹菜的香味,因此感到非常奇怪,於是起身走出衙門,循著夢中的道路走去,一直走到老太婆的家門外,敲門進去,正是夢裡見到的老婦,就問她有沒有擺麵在門外,喊人吃麵的事。老太婆回答說:「昨天是我女兒的忌辰,因為她生前喜歡吃芹菜麵,所以我在門外喊她吃麵,我每年都是這樣喊她。」黃山谷問:「女兒死去多久了?」老太婆道:「已經二十六年了。」
       
        黃山谷心想自己正好二十六歲,昨天也正是自己的生日,於是再問她女兒生前的情形,家裡還有什麼人。老太婆答道:「我只有一個女兒,她以前喜歡讀書,念佛吃素,非常孝順,但是不肯嫁人,到二十六歲時生病死了,死的時候對我說她還要回來看我。」

        山谷問:「她的閨房在哪裡,我可以看看嗎?」老太婆指著一間房間說:「就是這一間,你自己進去看,我給你倒茶去。」山谷走進房中,只見房裡除了桌椅,靠牆有一個鎖著的大櫃。山谷問:「裡面是些什麼?」老太婆道:「全是我女兒的書。」山谷問:「可以開嗎?」老太婆道:「鑰匙不知道她放在哪裡,所以一直打不開。」山谷想了一下,記起放鑰匙的地方,便告訴老太婆找出來打開書櫃,發現許多文稿。他細看之下,發現他每次試卷寫的文章竟然全在裡面,而且一字不差。

        黃山谷這時才完全明白他已回到前生的老家,老太婆便是他前生的母親,老家只剩下她孤獨一人。於是黃山谷跪拜在地上,說明自己是她女兒轉世,認她為母,然後回到府衙帶人來迎接老母,奉養終身。後來,黃山谷在府衙後園植竹一叢,建亭一間,命名為“滴翠軒”,亭中有黃山谷的石碑刻像,他自題像贊曰「似僧有發,似俗脫塵;作夢中夢,悟身外身。」為他自己的轉世寫下了感想。後來明朝的詩人袁枚讀到這個故事曾寫下「書到今生讀已遲」的名句,意思是說像黃山谷這樣的大文學家,詩書畫三絕的人,並不是今生才開始讀書的,前世已經讀了很多書了。

        佛法建立在「三世因果,六道輪迴」的基礎上,歷史上許多賢哲文人的著作中不乏輪迴轉世的記載,可以證明六道輪迴是不容置疑的事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