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8日 星期日

新時代 心倫理


§ 新時代 心倫理 §

聖嚴法師與錢復、施振榮、劉炯朗、張淑芬的對話 30/6/2007

什麼是新時代的心六倫

        葉樹姍(主持人,以下稱葉):「新時代心倫理」運動的六大主題,分別是「家庭倫理」、「校園倫理」、「生活倫理」、「自然倫理」、「職場倫理」及「族群倫理」。聖嚴法師特別提出這六倫,目的是讓我們在現代複雜關係中,能夠找到適當的準則及規矩來定位自己。首先,請前監察院院長錢復為我們分享對「心倫理」觀念的看法。

        錢復(以下稱錢):歸納二十一世紀以來,造成國內外恐怖主義、環境生態傷害及社會上熙攘不安現象的三個因素,分別是自私、仇恨及貧窮。在聖嚴法師、劉炯朗校長及我們這一代人所受的教育,若只為自己著想就會受到父母師長嚴厲的指責,但現在新一代朋友在成長過程中,得到太多寵愛縱容,導致他們以自我為一切的中心,自私的念頭普遍深植在人們心中。
        前陣子曾有某家電視媒體訪問大學生:「誰是你們最崇拜的偶像?」這些年輕人的答案不是社會上最有錢的人,就是出名的演藝人員,卻鮮少把視野關注在擁有學術成就,或是像聖嚴法師這樣對社會人群有所貢獻的人。這是為什麼?因為名利與自私。自私的結果更加深了社會貧富懸殊的趨勢,導致貧窮者難以維持生活,自然就引起了個人及意識形態所造成的仇恨。
        從九一一事件、卡崔娜颶風、南亞海嘯、國內外動亂及恐怖事件,都可以看出意識形態所造成的仇恨,對社會族群影響是如此鮮明。聖嚴法師認為解決方法在於人心,因此在這裡提出了「新時代心六倫」的觀念。

與人相處從心出發

        劉炯朗以下稱劉):從字面意義來解釋「倫理」二字,意思就是「用什麼樣的規則與人相處」。以歷史、宗教及哲學中對倫理觀念的詮釋為例,佛祖釋迦牟尼,釋迦為「能夠」,而牟尼意即「仁慈」,也就是說,佛理教導人能忍、能仁的觀念;而基督教《聖經》也一再提及:你怎麼對待他人,他人也如此回報你。而儒家不也是常奉勸世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嗎?這些觀念,都是為世世代代人所熟知的。
        中國古代一再強調「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及朋友有信」的五倫觀念,它表示人與人之間關係殊異,相處規則不盡相同。
        現代社會已經和過去不同了,以親子關係最為單純,而後推展出校園,最後則是人與人之間愈形複雜的社會。以學校為例,現代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大量介入了原本單純的師生關係。過去老師盡心教導學生,今天卻需要他們幫自己做研究;以往學生修習知識心無旁鶩,現在竟想著要老師在畢業後,為自己介紹一個出人頭地的好工作。
        原本單純的校園關係都產生了這樣的變化,由此可見,到了社會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就更令人無所適從了嗎?在這樣複雜糾結的群體之中,人們如何在紊亂的人際中自處,尋求穩定的方向與自我定位,確實就是今天對談的主題。我建議大家從「心」出發,讓自己的心做為主導,怎麼對自己,就怎麼對待父母家人、老師同學,及工作中各式各樣的人。
        現代社會絕不可輕忽教育及宗教的力量,當我們學習把心定下、看清方向並摒除一切不必要的干擾,將能看穿許多不應該存在、也無須在意的競爭、壓力與分歧。只要找到自己的定位,年輕人將比我們這一代做得更多、更好。

        聖嚴法師(以下稱師):我們現在所提倡的「心倫理」,不是傳統儒家講的五倫,或是佛教的戒律、《聖經》的十誡,而是要整合過去破產的倫理,提出符合現代人需要,且可以接受的新倫理觀念。
        現代人追求自主跟個性,人人渴望獨一無二,所以年輕人往往將眼光關注在演藝明星及令人注目的名人身上,卻少有機會深刻地思考做人做事的道理。如果家長們本身沒有建立正確且穩固的倫理觀念,教育出來的子女,不管在家庭或社會,自然缺乏「當為則為,不當為則不為」的適當規矩了。
        什麼是「當為則為,不當為則不為」?若從自私的觀點而論,人們應該追求自利利人,是永遠而非暫時性的「自私」。若無法建立起保護自己及周遭他人的倫理觀念,大家就會隨時處在為人欺騙利用的恐懼之中。
        舉例來說,許多跨國企業能夠達到如此龐大的規模,就因為他們懂得建立公司內部清楚的規範,以及自行運作的倫理架構。今天有許多小企業、小生意不能持久,只為了膨脹、壯盛自己,對未來發展、社會觀感及對後代影響毫不在意,這樣表面成功,經由傷害、佔有而擴充的企業體,實質上非常危險,甚至將導致鋃鐺入獄的結果。
        由於人心的「貪、瞋、癡」而產生「貧窮、自私、仇恨」。今日社會,無論是台灣還是中國大陸,社會存在一種唯利益是尊的風氣,為名利、為事業,強取豪奪、不擇手段。為維護自身的利益,互不相讓的結果,使得貪婪及憤怒的情緒逐漸瀰漫在每一個人心中。社會上許多富人毫不顧及他人也有共享的權利,只知無限擴充己身利益,使得富者愈富、窮者愈窮的惡況更加凸顯,分配失衡的貧窮者因此充滿忌妒,由此而生的仇恨更製造了日益嚴重的社會問題。
        我們常常可以在官場上看到一些對得勢者前呼後擁的人,這往往只是為了趨炎附勢,而不是真正尊敬對方,若已經得到的財產、親屬、愛情、地位或者名譽被人奪走,內心的仇恨也就更難以收拾了。
        真正的貧窮並不是沒有錢,或是生活條件不佳,而是心靈的貧瘠。心靈的貧窮、寂寥永無止境,使他們失去了做人的基本價值,也失去了一種簡單、純真的快樂。

尋求永續的、利人利己的利益

        施振榮(以下稱施):一般人常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人性本來自私,但由於因果循環,到最後受害的還是自己。但如果我們能把「自私」改成「自利」,以「利他」為出發點,這個利益才能夠真正永續。
        我們知道,如果只是自私,反而將對自己的生活造成最不利的影響。現在社會上的高位者,無論是家長還是知名人士,都更需要提倡「利人則是利己」的新觀念,因此我也決定由自己開始做起,試著說服大家追求對人生價值有利的「利」。
        第六倫有別於前五倫,在群(包括社會、自然環境)我之間,由於循環較慢,產生的影響表面上不是那麼顯著,因此我們經常忽略這樣的倫理關係。今日社會上許多政治人物,所作所為多以自私為出發點,帶給社會不良示範,同時也形成了以自私為本位的文化。其實站在治理眾人之事的立場,這樣的人更應該具備倫理觀念,如此才能對自己產生真正的利益。如果經濟、社會及環境三者有一方無法平衡,那麼之前沒有預料到的種種問題就將一一浮上檯面。
        公司的治理本身就源於治理的文化,要考慮到所有利害相關者的權益,過去人們總先考慮到股東淨值的報酬率,而在今天,應該考慮的是,多方面的平衡及整個經濟體相關的整體報酬價值。從過去一、二十年的社會發展可見,企業的品質是全體員工的責任,由於每個人角色的多元化,過去企業創造優良品牌只是行銷人員的責任,今日早已是全員品牌管理的時代了。
        總而言之,建立台灣整體形象是全民各行各業的共同責任。雖然「心倫理」運動的最終目標仍是利己,卻是要我們關注到廣義的、社會整體的利益,而非單只從個人金錢的角度出發。我們要賺快樂、歡喜心,付出以後的歡喜心,由利他來利己,如此才能創造全體真正的、永續的價值。

        :在瞭解「心倫理」的規範及價值後,請台積電文教及現代婦女基金會董事張淑芬跟我們談談,「心倫理」運動應怎麼落實到家庭生活中?

        張淑芬(以下稱張):由於現代社會強調個人發展,導致過度自我中心而形成自私,因此剛剛大家都把焦點放在為社會、國家奉獻的倫理觀念上。然而我從自身的角度體會到,社會、國家的基礎仍在於以個人為出發點。事實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倫理及道德觀念,層次高低亦有所不同,故該如何逐步自我提昇道德觀念,從挫折中學習,就是「心倫理」運動推行的開始。
        以我自身為例,在五、六年前,我對社會抱有莫大熱情,看到人心不安,許多人在絕望中走上自殺之路,我感到十分心痛,於是開始撰寫文章、四處演講。但一段時間之後,我發現這些努力並未達到如何的效果,因而退而求其次,先安定自心,隨時隨地注意自身的言行舉止。擁有清淨心之後,自然能夠更容易瞭解別人所發出的訊息,得以漸進地用自己的思想去影響他人,彼此交流。其實這樣的正向互動,最根本的就是要從家庭倫理開始。
        現代人工作繁忙、生活步調迅速,不容易真正深入地認識自己、瞭解家人。如果能夠多給自己與家庭成員一些相處的時間與空間,細膩地經營彼此對待的方式與態度,我認為人們的家庭生活會更加健康。如果每一個家庭都很快樂,我們的社會、國家就會很快樂。

從自身發心推及影響他人

        :若從動物生態圈來看,一群鹿中如果有一隻鹿能夠擔任領袖,負起帶領大眾共同抵禦狼群、保護族群安全的責任,這個鹿群就更能夠生存。在人類社會中,原始部落中的酋長必定是部落中最具智慧,能夠帶領團體生存延續的人。
        到了近代,一般人都以為皇帝擁有生殺大權,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這是暴君,而非明君。真正的明君是挑起天下所有的責任,「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當求萬世名、眾生利,而非一己之私,國家才能夠繁盛安定。仁君為天下、萬世的名利,是由於他對社會有貢獻的責任。但綜覽中外歷史,從古至今,君主一代傳一代的結果,由於權力易使人腐化,最後就產生了昏君及末代皇帝。
        因此,只要社會上多一些人能無私奉獻、為眾生著想,整個社會的人的品質就能夠向上提昇,如果世界上有更多人擁有此一共識,所有人就能夠過著豐衣足食、天下太平的生活了。
        從最低限度來說,我們都可以自問,在一個家庭之中,自己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具有什麼意義?扮演家長角色的,就應該負起照顧家庭的義務,為家人帶來健康、平安、成長和幸福。但如果只是家庭裡的一員,只要你願意奉獻自己,照顧全家人的幸福,對整個家庭及社會的影響,絕對不容小覷。
        曾經有一位女子,來自於一個父母吸毒、好賭、酗酒,七個孩子流離失所的家庭,由於她擔心兄弟姊妹都因此沒有前途,心裡感到無奈痛苦,於是參加了七天的禪修。在禪修過程中,她開始反省自己,領悟到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從自我提昇開始做起。為了幫助父母,她兼了很多工作,同時想辦法資助兄弟姊妹,經過日積月累的努力,終於感動了家中其他成員。
        現在這位女子已經是位大學教授了,她的父母也戒了毒和酒,家人奮發向上。由這個例子可以看見,在家庭中,只要有人發願,就有機會提昇,全家得到美好的善果。
        我們每一個人,無論是家庭、學校、社團還是公司,都不應該小看自己的力量。即使只是一隻小螞蟻,都能夠影響蟻群全體,只要有心,從奉獻、付出中學習成長,任何人都可以在生活周遭找到機會開始改變環境。從心出發,在利他的過程中,就能夠開始成長,因此我們不僅除了成就自己,還能夠帶動整個社會,而人心也將在漸進的過程中得到淨化。
        在座談會上場前,我請教了很多專家學者,整合大家的意見後才擬定出「心倫理」的題目,接下來期盼能結合有心提倡「心倫理」運動的各界人士,在每一個階層、每一個角落,共同來推動和努力。當有更多人一起推動「心倫理」,好的種子就會慢慢發芽延伸,終有一日看到它的成果。

        :聖嚴法師提倡的「新時代心倫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基本訓練,我認為,「新時代心倫理」運動的落實,應該由上而下開始推展。人們在創辦企業之初,第一就要自問對社會是否有貢獻,創造了什麼價值。
        如果一個企業的出發點純以賺錢為目的,它的發展將很快遭遇瓶頸;但若抱持著「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觀點,對眾人、消費者有貢獻,也自然就能賺取人我利益及自己的成就感。在賺錢之外,這個企業能不能永續、能不能實現多贏,也都是值得我們思考、追求的。
        以我為例,我經營企業,一開始就從「不留一手」的文化為出發點,並盡量做到有效地提早交棒,這些都是為了達到永續經營的目的。另外,在過去一、二十年,我也致力於公益,讓自己有機會多多服務他人、回饋社會。退休之後,我擔任十大傑出青年當選人聯誼會會長,希望能「集十傑之長,創台灣之光」,就是希望能進一步整合大家的力量來服務及回饋社會。
        言教不如身教,在教育下一代的時候應以身教為主,在我當學生的時候,因為看到母親非常辛勞,為了讓她放心,在學校就特別守規矩,想辦法做好學生應有的本分。    從最基層的學生,一路到整個企業的負責人,甚至於社會的意見領袖時,就更需要好好思惟,自己在這個社會上所扮演的角色。如果沒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對整個社會產生負面的影響,其實是非常之大的。

以「禮讓」精神為社會帶來和諧
       
        :去年的財富報告顯示,二○○六年全球億萬富翁購買奢華品的金額為捐助社會總數的二.三倍。近年來表面上人們生活似乎過得還不錯,然而卻普遍忽略了族群倫理中,外籍新娘在台灣的問題。由於外籍新娘在台灣已有三十七萬人之多,在加入社會後,普遍感到不適應而導致失婚,當她們帶孩子回越南,卻又面臨政府因國籍不同而無法提供教育的問題。由於我擔任社會公益的工作,更能敏銳地感受到這個問題,因此決定盡一己之力,開始推動越南母親與子女共讀、夏令營及家庭訪視等援助方案。
在現代社會,人們經常為利益、生活你爭我奪,反目成仇,問題在於我們缺乏「讓」的觀念。若想要家庭社會和諧,就應該彼此謙讓。從我過去三十年的外交工作中,深刻地體認到「讓」的道理,事有可讓有不可讓,國與國、族群與族群間一定要能彼此禮讓協議,從中取得平衡,想辦法讓對方瞭解到自己的誠意,事情才能順利。
        或許要過一段時間,我們才能看到「心倫理」運動的成果,然我堅信「行者常至,為者常成」,為了達到目的地,第一步必定要踏出去。

        :許多人常說人自私自利,但為什麼我們不能自利利人呢?我想自私並不是人的天性,而是整個大環境造成的結果,從社會各個地方都可以看見,還是有許多團體、家庭,齊力攜手,彼此間沒有自私。
        為什麼我們會有自私自利的觀念?那是因為社會分成不同族群,每一個族群皆欲利己,彼此分裂、對立、競爭。在平等的社會中,每個人都應該有相同的出發點,及同樣受教育、求上進、就業的機會,但社會是自由的,因此個人成就和到達的點自有差異,同樣的學校與職場,各人長才與表現不盡相同,差異亦不可避免,最高的境界是彼此欣賞對方的相異,並發掘彼此之間的美好。
        每個族群都各自有美,學會欣賞及接受他人與己不同,無論是語言、學問、經濟能力或政治觀念,都有其可取之處,張開眼睛、打開心靈,不再執著於家庭個人觀念的隔離,社會就會更和諧、圓滿

        :其實每個人都是一顆種子,但要如何變成一顆好種子?我認為「自我認識」非常重要。因為每個人的個性及道德觀念不同,因此要先自我定位、衡量一己的能力。有些人能從團體裡學習並發揮所長,但卻有另外一些人適合單獨學習精進,如果硬要把這樣的人放進團體之中,可能反而會導致衝突。做為一顆種子,必須先充實自己,讓自己成為充滿生命力的種子之後,才能利他而對社會有所助益。
        當我們在「宏觀」之外,而談到「微觀」自我時,我有一個誠實地認識自己、分析自己的方法。我會利用晚間時刻,靜靜地坐下來,摒除電話或者電視等外來事物的干擾,深刻地跟自己對話。觀照自己的所作所為,自己的言語、自己的角色,我喜歡嗎?我感到自在嗎?在反省了這一切之後,我覺察自己既身為家庭中的女性、孩子的媽媽,以及先生的妻子,在投入社會之前,我必須先照顧好自己的家人。
        畢竟,如果連最基本的家庭都沒能好好維繫,如何奢談幫助他人呢?所以我決定先充實自己,思考家人有什麼樣的需要。平時,我除了照顧先生的食衣住行外,在他回家後,我也傾聽他的煩惱、分享他的快樂。我期許自己要做到的是,當任何一位家人拋出一個球給我時,我要能夠有辦法回給他一個漂亮的球。我希望我的家庭永遠都像一個快樂而充滿活力的球場。在這個過程裡,我體會到身為女人必須要透過讀書、社會關懷等不同方法,從各種角度提昇視野的寬度及智慧的深度。或許我們可以把自己比喻為一盒衛生紙,當有人需要時可以隨時取用。這是一種自我價值。

        倫理是分寸、責任、義務以及奉獻,利他是最好的利己。我們每一個人應該把握現在,盡己本分;對上以敬,對下以愛。希望大家都能夠做為一個各盡其職、各守其分的小螞蟻。謝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