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8日 星期一

親近善知識,勿見師過


    § 親近善知識,勿見師過 §    厚觀法師

      我們親近善知識主要是跟善知識學佛法,而不是去找他們的缺點。譬如,有人在聽經,但總是背後嫌這位法師不夠莊嚴、或者是講話語無倫次、聲音不好聽等等。其實重點是要聽聞法義、建立正知正見,又不是來看演講比賽,講者的聲音、技巧不必太追究。像我們身體有病是不是要找醫生?如果是精神病當然要找精神科的醫生。

      從佛法來說,一般的眾生是不是有煩惱病?有煩惱病當然就要找大醫王。所以醫師是為病者說服藥法,而佛如大醫王,法就是良藥,僧如照顧病人的護理師,戒就是服藥的禁忌。我們不是看了醫生病就好了,要好好吃藥,不是看了藥單病就好了,是要如法地服藥,病才能夠痊癒。我們現在沒有機緣直接遇到佛,但能遇到師長代替佛把佛法宣說出來,我們要也起恭敬心,透過師長的教導才能成就佛道的因緣。如《心經》所說,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才能夠得無上菩提。師長可以教導我們般若波羅蜜,我們依著這個般若的因緣可以成就佛道。

      一、勸當知恩,視師如佛
      《大智度論》卷96(大正25733a26-c19)說,世間小人忘恩負義,事情過了以後他就過河拆橋。因此,我們應該要知恩,心裡應該這樣想:我們能夠聽聞般若,可以借著般若因緣成就佛道,能夠為我們說般若的,就是我們的「善知識」。這個「知識」原來的意思是指知道認識的人,不一定是這個人很有知識,好像什麼都懂。「知識」除了說很有學問、知道很多以外,知道認識的人也叫「知識」,後來引申為「朋友」。朋友裡有好有壞,好的朋友才叫「善知識」,不好的朋友叫「惡知識」。有的善知識亦師亦友,除了交情好之外,也能教導我們,也算是我們的師長,所以這善知識有師、友的意思。一切的利益當中,智慧的利益是最殊勝的,我們修學這樣的般若可以很快證得無上菩提而不退轉。

      接下來談行般若的因緣可以得到什麼好處呢?第一個可以親近諸佛,我們修學般若,有智慧因緣可以多親近諸佛,也可以經常生在有佛的國土中;如果沒有智慧可能就會經常往三惡道跑,只有人天有智慧知道哪裡有佛可以去親近。再來能夠離於八難(地獄、餓鬼、畜生、盲聾闇啞、邊地、長壽天、世智辯聰、佛前佛後),因為有八難的話就不容易聽到佛法。能修學般若,就比較有因緣遇到佛在世。因此菩薩應該這樣想:我得到這樣的功德—能夠親近諸佛、生在佛 國、離八難等都是從般若而來,而這般若並不是我生下來就知道這些智慧法門,當然要靠師長的教導。我們學了般若可以得到很多的功德,因此我們對待師長,應該像佛這樣來敬重他。

      順帶提一提般若的殊勝。曾經有一隻野干,野干就是類似狐狸又像狼那樣的動物,有一天牠被獅子王追著跑,在很緊急的時候就跳到井裡面去,因此逃過一死。但是過了三天三夜,牠仍爬不出來,那時候牠心裡就想:哎呀!早知被獅子咬也是死,在井裡面爬不出來也是死,既然都難免一死,乾脆當時把這個身子餵獅子那不就好了嗎?

      於是他說:「我死在井底,身體發臭,井水受污染,會害很多人生病,我真的是業障深重啊!我希望趕快結束這個畜生的業報身,早一點修行成佛度化眾生!」
      他發這個願時,天人本來是在享樂,一聽到有人發這麼大的願,非常感動,於是從天上下來,到處尋找到底是誰在說法?結果,天人下來一看,原來是一隻野干從井底下發出來的聲音。
      天人就想:「這菩薩千百億萬化身,說不定牠是菩薩的化身。」就問他:「欸!你是菩薩嗎?」
      牠說:「不是,我是野干。」天人說:「你剛剛說的法非常好,能不能多說一些給我聽?」
      野干說:「我之前聽說弟子要請師父說法,應該請師父上座。哪有說法師在井底之下而你們高高在上的道理?」

      天人一聽,哦!對對對,趕快把野干拉上來。拉上來後,天人看牠餓得皮包骨、骨包髓,沒有力氣,趕快供養天食讓牠飽餐一頓,好讓牠有力氣說話。野干當然不能吃完以後抹一抹油就溜了,這不行!

      後來野干為天人說了很多法,天人們都非常歡喜。不過天人覺得很奇怪,問野干:「你說你是業報身,那為什麼你還能夠說這麼多殊勝的法?」

      野干就講牠的因緣,因為牠過去是個修行人,師父曾教他般若波羅蜜,他學習般若波羅蜜有入心,所以即使墮在畜生道,智慧的種子還在。由於這樣的般若波羅蜜,還救了他一命。不過,為什麼會墮入畜生道?那是因為犯了戒。
     
      希望大家在修學時,戒行與智慧都能夠具足。

      有一個譬喻,以指指月,有人不知月亮在什麼地方,我們用手指一指,順著這手指的方向就可以看到月亮,對不對?但是你不要一直執著在手 指上說:「哦!你的手指好修長。」這個不需要,你要順著這手指去看月亮,師長就是扮演這種角色。我們底下看勸誡。

      二、勸誡
      ( ) 莫以世利心隨逐法師
      如果有人能夠說般若波羅蜜,他就是我們的師長,有的師長有大福德、博學多聞,認識的人很多,供養他的人也不少。弟子一開始是為了學般若,可是後來一看,哦!這個師長得到的供養很多,師長吃不完留下一點侍者幫忙吃,所以爭著去當侍者。本來是要學般若,結果追名求利去了,這是不應該的。因此,不要以世間的利益來跟隨法師。

      ( ) 勿見師過,當觀諸法實 相無垢無淨
      問曰:為什麼不要只說親近善知識就好?而要說親近善知識應該注意這麼多的事項呢?
      答曰:有的人雖然有善知識,但是他沒有得到師長的精髓,自己主見很強,本來應該隨順師長的,結果他卻希望師長隨順他。這樣的話,不順他的意,反而變成讎隙,看師父像仇人一樣,兩個人就産生怨恨,互相毀謗,結果因為這樣的因緣而墮地獄。
     
      事實上,只有佛一個人沒有過失,其他的人誰沒有過失呢?人非聖賢,即使像佛這樣沒有過失的人,都有人毀謗佛,何況我們這樣的凡夫!如要計較誰有過失、誰沒有過失,這是計較不完的。我們應該把精神放在學法,而不要浪費青春把心力放在觀看別人的過失有多少。如果弟子看見師長有過失,不論是實或不實,太過計較的話,就會敗壞自己的心,不能夠再得到法的利益。

      《般若經》提到:常啼菩薩將要去拜訪法尚菩薩學般若波羅蜜的時候,有人就告訴他:「你不要只是看到師 長的過失,即使看到了,也不要起嫌恨的心。你應該這樣子想,是我過去福德不具足,如果你真的福德具足,直接遇到佛就好了。福德不具足,所以碰到這樣的雜行師,他是善惡夾雜的師長。師長的過失不會附著在我身上,我只要跟隨師長來學習、信受般若波羅蜜法就好。我們不要念師長的過失,而卻妨礙自己修學般若。」

      曾經有人一直在抱怨:為什麼沒有嫁給一位好老公?為什麼不能娶到一個好老婆?如果依《大智度論》來 說,你怪誰呢?都是因自己過去沒有種下好因緣啊。

      底下的譬喻非常好,如狗皮囊作的袋子,裡面裝了很多金銀珠寶,你會因為這個袋子太破爛、太舊、不是名牌,就把整個寶物丟掉嗎?不會吧!我們不要因為裝寶物的袋子破舊就把寶物一起捨棄,不要這樣子。這狗皮囊就是在譬喻師長,即使師長再怎麼不好,但是他含藏著許多寶物在裡面,這寶物就是在形容般若。

      又例如你不認識路,罪人拿個蠟燭在前面引導,你不要說:「你是罪人,有什麼資格走在我前面引導?」如果你不接受他的引導,那很可能會迷路或掉到山溝裡面去。又如遠行,如果有人找一個奴僕或小孩來引導,不要因為這個人身份卑下,而不隨順他的言語。

      又有的菩薩通達諸法實相,沒有什麼障礙,沒有過罪;即使他稍微有一點過失,也不會妨礙。下面這個譬喻很好,例如有的人年輕力壯,他肚子火氣大,雖然吃了不乾淨的飲食,但是因為他的體質很好,對他來講也不會生病;可是如果免疫力差的人,稍微吃一點不乾淨、不合適的食物,可能就腹瀉了。又如有人雖然遭受了惡毒,但因為隨時可以取得很好的藥,不會造成危害。

      這是在說明師長懂的藥比較多,即使有一些過失,他知道用什麼藥來對治。但是弟子不可以認為,師長犯了這樣的錯,我也來犯看看。犯了錯,找不到藥就麻煩了!而且師長的體質好,沒有什麼妨礙;可是弟子的體質不行,又不知道用什麼藥來對治,不可以依樣畫葫蘆。如是等因緣,對於師長不要起嫌恨心,而使自己失去了般若。

      三、若師對求法者都不護念,亦莫生怨恨
      有的說法者持戒非常清淨、遠離五欲,他博學多聞,有好的名聲,威德尊重。有弟子想跟著師長學法,可是師父不護念,這個時候也不要對師長起嫌恨心。不要抱怨師長:「我這麼誠心想跟您學,為什麼都不理我?」其實應該這樣想:「由於我過去世造罪的因緣,所以今生當晚輩、當學生;我是一個無德之人,師父並不是輕視我,是我自己沒有福德,不能得道。我對於師父應該起恭敬心,破憍慢;可能師父覺得我的時機未到,或是誠心還不夠,總總因緣不具足等等,或者是師父在考驗我。」弟子不要因為師父不護念就起憍慢心、瞋恨心,如果這樣,就無法得到佛法的利益。

      求法的菩薩為求般若波羅蜜故,應一心恭敬師長,不要去看師長的優缺點。如果能夠這樣子修忍辱,對於師父專心一意,不要覺得師父好,就由恭敬而起愛染心;也不要覺得師父沒什麼了不起就起憍慢心。能這樣不起分別心去恭敬師長,才能納受師長的妙法。比如說,湯或飯菜很好吃,但如果拿一個破裂的器皿,當然盛裝不了;或是器皿污穢不堪,再美味的羹湯也難以食用。因此,我們自己的器皿要乾淨、要完整牢固,這樣才能納受所有的妙法。

摘錄自:《福嚴會訊》第5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