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9日 星期日

Edna 隨 筆

§ Edna §


養成習慣

      2013年起,我每年都會參加一次台灣中台禪寺舉辦的禪七,在寺院打坐修禪,過七天出家人般的生活。禪七期間,我們要嚴守戒律和珍惜食物。用齋時,我們不會吃剩一粒米一葉菜,連菜渣菜汁也會用開水攪拌一飲而盡。這個訓練令我養成了珍惜食物的習慣,連帶也養成了珍惜物品的習慣。
      有時候買東西,可能會有包裝紙或橡皮筋,只要是可用之物,我盡量不會丟掉;出去吃飯時,只用一張餐紙、一根牙簽;去公眾洗手間,如果沒有吹風機,就只會拿一張抹手紙。這些習慣已經維持幾年了,這些細微的行為,既為環保,也為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古語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行善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但日有所增;行惡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但日有所虧。
      浪費尤如小惡,惜物就是小善,不浪費而惜物,就是日日在行小善。
      一花一草皆有生命,一碗一筷皆有價值,一磚一瓦皆有作用,一飲一啄皆有前因。
      可能會有朋友認為,這種行為很小氣,不夠大體。我跟家人吃飯的時候,曾被勸說,不用吃得那麼乾淨,不好看。但作為一個佛弟子,佛教提倡愛惜生命,珍惜食物,節約能源,愛護環境。
      古時修行的高僧,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托缽化緣,縫補僧服,省吃儉用。這一切,都是以身教,示範給弟子,何為修行,何為持戒,何為惜物,何為惜福。
      惟覺老和尚曾開示:不論是佛法或是世間法,都離不開因緣果報的道理;希望善報廣大無邊,即需在日常生活中修一切善法。
所以,如能養成惜福惜物的好習慣,就是修行成就的大助緣。


桃花緣

      在一百年前的清末時代,中國還是一個古老和傳統的國家,離婚個案極少。因為自古以來,中國都是保守的國家。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嫁雞隨雞,從一而終。就算夫妻感情不好,也能互相包容忍讓,共度一生。
      18411981年,香港是英國的殖民地,由英國人統治。香港人接受西方的教育,在思想和行為上有著巨大的改變。從正面來説,西方的商業和科技,令香港快速發展,成為東方之珠。從負面來看,西方自由和開放的思想,改變了香港人傳統保守的觀念,導致離婚率上升。
      在中國內地,自改革開放以來,人民受到西方開放思想的影響,也間接導致離婚率不斷上升。
      社會上,男歡女愛,兒女情仇,比比皆是。偶爾也會有朋友因感情困擾而向我傾訴。
      朋友曾説,今生相愛,是前生註定的,只有接緣,然後了緣,才能在這段感情上畫上句號。我對她説,桃花人人皆有,只是多與少、深與淺而已。俊男美女自然會多桃花,就好像現在的天王巨星,有千千萬萬的歌迷影迷,難道是這位巨星前生有千萬的情人嗎?當然不會。俊男美女,多人欣賞,多人追求,這是很自然的事情。就好像一件藝術品,愈高貴美麗,愈多人喜愛,價值也會愈高。
      從佛教來説,自小出家的沙彌,如果不出家,長大以後也會有妻有女,但因為出了家,要擔起如來家業和弘法利生的使命,便能捨去情愛的緣份。所以,就算是三世姻緣,只要自己能捨,就不會被纏繞。一段感情,沒有開始,就不會有發展,不會有愛恨情仇,不會引發一連串的個人問題、家庭問題和社會問題。
      在我們的一生中,會遇到很多有緣人,男女老幼皆有。佛陀制定的戒律中,已婚的在家居士,不能邪淫,意思是指,除了夫妻關係,不允許有婚外情或嫖娼的行為。所以,我們多生多世的丈夫,妻子,情人,兒女,父母,在我們的今生,可能都是我們的有緣人。既然有緣,就以善心相待,善待親人,善待朋友。而夫妻之間,要包容忍讓,才能白頭皆老。
      無私大愛,乃菩薩心;私情小愛,是凡夫心。


脫胎換骨

      最近與詩師姐聊天,她分享了自己學佛前後的轉變。這種轉變,並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經過多年的改變,轉化而成的。
      詩師姐分享,她學佛差不多有十年了,在她學佛之前,她做過很多行業。由於她福報大,以前做每個行業都能轉虧為盈。在早期,她是從事化妝品生意的,由於她口才了得,買賣貨品能賺上幾倍的利潤。當時她不明白,從因果來說,賺錢也得有分寸,應賺合理的利潤,而不該謀取暴利。詩師姐以前的人生觀,在於追求財富和享受,花費很多金錢在打扮,買奢侈品和名車之上。
      詩師姐自學佛之後,慢慢從一個享受型的人,變成了一個大善人。她以戒為師,言語莊重,打扮樸實,長期持素,不求名利,不貪錢財,不講是非。把從前的貪欲心,瞋恨心,愚痴心,慢慢掃除,慢慢修正,慢慢轉化成喜捨心,忍辱心,智慧心。
      詩師姐平日生活樸素,很有規律,平時自己煮齋,不浪費金錢,也很少出去吃飯和應酬。她省吃儉用,把多餘的錢用來放生和護持佛教。詩師姐聰明靈利,口才了得,她是慈心社的組長,她非常關愛老人,發願把一生奉獻在關愛老人和弘法佛法之上,她每月帶領義工去多間老人院傳佛心燈。
      我自學佛之後,雖然比沒學佛之前進步了很多,但轉變的程度沒有詩師姐那麼巨大。這是自己修持得不夠好,定力不足,忍辱不夠。
      感恩兩年前認識了詩師姐這位大善人,她一直待我情同姐妹。當我遇到困難時,她幫助我; 當我遇到挫折時,她鼓勵我;當我感到心灰時,她開導我;人生難得有此知己,為我分憂,解我困苦。
      每一個人都有善良慈悲的心,只因在此花花世界迷失了本性,而忘失了本來面目,當我們重新檢視自己,找回本有的善良和智慧,就能轉惡向善,脫胎換骨。
      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証得。


隨緣盡份

      2008年信佛,2009年皈依三寶並受持五戒,至今已經七年了。可能前生有修福修善,今生善緣多,機會多,衣食足。在沒學佛之前,我把人生寄託在吃喝玩樂上,追求享受,消耗福報。
      由於學佛的因緣,結交了很多善良的佛友,自己也慢慢地修正了一些錯誤的思想和行為,從學佛前追求享受的價值觀,轉變成自利利他的人生觀。在這段人生的旅途中,一直有教導我,幫助我,扶持我的善知識。感恩所有愛護我的人。
      2009年,我開始組織每月一次的放生活動,也開始參加老人院的探訪活動。自2011年,我開始寫學佛感悟的文章,也開始學畫白描觀音畫。
      原來,以上所做的一切,都在幫助我廣結善緣,修福修慧。每月一次的放生活動,從幾個人,到現在的幾十人;探訪老人院,從隨團體去探訪,到現在成立了佛教慈心社;寫學佛感悟的文章,從第一篇文章,到現在的八十多篇文章,並結集成書,與眾結緣;畫白描觀音畫,從慢慢學習,到現在已送出了二百多幅畫,與友結緣。其實,我這個人,做事沒有太多的計劃,一切隨緣盡份。感恩得到佛菩薩的加持,賜我持之以恆的長遠心,賜我靈感和膽量,勇於嘗試,不怕失敗。
      社會上有很多人,不肯接受佛法的教育,沒有佛法的智慧,每天花很多時間玩電腦遊戲,看電視劇,沈迷在觀感世界中,既浪費時間,又消耗個人的精力和福報。他們不明白,人身難得,一失人身,萬劫不復。
      每一個人,如能行善積德,做一些對社會有意義的事情,做一些對佛教有貢獻的事情,就會成為一盞照亮人間的明燈,令我們的世界,充滿愛與和平。

      保持善良的心,堅持善良的行為,堅持做有利於眾生的事情,把自己的能力發揮在善業之上,就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善緣善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