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9日 星期六

證嚴法師的開示

證嚴法師的開示



   凡夫最大的毛病,在於「愚癡」(),愚癡會讓人身心百病叢生,而學佛就是要掃除愚癡、啟發智慧;有了智慧才能認清周圍的環境,對於自己切身的問題和所有的困難也才能一一解除。若愚癡無智又想求得事事如意,就像是「緣木求魚」,無法如願。
   孩子聽話、先生體貼、事事如意,是世俗人追求的。如果有一點點不如意,有的人就會四處尋求解決的方法,如求神問卜……盲目地無所不求,往往會求出毛病,有時所帶來的後果真是不堪設想。

迷信嚐失明苦果
   曾有一位委員帶著一對母女回來靜思精舍。這位媽媽年紀看來頂多五十幾歲,雙目卻失明了;女兒乖巧地拉著母親的手。   為何這位媽媽會失明呢?    「因為過去我太迷信了,演變成自己把兩眼挖出來的苦果。現在已經知道錯了,也看開了許多。」
  
我問她:「妳為何把兩眼挖出來呢?」
  
她說:「幾年前兒子不愛讀書,也比較不聽話,有人就告訴我哪裡的神明很靈,只要去拜一拜,孩子就會聽話用功讀書。我信以為真,真的去那裡求神明保佑,從此以後,我便經常去那裡祭拜,如果沒有,就會有人來叫我去。一段時間之後,我常常覺得有人在我的耳邊說,而且愈來愈嚴重……

   她說,當時她的精神狀況非常不好,幾乎無法控制自己。有一天,耳邊有個聲音很兇地叫她去某個地方,她趕緊請先生開車載她去。先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只是順著太太的意思做,當他們開到一段山路上時,她忽然又聽到那個兇惡的聲音說:「我絕不原諒妳,妳自己去撞山壁吧!」她不由自主地將車門打開,跳出去撞山壁,力量之大連先生都拉不住。

   那兇惡的聲音還不斷地叫說:「妳把自己的眼睛挖出來,把眼睛挖出來!」她也不由自主地用手把兩眼挖出來了...從此她就失明了。
   那段時間,她的身體不僅受到很大的傷害,心靈的傷害更是難以形容。所以有一段很長的時間她都在療養,可是她的心靈還是不斷地受到干擾,非常痛苦。

活在當下 勿患得患失
   後來,一位慈濟委員知道了她的情形,不斷地去關心她,告訴她慈濟精神和種種活動,並拿慈濟文化中心出版的錄音帶給她聽,如:慈濟委員的現身說法,以及各方面有關宗教信仰的錄音帶。就這樣她耳邊的聲音漸漸少了,心也慢慢平靜下來了。

   她對我說:「上人,很感恩您,慈濟世界廣播我天天聽,錄音帶我也天天聽,現在我都明白了,我要跟上人說:好感恩,是上人救了我。不過最近我覺得眼前好像有兩個圈圈、亮亮的,不曉得是什麼?」

   我說:「那沒有什麼,不要再有掛礙!妳應該踏踏實實地生活於現在,不要再有得失之心。過去的已經失去了,失去的就不要再回憶;未來的也不要想太多;眼前什麼光圈也不用去管它,只要虔誠唸佛就好了。」
   她說:「我知道了,感恩上人!」然後由女兒牽著,歡喜地走了。

守住自心 反求諸己
   像這位婦人就是被愚癡所害!想求得孩子乖巧、用功讀書,不知反求諸己,而誤信人言隨便求神祭祀,致使身心受到很大的傷害,這實在是很愚昧。

   平常人對自己親愛的人總是希望要求到百分之百的完美,甚至百分之一百零一、一百零二──好還要更好!有一點點不滿意時,不知從現實去接受或改善,反妄求於外,因此往往產生損人、不利己的行為。
   其實,教育應該要盡人事,重要的是,以「身教」來教育孩子,以「大愛」來關心孩子,讓孩子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其他的就不用太強求了,強求反而會帶給自己很大的迷惑、痛苦。

   佛教裡有一句話:惑、業、苦;就是無明,就是造作,最後接受到的就是的結果。那位婦人就是如此,心中有惑、愚癡就會去造業,才會「著魔」而挖掉了自己的眼睛,這是多大的苦患!

  
一切的苦難都是從心而起,大家要很謹慎,好好多用心!

修行四要


   修行者應時時提防造作身、口、意三業,應在日常生活中時時注意四件事情:第一──身常謹敬;第二──言常至誠;第三──心常柔順;第四──行為要「善權方便」。


行事細心待人恭敬謙讓
   首先是「身常謹敬」。謹──就是謹慎,敬──就是謙虛、敬重。我們做事應時時謹慎,對事、對物都要細心,不要大意,對人更要恭敬謙讓。平時講話若粗聲大氣,即使是一句好意的話,也會讓人生起煩惱心,我們何不把這句好話放輕聲調來講呢?不止是輕聲細語,我們還要訓練自己,講出來的每句話,都是從內心真誠地說出來的話。

   其次是「言常至誠」。佛陀教導弟子們,要避免四種「口業」──妄言、綺語、兩舌、惡口。我們每次說話都要很用心,要講真實、誠意的話,不要打妄言、說謊話;言語跟人格是平行的,如果說謊話,人格就會被貶低,會讓別人看輕。所以,我們說話要言而有信,不可打妄語。


言語謹慎至誠婉約
   「兩舌」就是搬弄是非──這邊聽到的話,馬上跟那邊的人講,把一句話搬來弄去,使別人起衝突,或者傷了人家的心,這些都是很惡毒的行為,所以我們要很注意。有人一聽到別人批評某個人,就打抱不平急著去跟當事人說,這實在要不得,因為常常會把事情弄得更糟。人與人之間要培養感情並不簡單,可是要破壞卻很容易,只要一句話就夠了,所以,言談一定要很謹慎。

   「惡口」也是我們在言語上要避免的。有的人說──我罵他並沒有惡意,而且也不是真的罵他,我講話的習慣本來就是這樣。但是,不好聽又很大聲的話,別人當然無法接受,所以,我們講話要文雅一點,不要說粗魯的話,說粗魯的話會被認為沒有教養,這對自己的人格是多麼大的損害;所以平時說話要多訓練,要講得禮貌又文雅。
   「綺語」就是好聽卻不誠懇的話。真正的好話讓人聽起來很歡喜,並且能生起信任的心,因為這是真心誠意說出來的話,所以能取信於人,這就是「柔語」;如果是在人前說得很好聽,在背後卻中傷他人,這種就叫做「綺語」,也就是所謂的「口蜜腹劍」。所以「綺語」跟「柔語」是不一樣的,「綺語」是內心奸詐,說話好聽,但是卻暗中傷人,讓人起煩惱心;而「柔語」就是誠心誠意說出來、讓人既歡喜又信任的好話。我們要學習「言常至誠」,說話要說得至誠、婉約。

調和心意善巧度眾
   「心」常柔順,亦即把心意調得柔和善順。人的本性原本慈悲、具足智慧,但是若被不好的習氣蒙蔽了,就會變得剛強易怒,看什麼都不順眼。我們何不好好調伏己心,把那些壞的習氣去除,讓本性中的慈悲、智慧顯現出來,使我們的心不管看到什麼都能包容,不管聽到什麼都能自在,則無論是說話、做事都會很圓融。

   在日常的待人接物中,則要「善權方便──心無惡念便是善,『權』就是權巧方便。學佛、行菩薩道救人,如果沒有善權方便的方法,就沒辦法融入於人群去做救人的工作。在紛亂擾攘、多苦多難的眾生之中,我們要不畏艱難、煩惱,秉持慈悲與智慧,隨緣、善巧地做救世的工作,這就是善權方便。
   這些都是學佛者應該修持、進而努力推動的。只要做到身常謹敬、言常至誠、心常柔順、日常行為善權方便,則我們的修行就可以很自在、很如法,對人對己都有益處。希望大家要多用心啊!

行八正道 除貪瞋癡


   學佛要學習正確的思想,亦即「正思惟」。在日常生活中,思想若不正確,行為就會偏差,所以修行最重要的是:調整我們的思想。


梵志向阿難尊者請法
   佛陀在世時,也是教育弟子們要有正思惟。當時有一些外道梵志也會來請法。有一天,一位梵志來到阿難尊者的寮房請法,問道:「尊者,我看您容貌端正、年輕力壯、智慧又高,而且是王族子弟,為何不在家享受安逸快樂,而跟隨佛陀出家呢?」

   阿難尊者說:「為了去掉貪慾、瞋恚、愚癡,所以我要出家修行,希望在這一生中能把一切不善的行為去除,並且努力從事善法。」
   梵志又問:「為什麼要去除貪、瞋、癡呢?這些對人有什麼壞處嗎?」

   阿難尊者說:「若執著貪慾,不但今生受害,也耽誤到未來。若有愚癡和瞋恚,不但傷害自己,也會傷到別人的心。不論是此生或來生,自己或他人的煩惱都和貪、瞋、癡有關。為了保護自己,利益他人,所以我要修行。」
   梵志接著問道:「要用什麼方法去除貪、瞋、癡呢?」

   阿難尊者說:「用八種方法──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即『八正道』。


   這就是說,如果時時有正確的思想,用以調整行為,心念就不會偏差,說話也會正確,即是「正思惟」;學法須多聽法,但聞而不思則罔、故聽了道理之後,要好好做一番思維與考量;但只有聽聞、思惟還不夠,還必須起而行之,即是聽完道理要用心思考、體會,並且實踐於日常生活中,即口說真誠、和善、負責的話,心存善念,心思若正,所走的道路就不會偏邪,所作所為就是正確的;並充分利用生命,從事正當職業,利益群生。專心一意在正確的道路上勤奮精進,即可逐漸消除貪、瞋、癡、慢、疑,這就是佛陀對我們的教育。


善法要起而行之
   這段話聽起來好像很簡單,其實已具足善法,教我們如何消除心中的污染;這八種方法,引導我們行向正道,使我們的人生絲毫無差、不偏邪,可說是人生最穩當的正道。最重要的是:我們做到了嗎?

   世間總有很多無奈,道理聽得懂卻放著不用,只是覺得無奈,這即是可憐的人生!人生有三種無奈,一種是「心的無奈」;一種是「身的無奈」;另一種是「身心均無奈」。
   醫院裡,有很多病重或殘廢的人,他們真的是「身」的無奈,心裡雖然想行動,但身體卻是動不了。昨天我去加護病房探望病人,不論是內科或外科加護病房,都有許多無奈的人生!有的神識不清;有的意識清楚身體卻不能自主,因此身心皆無奈!

「心無奈」的人生
   不過,病房中也有很樂觀的人,雖然身體殘缺,但他們的心卻很樂觀。可是也有人身體很好,卻整天喊苦,這是心的無奈,因為他的心不健康。

   上回我到台北,來了一位太太,她看到我就淚汪汪地一直哭,我問她:「發生了什麼事?」她一開口就說:「師父,我很歹命,雖然不缺錢用,生活也過得去,但我覺得自己一生都很歹命。」我說:「你不缺錢用,生活又過得去,那裡會歹命呢?」她也說不出所以然,還問說:「我要如何做,子女才不會和我一樣歹命?」我告訴她:多祝福他們啊!你為什麼一直說自己歹命呢?你的身體很健康,生活也不必操心,你可以利用健康的身體多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應該覺得自己很好命才對。」
   她說:「我沒什麼事可做,整天都很清閒。」我說:「為什麼不多做一些好事?多做好事你就會好命,而且你的子女也會很有福。」她懷疑地問:「這樣就會有福?就能改進嗎?」

   看!她說不上自己有什麼不如意,身體也很健康,實在想不出她那樣怎算是歹命,但她淚漣漣地哭訴;只有真的很歹命的人,才會有這麼多的眼淚,這真是矛盾的人生,是「心無奈」的人生。


在正確的道路上勤奮精進
   志工去居家關懷時,常常看到一些脊髓損傷的人,他們殘而不廢,可以料理自己的生活,甚至靠自己的能力謀生養家。有的雖然雙手殘廢,卻用殘缺的胳臂挾筆做畫,而且畫得栩栩如生。畫鳥,鳥就像會飛一樣;畫魚,魚就像活生生地在水中游;畫花草樹木,都有風在吹動的形態!雖然他們殘障了,但是意志堅強,不輸給健康人,這就是因為他們的思想很正確;而內心不健康的人感到痛苦,是因為思想有了錯誤。

   總之,我們要有正確的思想,要知道人生的幸福與否,都掌握在自己的一念心,有正確的思惟方向,人生就會快樂、滿足、幸福。其實,今天能擁有健康的身體,行動很自由,應感到無比的幸福,因為人生的福分就在此──失去健康和行動自由的人必定深有同感。
   佛陀教育的目的,是要讓我們身心健康,行於正路。有正確的方向、正確的行動,即可從凡夫地漸近於賢聖地,這還需要我們時時多用心啊!

(摘錄自慈濟網頁:http://www.tzuchi.org.tw/)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