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智慧 3 §
* 別把孩子考笨了 洪蘭
全世界都犯「相信考試」的錯誤。孩子拚命考出好分數,但在過程中,又考掉多少創造力?
《讓天賦自由》的作者肯.羅賓森(Ken Robinson)最近寫了一本書,說他與業界領袖座談時,他們都抱怨學校教不出他們迫切需要的人才。
但是,當他請他們寫出所需要的人才究竟需要什麼樣的條件時,寫出來的竟然是:能思考、有創意、有自信、能溝通、能寫、能算、能分析資料、也能協助貫徹執行。
這些條件其實是大家熟知的二十一世紀的競爭力:創造力、人文素養、人際溝通、合作精神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那麼,為什麼已經知道了,還是教不出來呢?他發現,是做的方式不對。雖然全世界的政府都編大筆預算在教育上,但是都朝減少課堂人數、縮小課程範圍、加強主科項目著手。他們都犯了同樣的錯誤:相信考試。羅賓森說,考試制度阻礙學校發展,限制老師選用適當教材的專業判斷空間。
羅賓森說的對,現在教育、企業和文化界都面臨共同的挑戰,而這挑戰正因這三個領域之間毫無接觸而日益嚴重。
他認為解決之道在打好上游教育的基礎。他說教育原本應該帶領我們從幼稚邁向成熟,並把激發創造力視為目標之一,但是正因對教育有這個憧憬,反而使我們看不清教育失職的地方。
教育本來應該訓練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但是現在的學校卻在訓練考試能力。為了考一百分,學生投入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去準備,無暇顧到人際關係,更不要說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孩子看到帶皮的水果便不知所措,難怪許文龍先生說,「考試把孩子考笨了。」
東方父母對分數的執著只能用「走火入魔」來形容。父母會因為孩子沒有考到一百分,就叫他不要進這個家門。老師會少一分打一下,不管這張卷子題目出得好不好、能否實際反應出學生的程度。
教育其實不必考那麼多,只要考必備的基本常識就夠了,那些隨時可以查得到的知識不必考。有一句諺語很好:「告訴我,我會忘記;給我看,我會記得;讓我做,我會了解。」不要考這麼多時,便能把時間省下來讓學生去思考,讓他們有時間去解決問題。
最近有個國小學生發明了瀝乾廚餘水分的工具,得了國際發明獎。他說,如果沒有替媽媽倒垃圾,他便不會想到一小包垃圾為什麼會這麼重。打開看後,發現大部份是水。他利用離心力把水瀝出去澆花,廚餘去做堆肥,得到了這個獎。
多給老師一些教學的空間,多給孩子一點發呆的時間,創造力和想像力才可能出來,孩子才可能保持敏銳的感觸。畢卡索說,「每個孩子都是藝術家,問題是如何使他們在長大後,仍然還是個藝術家。」
所以,不要用考試考掉了他們的好奇心、嘗試創作之心。如果學生都窩在教室內背書、準備考試,創造力從何而出?
教育者應認清未來世界的需求,給孩子接觸生活、解決問題的機會,不要再製造一批批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學生了。
* 接受挫折.邁向成熟 嚴長壽
我的一生非常幸運,有許多機會接受挑戰。直到現在,我仍然願意接受人生中的挑戰,儘管我知道並不是每件事都做得到,仍然願意去嘗試。因為每一次嘗試的過程,都是最好的學習。
各位一定要讓自己有「不斷接受挫折」的勇氣,它往往就是讓你邁向成熟的關鍵。當然在「事不可為」的時候要知道急流勇退,免得無法招架;但是面對問題的時候,一定要有「沒有任何事情會一帆風順」的心理準備。
我一直都以「服務」作為我的人生觀,儘管聽起來像一句口號,我卻相信這個社會需要更多的「發光體」,不需要太多的「反光體」。台灣在短短數十年就從貧窮走向富裕,回顧歷史,近百年來,兩岸的中國人一直沒有過什麼好日子,台灣在這麼短的時間就創造出這麼富裕的環境,是很明顯的成就。但是物質上的成就是不是就代表一切呢?相信不是。
在經濟起飛的過程中,大家因為窮怕了,一開始累積的一定是物質的成就,有機會就要存錢、買房子,這都是可以理解的。然而當物質累積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這種慾望就變成了「貪婪」,最後大家都要靠滿天星、鑽戒之類的有形物質來證明自己的成就,這和政治人物一定要靠跳上舞台扯斷麥克風來表示自己的權力一樣, 都是另一種形式的擴張,是「暴發戶」式的行為。我們在政治、經濟、甚至宗教的層面上,都看到許多這樣的現象。 自許當「發光體」 不管我們有多少成就,擁有多少鑽戒、汽車、保鑣、聚光燈,都只能算是「反光體」,必須靠外在的光源來證明自己。我認為這個社會應該鼓勵更多的「發光體」,也就是能讓自己照亮別人的人。他可以是一個獻身偏鄉教育的小學老師,也可以是一個熱心公益的社會工作者,或者一個數十年來默默收容棄嬰的外國傳教士。
我認識一群廚師,他們每星期輪流到桃園少年看守所去教年輕人燒菜,把自己最珍貴的絕活貢獻給這群孩子,讓他們以後有謀生的技能。其中一位廚師的鄰居剛好是計程車司機,知道了這樣的事情,非常感動,主動答應每星期免費載他到桃園。
各位想想看:這樣的心意不僅影響了許多接受幫助的少年,也影響了他身邊的人,讓愈來愈多的人願意投身這樣的服務,他們都是「發光體」。我們需要的,就是更多這樣的人,願意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付出、貢獻給這個社會。 撿海星的小女孩 我想講個自己一直很喜歡的故事。
一天黃昏,在澳洲的海灘,有位老先生拄著拐杖散步,遇到一位小女孩。他看到這位小女孩不斷撿起沙灘上的東西往海裡扔,不禁好奇地問道:「小妹妹,妳在打水漂嗎?」小女孩說:「不是,我看到沙灘上有好多海星,明天一早太陽出來,牠們都會被曬死,我覺得那樣太可憐,所以把牠們送回海裡去。」這位老人已經看盡人生百態,不禁莞爾。他說:「小妹妹妳別傻了,這條海岸有多長、海星有多少,憑妳一個人,怎麼可能救活所有的海星呢?」 小女孩又默默撿起一隻海星,丟向海中,然後說:「老公公,我知道我不可能救活所有的海星,但是我知道當我撿起這一隻海星、丟進海裡的時候,我已經改變了『牠』的命運。」
各位朋友,讓我們都來做這個社會的「發光體」吧!
我的一生非常幸運,有許多機會接受挑戰。直到現在,我仍然願意接受人生中的挑戰,儘管我知道並不是每件事都做得到,仍然願意去嘗試。因為每一次嘗試的過程,都是最好的學習。
各位一定要讓自己有「不斷接受挫折」的勇氣,它往往就是讓你邁向成熟的關鍵。當然在「事不可為」的時候要知道急流勇退,免得無法招架;但是面對問題的時候,一定要有「沒有任何事情會一帆風順」的心理準備。
我一直都以「服務」作為我的人生觀,儘管聽起來像一句口號,我卻相信這個社會需要更多的「發光體」,不需要太多的「反光體」。台灣在短短數十年就從貧窮走向富裕,回顧歷史,近百年來,兩岸的中國人一直沒有過什麼好日子,台灣在這麼短的時間就創造出這麼富裕的環境,是很明顯的成就。但是物質上的成就是不是就代表一切呢?相信不是。
在經濟起飛的過程中,大家因為窮怕了,一開始累積的一定是物質的成就,有機會就要存錢、買房子,這都是可以理解的。然而當物質累積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這種慾望就變成了「貪婪」,最後大家都要靠滿天星、鑽戒之類的有形物質來證明自己的成就,這和政治人物一定要靠跳上舞台扯斷麥克風來表示自己的權力一樣, 都是另一種形式的擴張,是「暴發戶」式的行為。我們在政治、經濟、甚至宗教的層面上,都看到許多這樣的現象。 自許當「發光體」 不管我們有多少成就,擁有多少鑽戒、汽車、保鑣、聚光燈,都只能算是「反光體」,必須靠外在的光源來證明自己。我認為這個社會應該鼓勵更多的「發光體」,也就是能讓自己照亮別人的人。他可以是一個獻身偏鄉教育的小學老師,也可以是一個熱心公益的社會工作者,或者一個數十年來默默收容棄嬰的外國傳教士。
我認識一群廚師,他們每星期輪流到桃園少年看守所去教年輕人燒菜,把自己最珍貴的絕活貢獻給這群孩子,讓他們以後有謀生的技能。其中一位廚師的鄰居剛好是計程車司機,知道了這樣的事情,非常感動,主動答應每星期免費載他到桃園。
各位想想看:這樣的心意不僅影響了許多接受幫助的少年,也影響了他身邊的人,讓愈來愈多的人願意投身這樣的服務,他們都是「發光體」。我們需要的,就是更多這樣的人,願意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付出、貢獻給這個社會。 撿海星的小女孩 我想講個自己一直很喜歡的故事。
一天黃昏,在澳洲的海灘,有位老先生拄著拐杖散步,遇到一位小女孩。他看到這位小女孩不斷撿起沙灘上的東西往海裡扔,不禁好奇地問道:「小妹妹,妳在打水漂嗎?」小女孩說:「不是,我看到沙灘上有好多海星,明天一早太陽出來,牠們都會被曬死,我覺得那樣太可憐,所以把牠們送回海裡去。」這位老人已經看盡人生百態,不禁莞爾。他說:「小妹妹妳別傻了,這條海岸有多長、海星有多少,憑妳一個人,怎麼可能救活所有的海星呢?」 小女孩又默默撿起一隻海星,丟向海中,然後說:「老公公,我知道我不可能救活所有的海星,但是我知道當我撿起這一隻海星、丟進海裡的時候,我已經改變了『牠』的命運。」
各位朋友,讓我們都來做這個社會的「發光體」吧!
* 自在三帖
有一個富翁得了絕症,他覺得自己將不久人世, 心中很難過。後來,他去請教一位隱居的名醫。名醫為他把脈診斷後說:「這病除了一個辦法外,無藥可醫,我這裏有三帖藥。你依續照做,一帖做完再打開另一帖。」
富翁回到家, 打開第一帖,上面寫著:「請你到一處沙灘,躺下30分鐘,連續21天。」 富翁半信半疑,還是照做了,結果每次一躺就是2個小時。因為他很忙碌,所以從來沒有這麼舒服過。聽著風,聽著海和海鷗的鳴叫內心無比的舒服。
第22天,他打開第二帖,上面寫著:「請在沙灘上找5只魚或蝦或貝,將牠們送回海裏,連續21天。」富翁滿心懷疑,但還是照做了,結果每次將小魚蝦丟回海裏時,他卻莫名地感動。
第43天,他打開第三帖,上面寫著:「請隨便找一根樹枝,在沙灘上寫下所有不滿和怨恨的事。」當他寫完沒多久,海浪漲潮就把那些字沖刷掉了,他突然頓悟而感動的哭了。回家後,他覺得全身舒暢,很輕鬆而自在,甚至不再怕死了。
原來,人因為學不會三件事,所以會不快樂:休息、付出、放下。
貪婪是一種毒藥,人的欲望永遠沒有止境。擁有了穩定的生活還要去追求安逸,擁有了安逸的生活還要去追求奢侈的物質享受。只要你的欲望沒有盡頭,就永遠不會快樂。人生哲理,知足者常樂。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你會發現,你是世上最富有的人。
知足者,貧亦樂;不知足者富亦憂。
慈悲能化累劫怨,喜捨可解萬千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