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1日 星期二

《十住毘婆沙論》第一課

 釋定印法師 主講 26-11-2021

《十住毘婆沙論》第一課(上)- 釋定印法師:


《十住毘婆沙論》第一課(下)- 釋定印法師:


講義及影片下載: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u/1/folders/1OY_2iiF2qxfJfD_07GCRIZ806LGTelWL


ACC & DLG 最近的佛法課堂: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hnao3RJ-edaJWyCj86gkjw/playlists


🌺 進入網頁後☝️,可按左上角的「主頁」,在主頁裡按「訂閱」及 「鈴鐺」,有新課堂上載後,YouTube 系統會通知您。


2021年12月16日 星期四

《大乘百法明門論》第三課

 《大乘百法明門論》第三課

釋覺真法師 主講 19-11-2021

《大乘百法明門論》第三課(上)- 釋覺真法師:


《大乘百法明門論》第三課(下)- 釋覺真法師:


講義及影片下載: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u/3/folders/1y7lpzfjPLQbNqoWmZF74mJATkFQ0TWCB

ACC & DLG 最近的佛法課堂: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hnao3RJ-edaJWyCj86gkjw/playlists


🌺 進入網頁後☝️,可按左上角的「主頁」,在主頁裡按「訂閱」及 「鈴鐺」,有新課堂上載後,YouTube 系統會通知您。

2021年12月11日 星期六

《大乘百法明門論》第二課

 釋覺真法師 主講 12-11-2021

《大乘百法明門論》第二課(上)- 釋覺真法師:


《大乘百法明門論》第二課(下)- 釋覺真法師:


講義及影片下載: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u/3/folders/1y7lpzfjPLQbNqoWmZF74mJATkFQ0TWCB


ACC & DLG 最近的佛法課堂: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hnao3RJ-edaJWyCj86gkjw/playlists


🌺 進入網頁後☝️,可按左上角的「主頁」,在主頁裡按「訂閱」及 「鈴鐺」,有新課堂上載後,YouTube 系統會通知您。












2021年12月5日 星期日

佛法答問 (四)

 


 佛法答問 ()    釋定賢

1. 本人近年來很迷惘,疫情沒完沒了,社會又不斷發生衝突事件,感覺上香港已經不復平靜,不再是安全的地方了。法師,我明白佛教叫人行中道,隨順因緣,可是我內心真是十分不安,對未來更加失去信心,請問我可以怎樣做?怎樣不起瞋心?

答:《禪林寶訓》載有晦堂祖心禪師 (1025-1100) 的開示:「久廢不可速成,積弊不可頓除,優游不可久戀,人情不能恰好,禍患不可苟免。夫為善知識達此五事,涉世可無悶矣。」大意是說:1.長久廢置不用的()策略、制度或事情不可冀求速成,2.積習已久的()制度、習慣和事情不可期望立刻清除,3.不可貪戀久享安逸優裕的環境和待遇,4.世事人情複雜多變,是難以做到恰到好處、面面俱圓的,5.禍患逆境出現時,不可一味逃避,若能勇敢忍耐、理智面對處理,轉機突破亦會產生。能夠通達明瞭此五事之道理和關係,能以慈悲智慧忍耐妥善處理人事物,名為善知識,待人處世便不會鬱悶焦慮了。

       常言道:「世事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於心。」於大乘佛弟子而言,這個「心」就是發願學佛修行時的「初心」,亦即是「菩提心,大悲心,無所得心 (體悟空之智慧),長遠心」。當遇上各種順逆境界時,檢視自己可有忘失此心?若有,應令心生慚愧,提起正念,正觀世間人事萬物,無非是「因緣生滅、變幻無常、暫有假有」的把戲,若過度投入、不能認知「戲假」而執著「情真」,便會墮入憂悲苦惱的泥沼而不能自拔。

       《雜阿含經》云:「如來離於二邊,說於中道,所謂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世間一切現象的生起和消失,都有其因果關係,但都是沒有實體自性,佛教稱之為「無常、無我、空」。悟得此中道正理(緣起性空),名為「看破」,即可「放下」,便得「自在」,不被世間之成敗得失、苦樂生死等境界所逼迫困擾。然後,提起「初心」,增益信願行力,反覆修行「因緣觀、念佛觀、慈心觀」等法門,並將其理論精神應用於日常生活當中,冷靜沉著應對世情變幻,不緊張不鬆懈,耐心勇毅前行,確信「明天會更好」,因為「眾生皆有佛性」,只要回光自照,返樸歸真,清淨身口意三業,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當福德智慧日增,便能令生活和諧、身心安穩,繼而超脱生死輪迴苦惱,乃至成佛以普度眾生,皆有可能。

 

2. 我很想學大悲咒,可是有很多發音也不太懂,請問如何可以學好它?如果念錯了發音會否影響效果?

答:《毘尼母經》卷4云:「佛告比丘:『吾佛法中,不與美言為是,但使義理不失,是吾意也。隨諸眾生應與何音而得受悟,應為說之。』」佛世時有弟子提出,以優雅和統一的語言來弘揚佛法。佛陀不讚成,說應該用當地的語言 (方言) 來弘法,這樣大家更能聽得清楚明白和悟解。這表示修學佛法,最重要是理解其内容意義及實踐方法,而並非著重於音聲、語言或外相、形式上的造作。這即是學佛修行的其中兩項重要原則:「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

       佛教的中、長密咒內容,其涵義大多是敬禮稱揚、感恩佛法僧和菩薩聖者的大慈大悲、大智大勇的願行和德能,並囑咐眾生擁護修學佛法。持咒與念佛相同,行者是修學佛菩薩的慈悲喜捨願行,並將一切善法功德普皆迴向,願法界眾生都能夠恭敬三寶、修持佛法,現世身心得法喜輕安,增益慈悲智慧,將來徹底離苦得樂,這即是大乘菩薩自度度人的心行。

       因此,持咒、念佛、誦經,貴乎了解其大義,以至誠恭敬心,專注認真受持念誦,同時與慈悲、智慧、無所得 (不執取 / ) 相應。如是修學佛法,自有不可思議之效果。

       學習持咒誦經,務實的方法,是多聽聞和參考大德法師或居士的相關讀音、開示,然後正心攝意,依正信的學佛態度多加練習即可。

 

3. 佛教是說因果的,如果有一個人殺了人,被警方捉到了,而他一定會受法律制裁的 (例如終身監禁),他受的法律制裁是否取代他殺業的果?以及他受了法律制裁後的果報會否出現?

答:此類問題,是沒有絶對答案的。因為每個人在過往生及今生所造的業不同,各人現在所遇的緣和對應的心念行為又不同,所以即使是類似案例,各人招感現在或將來的果報也是不盡相同;佛教稱之為「世間無常,緣起甚深」。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因果是歷歷分明,報應的來臨是遲早問題,但絕不會爽約的。

       譬如某殺人犯是一時衝動的誤殺或自衛殺人,事前沒有動機,事後深感後悔,並肯坦白認罪及努力懺悔改過,那麽他現在和未來所受的罪報 / 惡報可能會減輕,甚至消失。但若殺人前是有動機預謀,殺時心狠手辣及興奮歡喜,被捕後不認罪及不肯懺悔改過,那麽他現世和將來所受的惡報,極大可能會加劇加深;即使已受現世的法律制裁 (花報),未來世也會展轉墮落三惡道 (餓鬼、旁生、地獄) 之果報。

       因此平時須謹言慎行,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否則多行不義必自斃。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若還不報,時辰 (因緣條件) 未到;時辰一到,什麽都報!」

 

4. 請問佛教所說的「方便妄語」是什麼?說了方便妄語會不會犯了「不妄語」戒?

答:「方便妄語」之義:方是方法,便是便利,妄語是不真實、欺誑的語言。方便妄語即是為利益眾生而說的不真實語,但是為安撫、引導眾生離苦向善的一種權宜、善巧方法。

       《法華經》裡有〈火宅喻〉:佛告舍利弗尊者,譬如有長者 (聖人) 諸子 (眾生) 居住於大宅中 (世間),大宅已漸頽敗並起火 (多惡業人禍天災),長者有力自出火宅,但諸子貪戀嬉戲,不知驚畏危險。長者欲警告諸子危險實情,並令速出火宅;但長者思惟,諸子久居大宅戀著戲處,告其險情令出,諸子會不肯信受並反而會四處戲走。於是長者用「方便妄語」,騙說宅外有諸子喜愛之種種珍奇玩物,著諸子速出任取,諸子聽罷歡喜踴躍,競共馳走,爭出火宅而終獲平安...... (後長者真贈諸子玩物)。此可謂「先以欲鈎牽,後令入佛智」一例。

       由此可知,佛教指的「方便妄語」,必須與慈悲及智慧相應,目的是利益、安撫救護眾生,助其離苦得樂之謹慎、權宜、善巧語言,而並非是順口開河、諂媚討好或損人利己的欺誑言論,否則「方便變隨便 (沒慈悲智慧原則),隨便出下流」,便犯「不妄語」戒了。

 

5. 請問龍天護法是什麼?

答:龍天護法又名天龍八部,略稱八部眾,指天神、龍、蛇等護持佛法的八種守護神。即1.天,2.龍,3.夜叉,4.乾闥婆,5.阿修羅,6.迦樓羅,7.緊那羅,8.摩羅伽。

《法華經》卷2〈譬喻品〉云︰「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羅伽等大眾,見舍利弗於佛前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心大歡喜,踊躍無量。」此中,「天」,指梵天、帝釋天、四天王等天神。果報殊勝,光明清淨。「龍」,指八大龍王等水族之主。「夜叉」,指能飛騰空中的鬼神。「乾闥婆」,係帝釋天的音樂神,以香為食。「阿修羅」,意譯作非天、無端正、無酒。此神性好鬥,常與帝釋戰。「迦樓羅」,即金翅鳥,身形鉅大,其兩翅相去三百三十六萬里,取龍為食。「緊那羅」,似人而有角,故又名「人非人」,又稱天伎神、歌神。「摩羅伽」,即大蟒神。此八部眾皆係佛之眷屬,受佛威德所化,而護持佛法。因此在大乘經典中,彼等也往往是佛陀說法時的會眾。

此外,另有四天王所率領的八部眾,與此略有不同,即︰1.乾闥婆,2.毗舍闍,3.鳩槃荼,4.薜荔多,5.龍,6.富單那,7.夜叉,8.羅剎。《仁王護國般若經疏》卷2云︰「八部者,乾闥婆、毗舍闍二眾,東方提頭賴吒天王領;鳩槃荼、薜荔多二眾,南方毗留勒叉天王領;龍、富單那二眾,西方毗留博叉天王領;夜叉、羅剎二眾,北方毗沙門天王領。」

關於八部眾圖像的造立,唐‧段成式《寺塔記》載︰「東禪院,亦曰木塔院。院門北西廊五壁,吳道玄弟子釋思道畫釋梵八部,不施彩色,尚有典刑。」又,《出三藏記集》卷12〈法苑雜緣原始集目錄〉中有「宋明帝‧齊文皇文宣造行像八部鬼神記」之目。據此可知,其圖像之造立,我國自古已有。日本奈良興福寺西金堂所安奉的八部眾像,係天平六年(734)正月皇后藤原氏所造立,今被列為國寶之一。 (參考:《中華佛教百科全書》電子版)

 

 

(部份內容,曾刊登於《溫暖人間》。)

 

 



2021年12月4日 星期六

《大乘百法明門論》第一課

 釋覺真法師 主講 05-11-2021

《大乘百法明門論》第一課(上)- 釋覺真法師:


《大乘百法明門論》第一課(下)- 釋覺真法師:



講義及影片下載: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u/3/folders/1y7lpzfjPLQbNqoWmZF74mJATkFQ0TWCB


ACC & DLG 最近的佛法課堂: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hnao3RJ-edaJWyCj86gkjw/playlists


🌺 進入網頁後☝️,可按左上角的「主頁」,在主頁裡按「訂閱」及 「鈴鐺」,有新課堂上載後,YouTube 系統會通知您。



2021年11月24日 星期三

《禪林寶訓》選講 第二課

 釋定賢法師 主講 10-09-2021

《禪林寶訓》選講 第二課(上)- 釋定賢法師:

《禪林寶訓》選講 第二課(下)- 釋定賢法師:


講義及影片下載:

ACC & DLG 最近的佛法課堂:

🌺 進入網頁後☝️,可按左上角的「主頁」,在主頁裡按「訂閱」及 「鈴鐺」,有新課堂上載後,YouTube 系統會通知您。


2021年11月21日 星期日

《解深密經》 第四課

 釋覺堯法師 主講 04-10-2021

《解深密經》  第四課(上)- 釋覺堯法師:


《解深密經》  第四課(下)- 釋覺堯法師:



講義及影片下載:

ACC & DLG 最近的佛法課堂:

🌺 進入網頁後☝️,可按左上角的「主頁」,在主頁裡按「訂閱」及 「鈴鐺」,有新課堂上載後,YouTube 系統會通知您。



2021年11月19日 星期五

《淨土或問》第三課

釋定全法師 主講 29-10-2021

《淨土或問》第三課(上)- 釋定全法師:


《淨土或問》第三課(下)- 釋定全法師:


講義及影片下載:


ACC & DLG 最近的佛法課堂: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hnao3RJ-edaJWyCj86gkjw/playlists


🌺 進入網頁後☝️,可按左上角的「主頁」,在主頁裡按「訂閱」及 「鈴鐺」,有新課堂上載後,YouTube 系統會通知您。





2021年11月15日 星期一

《解深密經》 第三課

釋覺堯法師 主講 28-09-2021 

《解深密經》 第三課(上)- 釋覺堯法師:



《解深密經》  第三課(下)- 釋覺堯法師:



講義及影片下載:


ACC & DLG 最近的佛法課堂:

🌺 進入網頁後☝️,可按左上角的「主頁」,在主頁裡按「訂閱」及 「鈴鐺」,有新課堂上載後,YouTube 系統會通知您。


2021年11月13日 星期六

《淨土或問》第三課

釋定全法師 主講 29-10-2021

《淨土或問》第三課(上)- 釋定全法師:


《淨土或問》第三課(下)- 釋定全法師:


講義及影片下載:


ACC & DLG 最近的佛法課堂: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hnao3RJ-edaJWyCj86gkjw/playlists


🌺 進入網頁後☝️,可按左上角的「主頁」,在主頁裡按「訂閱」及 「鈴鐺」,有新課堂上載後,YouTube 系統會通知您。





2021年11月12日 星期五

上暢下懷和尚生日紀念法會

 


《解深密經》 第二課

 釋覺堯法師 主講 21-09-2021

《解深密經》  第二課(上)- 釋覺堯法師:


《解深密經》  第二課(下)- 釋覺堯法師:




講義及影片下載: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u/1/folders/1gjycf3GdqHuOJ-jFGzd-3chucKuM7h6X


ACC & DLG 最近的佛法課堂: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hnao3RJ-edaJWyCj86gkjw/playlists


🌺 進入網頁後☝️,可按左上角的「主頁」,在主頁裡按「訂閱」及 「鈴鐺」,有新課堂上載後,YouTube 系統會通知您。

2021年11月10日 星期三

《禪林寶訓》選講 第一課

釋定賢法師 主講 03-09-2021

《禪林寶訓》選講 第一課(上)- 釋定賢法師:


《禪林寶訓》選講 第一課(下)- 釋定賢法師:


講義及影片下載: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u/1/folders/16_SqQZ8Pj6BVV2TX1H02L9Sqo_EwTf2k


ACC & DLG 最近的佛法課堂: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hnao3RJ-edaJWyCj86gkjw/playlists


🌺 進入網頁後☝️,可按左上角的「主頁」,在主頁裡按「訂閱」及 「鈴鐺」,有新課堂上載後,YouTube 系統會通知您。


《淨土或問》第一課

釋定全法師 主講 15-10-2021
《淨土或問》第一課(上)- 釋定全法師:



《淨土或問》第一課(下)- 釋定全法師:



講義及影片下載:

ACC & DLG 最近的佛法課堂:

🌺 進入網頁後☝️,可按左上角的「主頁」,在主頁裡按「訂閱」及 「鈴鐺」,有新課堂上載後,YouTube 系統會通知您。




2021年11月7日 星期日

《解深密經》 第一課

 釋覺堯法師 主講 14-09-2021

《解深密經》  第一課(上)- 釋覺堯法師:


《解深密經》  第一課(下)- 釋覺堯法師:


講義及影片下載: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u/1/folders/1gjycf3GdqHuOJ-jFGzd-3chucKuM7h6X

ACC & DLG 最近的佛法課堂: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hnao3RJ-edaJWyCj86gkjw/playlists

🌺 進入網頁後☝️,可按左上角的「主頁」,在主頁裡按「訂閱」及 「鈴鐺」,有新課堂上載後,YouTube 系統會通知您。

2021年11月6日 星期六

《基礎禪修班》第五課

 釋定賢法師 主講 13-05-2021

《基礎禪修班》第五課(上)

慈 悲 觀


《基礎禪修班》第五課(下)

慈 悲 觀


講義及影片下載: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u/1/folders/1j2d5_BMETGvokALOSD0n-sl7FVOgnB8m


ACC & DLG 最近的佛法課堂: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hnao3RJ-edaJWyCj86gkjw/playlists


🌺 進入網頁後☝️,可按左上角的「主頁」,在主頁裡按「訂閱」及 「鈴鐺」,有新課堂上載後,YouTube 系統會通知您。



2021年10月30日 星期六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請大家多念

藥師佛聖號 🌺

持藥師咒 💖

修普賢十願 🌸

消災免難 · 增福延壽

菩提上進 · 普皆迴向

🌿🌻🙏🌻🌿

 〈藥師灌頂真言 〈藥師灌頂真言〉(藥師咒) 

 南無消災延壽藥師佛 (三稱) 

 南無薄伽伐帝。鞞殺社。窶嚕薜琉璃。 鉢喇婆。喝囉闍也。 怛他揭多也。

 阿囉喝帝。三藐三勃陀耶 。三藐三勃陀耶。怛姪他。唵。

 鞞殺逝。鞞薩逝。鞞薩社。三沒揭帝。莎訶。

(口念心念 3、7、21、49,108 遍,隨力持咒,普皆迴向。) 

〈藥師咒〉出自《藥師經》,是藥師佛的根本咒,也就是早晚課時小咒 ,也就是早晚課時小咒 中的〈藥師灌頂真言 〈藥師灌頂真言〉。本咒的內容,意思是用(心)藥治療一切眾生病 苦,祈願眾生皆能遠離病苦 祈願眾生皆能遠離病苦,安樂自在,並將所有功德迴向一切眾生。

 〈普賢十願〉 

南無大行普賢菩薩 (三稱)

 一者 禮敬諸佛  二者稱讚如來  三者廣修供養  四者懺悔業障

 五者 隨喜功德  六者請轉法輪  七者請佛住世  八者常隨佛學

 九者 恆順眾生  十者普皆迴向

 普賢十願的解說 (摘錄自《佛光教科書》,有*號後的數字是【注釋】列在最後)

     普賢菩薩是華嚴三聖*1 之一,是有名的大願王 ,是有名的大願王,也稱「普賢薩埵」、「普賢大士」、 「普賢如來」、「遍吉士」等,是毗盧遮那佛的脅侍 是毗盧遮那佛的脅侍,與金剛薩埵同體 ,與金剛薩埵同體,是佛陀的 助理,也是法門的護法 ,也是法門的護法。普賢的意義,依據《圓覺經》記載之義為「體性周遍曰 普,隨緣成德曰賢」;《探玄記》*2 則解釋為「德周法界曰普 「德周法界曰普,智順調善曰賢 ,智順調善曰賢」。 華嚴宗祖師宗密大師另有三釋:「一、約自體,體性周遍曰普 ,體性周遍曰普,隨緣成德曰賢 ,隨緣成德曰賢; 二、約諸位,曲濟無遺曰普 ,曲濟無遺曰普,鄰極亞聖曰賢 ,鄰極亞聖曰賢;三、約當位,德無不周曰普 ,德無不周曰普,調柔 善順曰賢。」

      一般文殊、普賢常是並稱的 、普賢常是並稱的,文殊騎金毛獅子 ,文殊騎金毛獅子,普賢乘六牙白象 ,普賢乘六牙白象*3;文殊表示 智、慧、證三德,而普賢則顯示理 ,而普賢則顯示理、定、行三德,合為解行並重 ,合為解行並重。如善財童子的 。如善財童子的 五十三參,乃文殊菩薩開始 ,乃文殊菩薩開始,表示為從智慧而契入 ,表示為從智慧而契入,最後向普賢問道 ,最後向普賢問道*4,五十三 參圓滿,表示從行而證悟 ,表示從行而證悟,故有所謂:「文殊般若自在,普賢三昧自在 ,普賢三昧自在。」即為定 慧合一之義。

     普賢菩薩在因地修行時 普賢菩薩在因地修行時,發下十大願行,做為修行法門 ,做為修行法門,期能圓滿佛果 ,期能圓滿佛果,吾 輩學人可效法「普賢十大願」作為修行目標 」作為修行目標。內容如下:

     一者、禮敬諸佛:是人格的尊重 :是人格的尊重。一切眾生皆有佛性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禮敬諸佛,就是尊重 一切眾生的人格,如常不輕菩薩云 ,如常不輕菩薩云:「我不敢輕視汝等,汝等皆當作佛 ,汝等皆當作佛。」此即是 人格的尊重。

     二者、稱讚如來:是語言的布施 :是語言的布施。布施財物、公理、正義、佛法,都有難度, 唯有語言的布施,容易做到。佛陀在因地修行時 。佛陀在因地修行時,就是修習讚歎法門 ,就是修習讚歎法門,所以比 彌勒菩薩提早成佛。可見讚歎他人 。可見讚歎他人,布施善言的重要 ,布施善言的重要。 

     三者、廣修供養*5:是結緣的實踐 :是結緣的實踐。在修學佛法中 。在修學佛法中,供養父母、師長、三寶, 有二種供養*6、三種供養*7四種供養*8、十種供養*9,無論任何一種供養 ,無論任何一種供養,都 是最好結緣溝通的管道。就是居住在極樂國土的大眾 。就是居住在極樂國土的大眾,也要每天晨起「各以衣裓 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10,可見供養結緣在修學佛法 ,可見供養結緣在修學佛法過程中的重要性。 

     四者、懺悔業障:是生活的反省。眾生在日常生活裡,身、口、意三業經常 造下難以彌補的過失,因此,需藉著「作法懺」、「取相懺」、「無生懺」*11 來清淨 身心。如佛世時,造下五逆重罪的提婆達多*12,最後也經由懺悔而得救。所以, 生活中的反省懺悔非常重要。 

     五者、隨喜功德:是心意的淨化。信者學佛要修學播種,以期將來的福田有 所收成,但是聚集功德一定要有歡喜清淨的發心,就是一點心意,也可以隨手功 德、隨口功德、隨心功德。例如毗舍佉*13 因聞法心生歡喜,隨喜布施一件珍珠衫, 而成就了精舍的建造。可見心意淨化之隨喜功德的成果。

     六者、請轉法輪:是真理的傳播。佛法是救世的舟航,因此,必須常轉法輪, 利益眾生。當初佛陀接受須達長者的邀請,到舍衛城說法,所以佛法才能弘揚五印度。

     七者、請佛住世:是聖賢的禮遇。請佛住世對人間非常重要,當初佛陀證悟 的時候,因自覺所證悟的緣 ,因自覺所證悟的緣起真理,世人必不能信解,而欲進入涅槃。後因梵天 王之勸請,佛陀悲愍眾生,開始說法,示教利喜,眾生才得見真理之光。 

     八者、常隨佛學:是智者的追隨。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十大弟子以 及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都是佛陀的常隨眾 ,都是佛陀的常隨眾,由於經常跟隨佛陀左右,所以速 證聖果。可見追隨智者,常隨佛學的重要 ,常隨佛學的重要。 

     九者、恆順眾生:是民意的重視。佛陀行事非常民主,普賢菩薩、須達拏太 子能領會佛意,重視大眾的意見 ,重視大眾的意見,不逆人意,皆是恆順眾生的精神表現。

     十者、普皆回向:是法界的融和。法界要達到融和的境界,必須要「回自向 他」、「回事向理」、「回因向果」,轉垢穢為清淨,轉惡世為善法,轉邪見為正道, 轉生滅為寂滅。能到達法界融和的世界,普賢菩薩的大願也就圓滿 ,普賢菩薩的大願也就圓滿了。 

    普賢菩薩是大乘佛教行願的象徵,是實踐菩薩道的行為 ,是實踐菩薩道的行為典範,以普賢的行願 ,以普賢的行願 加上文殊的智慧,就是把行願和理論結合在一起,如此則能究竟圓滿大乘佛道。

 【注釋】

 *1   即《華嚴經》所指華藏世界之三位聖者:毗盧遮那佛、文殊師利菩薩、普賢 菩薩。毗盧遮那佛理智 。毗盧遮那佛理智完備,居中位;文殊菩薩主智門,立於毗盧遮那佛之左; 普賢菩薩主理門,位於毗盧遮那佛之右。 

*2   即《華嚴探玄記》,唐代法藏著。凡二十卷。敘述舊譯《六十華嚴經》之大要, 並解釋經文之意義,旨在闡述華嚴宗之中心教義。

 *3   文殊菩薩騎金毛獅子之造形,見《廣清涼傳》卷中。普賢菩薩乘坐六牙白象 的典故,見《法華經‧普賢勸發品》。

 *4   見《華嚴經‧入法界品》。

 *5   意指供食物、衣服等予佛法僧三寶、師長、父母等。此外尚有法的供養,如 以恭敬供養、讚歎供養、禮拜供養等精神之崇敬態度亦稱供養。

 *6   據《十住毗婆沙論》卷一載,為:(一)法供養,指善於聽聞大乘正法,或廣或 略;(二)財供養,指飲食等四事供養。另據《大日經供養法疏》載,為:(一)理供 養,指以證入真實之理為供養;(二)事供養,指供養香花等。 

*7   據《普賢行願品疏》載,為:(一)財供養,指供以世間之財寶、香花等; (二)法供養,指起菩提心,而行自利、利他之二利;(三)觀行供養,指行周遍含融 觀、事事無礙觀等華嚴觀行供養。《十地經論》卷三載,為:(一)利養供養,指衣 服、臥具等;(二)恭敬供養,指香花、幡蓋等;(三)行供養,指修行信行、戒行等 之供養。《法華文句》載,為身、口、意三業供養,即:(一)身業供養,身至誠禮 敬諸佛菩薩;(二)口業供養,口發言稱美諸佛菩薩功德;(三)意業供養,端心正意, 想念諸佛菩薩相好莊嚴。 

*8   據《大日經義釋》卷十一載,為香花、合掌、慈悲、運心等四種供養。《理趣 釋》卷下載,為菩提心供養、資糧供養、法供養、羯磨供養等四種供養。《增一阿 含經》卷十三載,為衣被、飲食、床臥具、病瘦醫藥等四種供養。《無量壽經》 卷下載,為懸繒、燃燈、散花、燒香等四種供養。《善見律毗婆沙》卷十三載, 為飲食、衣服、湯藥、房舍等四種供養。 

*9 《法華經‧法師品》載,為花、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繒蓋、幢幡、 衣服、伎樂等十種供養。《大藏法數》則將繒蓋、幢幡合併為幡蓋,而加入合掌, 成為十供養。若據《菩薩地持經》卷七所舉之十種,則為:身供養、支提供養、 現前供養、不現前供養、自作供養、他作供養、財物供養、勝供養、不染污供養、 至處道供養等。 

*10  見《佛說阿彌陀經》。

 *11  見《天台四教儀集註》載,懺摩有三種,即:(一)作法懺,謂身禮拜、 口稱唱、意思惟,三業依法披陳罪過,求哀懺悔。(二)取相懺,謂定心運想, 於道場中,或見佛來摩頂,或見光現,或見花飛,或夢見諸瑞相,或聞空中聲。 於此諸相,隨獲一種,罪即消滅。(三)無生懺,一切罪業皆從一念不了心性所生, 若了心性本空,罪福無相,則一切法皆悉空寂,罪亦消滅。以上作法、取相二懺 為事懺,無生懺為理懺。理懺為正,事懺為助;若正助合行,事理兼運,則無罪 不滅,無福不生。

 *12  為佛陀叔父斛飯王之子,阿難之兄弟。常與佛陀敵對,破壞僧團和合,如曾 經率五百徒眾脫離僧團,自稱大師,制定五法,以此為速得涅槃之道。又於耆闍 崛山投下大石,雖為金毗羅神接阻,然碎片傷佛足而出血。又曾趁佛陀入王舍城 時,放狂象加害之,然象遇佛陀即歸服,事亦不成。後撲打蓮華色比丘尼至死, 並於十指爪中置毒,欲由禮佛足而傷佛陀,但佛足堅固如巖,提婆反自破手指, 乃於其地命終。古來以破和合僧、出佛身血、放狂象、殺蓮華色比丘尼、十爪毒 手等五事為提婆之五逆,又特稱破僧、傷佛、殺比丘尼三事為三逆。據《增一阿 含經》卷四十七載,提婆臨墮地獄前,為火所燒,「便發悔心於如來,正欲稱南無 佛,然不究竟,適得稱南無佛,便入地獄」。以其懺悔故,佛陀謂其將歷經一劫地 獄之苦,並為授辟支佛記。

 *13  巴利本《法句經註》載,毗舍佉乃鴦伽國長者之女,遇佛之遊化而證預流果, 嫁彌伽羅之子,後勸其翁彌伽羅歸依佛門,彌伽羅甚為歡喜,遂呼毗舍佉為母, 後人由此而稱其為彌伽羅母,即指鹿子母,後生一子,名為鹿紐。鹿子母曾向佛 陀發八大願,即:供食外來之比丘、遠行之比丘、病中之比丘,施藥物予病中之 比丘,供食予看護病人者,施粥予比丘,施雨衣、澡浴之衣等。結婚時,又捐捨 價值九億錢之嫁衣,請求建造精舍,獲得佛陀之允許,由目犍連監督工事,歷時 九月而成,上下二層,各有五百室,稱為東園鹿子母講堂,或稱鹿母講。


朗讀:



2021年10月26日 星期二

佛法答問 (三)

 


                                          佛法答問 ()     釋定賢

 1. 佛經記載,「若有臨命終人,家中眷屬,乃至一人,為是病人,高聲念一佛名。是命終人除五無間罪,餘業報等悉得消滅。」我想問那不是很著數,生時做盡壞事,死時念一佛號就可以沒事,想請問法師是不是真的?因果報應不爽,做壞事的人會因而脫罪嗎?

答:《地藏經》接著這樣說:「是五無間罪(殺母、殺父、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雖至極重,動經億劫,了不得出,承斯臨命終時,他人為其稱念佛名,於是罪中亦漸銷滅。何況眾生,自稱自念,獲福無量,滅無量罪。」

    在大乘經典中,佛菩薩常以大悲智力,開示不可思議的方便法門(易行道),攝受「信願」根性增上的眾生。「聞佛名,念佛名號」也可得度,可以這樣理解:菩薩大慈大悲歷劫修行,廣度眾生,積集無量善業功德,終證無上菩提(佛果)。當有緣眾生能聞佛名及恭敬至誠稱念佛號,即與至善清淨無為法相應,以此取代罪業心行便可得度(之後仍需繼續修行,業債延後才還);譬如佛菩薩的悲智願力是一巨大無邊的磁石,眾生是小鐵屑,但只要擺對正負極位(信願行具足),即會被吸攝過去(少功德也可得度)

       對眾生無分别,無條件的救贖,是體驗菩薩道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普度精神。即使犯了五逆十惡,甚至五無間罪的眾生,也有滅罪業消苦惱的可能,其目的是給予眾生信心希望、反省懺悔改過的機會。但莫以為易行道便等於容易得度,「少善根福德因緣」的眾生是不能信受此方便法門,若生譏疑誹謗,或臨命終時出現種種障礙而内心迷亂惶恐,就難以得度了(如磁鐵正負極擺錯位)

       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反省、懺悔、改過、行善、積德、利他;聞佛、信佛、念佛、學佛、成佛。這是大乘佛教完整的「自度度人」宗趣。

 

2. 現在很多青年人回來都被隔離,何以他們有些行為自私,妄顧他人安全,外出遊樂吃飯,為什麼他們會這樣自私?如果不幸被傳染,是否業力所致?有些人足不出戶都受感染,佛教如何解釋?

答:因果律的原理是:如是因緣,如是果報。但佛教經論中説「緣起甚深」,即指出因果報應的現象,原理看似簡單,其實從「」到「」的產生或消失的過程中,牽涉複雜及不同的「(主要的)」和「(輔助的)」並互為影響,加上時間的醞釀,才會發生「果報」。

       眾生身、口、意的造作(善或惡),名為「業因」或「業力」,這潛能如種子,若沒有相對的力量作用,雖經歷久遠的過去和未來也不會消失,當遇到合適的條件,便會生根發芽開枝散葉結果;如《大寶積經》說:「假使經百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因此不論男女老幼,必須對自己的心念行為所引發的命運際遇負責。

       自私的心行,主要是執著「自我」的見解和欲望,不理他人的利益感受而任性行事,由此而做出誤己害人的行為,令個人和整體社會於現在及未來付出沉重的代價。從此可見,公德教育和培養個人善良品格之重要。

       若自己現今沒有造惡業而遭受禍殃,大概是因為内外共同所造的業(共業)很強,但自己的善福業果(别業)未成熟或不足以與惡因緣抗衡;或者是過往自己所造的惡業,遇現前的因緣相應成熟所產生的現象。

       《道德經》云:「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即表示因果法理公平無私,不會偏袒任何眾生,但正善力量常會襄助行善積德的人,化險為夷,轉危為安。所以須常保持正念、善行和信心。

       面對世間一切順逆境界,從學佛修行而言,都會視之為「順、逆增上緣」,以「報恩、還債、磨煉」的心行積極轉化因緣業報,使之清淨、增長自己的道業。「隨緣消舊業,更莫造新殃。」悲智隨緣,隨遇而安可也。

慈悲面對,忍耐接受,智慧處理,從容放下;是對治身心苦惱的大法。

 

3.  人類是否已到世界末日?

答:所謂「人有喜怒哀樂、生老病死;物有生異變滅、成住壞空。」精神與物質界,依因緣而生滅無常(無恆常實性),這相依相續的因緣果報生滅關係,是宇宙人生的真理。

       除非有特殊的因緣,例如特大的人禍(核戰,核輻射洩漏,生化大戰)天災(隕石襲地球再造成冰河效應,持續的瘟疫,火山爆發,地震,海嘯或水災等),否則人類的世界末日不會輕易到來。依佛教輪迴之說,即使地球徹底毁滅,眾生仍會依本身的業力,投生他方世界延續生死之業報。(可參考:《起世經》、     聖嚴法師《正信的佛教劫是什麽意思?》)

       近年發生在香港、中國、乃至世界各地的天災人禍,是對人類一種嚴峻的考驗和警示。人類此刻實在需要認真反省,我們對自然環境、同類、其他眾生和動植物做了什麽?人類的思想、語言、行為,是否在不同程度上,充斥著自私貪婪、功利計較、瞋恨暴戾爭鬥、愚痴多疑、驕奢放逸浪費、諂慢虛偽狡詐、邪見迷信?若是,這些心念行為所產生的負能量(惡業),就是招感頻繁天災人禍的根源——心惡則眾生惡,眾生惡則國土惡

       補救或對治之法,是常正念反省,起慚愧心真誠懺悔改過,依慈悲智慧,清淨身口意三業,廣行善法,廣結善緣。此老生常談,是增福延壽,消災免難,化戾氣為祥和之本。縱然此世界真的到了窮途末路的時候,行善積德的眾生亦會心安理得,依自身心善業往生他方世界之善道中去——心淨則眾生淨,眾生淨則國土淨

 

4. 法師你好,受了五戒的話,請問在煮食時可否用米酒或其他酒類來烹調呢?我很喜歡吃酒釀丸子,是否要戒掉?謝謝法師。

答:五戒中「不飲酒(包括一切毒品類)」是屬「遮戒」,遮是遮止、制止義;相對於前四「性戒(性質嚴重,沒受戒犯了也落因果)」—不殺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戒)惡性較輕。但「酒令智昏」,酒後會失理智常性,引發各種惡行(例如會犯前四戒),傷身傷心,害己害人;因此佛制不飲酒戒。有時以酒入藥或用少量作調味是可以開緣(允許),但若因為貪享酒味而刻意用酒烹飪,會有多用和犯戒的風險,此亦有違學佛修行少欲知足的原則,所以佛弟子還是不要用酒來烹調食物為宜。

 

( 部份內容曾在《溫暖人間》刋出 )

 

 






2021年10月14日 星期四

《從佛教的因緣觀看人類所面對的問題》

 定賢法師 主講

2021年10月2日

《從佛教的因緣觀看人類所面對的問題》


影片下載: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U9i6TfDHizLVw2ealfrs6xjI11PD7R11/view?usp=sharing


天台精舍最近的佛法課堂:


🌻 進入網頁後☝️,可按左上角的「主頁」,在主頁裡按「訂閱」及 「鈴鐺」,有新課堂上載後,YouTube 系統會通知您。


2021年10月1日 星期五

《基礎禪修班》第五課

 釋定賢法師 主講 13-05-2021

《基礎禪修班》第五課(上)

慈 悲 觀


《基礎禪修班》第五課(下)

慈 悲 觀


講義及影片下載: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u/1/folders/1j2d5_BMETGvokALOSD0n-sl7FVOgnB8m


ACC & DLG 最近的佛法課堂: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hnao3RJ-edaJWyCj86gkjw/playlists


🌺 進入網頁後☝️,可按左上角的「主頁」,在主頁裡按「訂閱」及 「鈴鐺」,有新課堂上載後,YouTube 系統會通知您。



《基礎禪修班》第四課

 釋定賢法師 主講 06-05-2021

《基礎禪修班》第四課(上)- 釋定賢法師

《基礎禪修班》第四課(下)- 釋定賢法師:

講義及影片下載:

ACC & DLG 最近的佛法課堂:

🌺 進入網頁後☝️,可按左上角的「主頁」,在主頁裡按「訂閱」及 「鈴鐺」,有新課堂上載後,YouTube 系統會通知您。




2021年9月14日 星期二

《禪觀次第法門》第四講

釋宏道法師 主講 29-07-2021

《禪觀次第法門》第四講(上):



《禪觀次第法門》第四講(下):


講義及影片下載:

ACC & DLG 最近的佛法課堂:

🌺 進入網頁後☝️,可按左上角的「主頁」,在主頁裡按「訂閱」及 「鈴鐺」,有新課堂上載後,YouTube 系統會通知您。

2021年9月7日 星期二

佛法答問 (四)

 


 佛法答問 ()    釋定賢

1. 本人近年來很迷惘,疫情沒完沒了,社會又不斷發生衝突事件,感覺上香港已經不復平靜,不再是安全的地方了。法師,我明白佛教叫人行中道,隨順     因緣,可是我內心真是十分不安,對未來更加失去信心,請問我可以怎樣做?怎樣不起瞋心?

答:《禪林寶訓》載有晦堂祖心禪師 (1025-1100) 的開示:「久廢不可速成,     積弊不可頓除,優游不可久戀,人情不能恰好,禍患不可苟免。夫為善知識達此五事,涉世可無悶矣。」大意是說:1.長久廢置不用的()策略、制度或事情不可冀求速成,2.積習已久的()制度、習慣和事情不可期望立刻清除,3.不可貪戀久享安逸優裕的環境和待遇,4.世事人情複雜多變,是難以做到恰到好處、面面俱圓的,5.禍患逆境出現時,不可一味逃避,若能勇敢忍耐、理智面對處理,轉機突破亦會產生。能夠通達明瞭此五事之道理和關係,能以慈悲智慧忍耐妥善處理人事物,名為善知識,待人處世便不會鬱悶焦慮了。

       常言道:「世事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於心。」於大乘佛弟子而言,這個「心」就是發願學佛修行時的「初心」,亦即是「菩提心,大悲心,無所得心 (體悟空之智慧),長遠心」。當遇上各種順逆境界時,檢視自己可有忘失此心?若有,應令心生慚愧,提起正念,正觀世間人事萬物,無非是「因緣生滅、變幻無常、暫有假有」的把戲,若過度投入、不能認知「戲假」而執著「情真」,便會墮入憂悲苦惱的泥沼而不能自拔。

       《雜阿含經》云:「如來離於二邊,說於中道,所謂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世間一切現象的生起和消失,都有其因果    關係,但都是沒有實體自性,佛教稱之為「無常、無我、空」。悟得此中道正理(緣起性空),名為「看破」,即可「放下」,便得「自在」,不被世間之成敗得失、苦樂生死等境界所逼迫困擾。然後,提起「初心」,增益信願行力,反覆修行    「因緣觀、念佛觀、慈心觀」等法門,並將其理論精神應用於日常生活當中,冷靜沉著應對世情變幻,不緊張不鬆懈,耐心勇毅前行,確信「明天會更好」,因為「眾生皆有佛性」,只要回光自照,返樸歸真,清淨身口意三業,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當福德智慧日增,便能令生活和諧、身心安穩,繼而超脱生死輪迴苦惱,乃至成佛以普度眾生,皆有可能。

 

2. 我很想學大悲咒,可是有很多發音也不太懂,請問如何可以學好它?如果念錯了發音會否影響效果?

答:《毘尼母經》卷4云:「佛告比丘:『吾佛法中,不與美言為是,但使義理不失,是吾意也。隨諸眾生應與何音而得受悟,應為說之。』」佛世時有弟子提出,以優雅和統一的語言來弘揚佛法。佛陀不讚成,說應該用當地的語言 (方言) 來弘法,這樣大家更能聽得清楚明白和悟解。這表示修學佛法,最重要是理解其内容意義及實踐方法,而並非著重於音聲、語言或外相、形式上的造作。這即是學佛修行的其中兩項重要原則:「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

       佛教的中、長密咒內容,其涵義大多是敬禮稱揚、感恩佛法僧和菩薩聖者的大慈大悲、大智大勇的願行和德能,並囑咐眾生擁護修學佛法。持咒與念佛相同,行者是修學佛菩薩的慈悲喜捨願行,並將一切善法功德普皆迴向,願法界眾生都能夠恭敬三寶、修持佛法,現世身心得法喜輕安,增益慈悲智慧,將來徹底離苦得樂,這即是大乘菩薩自度度人的心行。

       因此,持咒、念佛、誦經,貴乎了解其大義,以至誠恭敬心,專注認真受持念誦,同時與慈悲、智慧、無所得 (不執取 / ) 相應。如是修學佛法,自有不可思議之效果。

       學習持咒誦經,務實的方法,是多聽聞和參考大德法師或居士的相關讀音、開示,然後正心攝意,依正信的學佛態度多加練習即可。

 

3. 佛教是說因果的,如果有一個人殺了人,被警方捉到了,而他一定會受法律制裁的 (例如終身監禁),他受的法律制裁是否取代他殺業的果?以及他受了  法律制裁後的果報會否出現?

答:此類問題,是沒有絶對答案的。因為每個人在過往生及今生所造的業不同,各人現在所遇的緣和對應的心念行為又不同,所以即使是類似案例,各人招感現在或將來的果報也是不盡相同;佛教稱之為「世間無常,緣起甚深」。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因果是歷歷分明,報應的來臨是遲早問題,但絕不會爽約的。

       譬如某殺人犯是一時衝動的誤殺或自衛殺人,事前沒有動機,事後深感後悔,並肯坦白認罪及努力懺悔改過,那麽他現在和未來所受的罪報 / 惡報可能會減輕,甚至消失。但若殺人前是有動機預謀,殺時心狠手辣及興奮歡喜,被捕後不認罪及不肯懺悔改過,那麽他現世和將來所受的惡報,極大可能會加劇加深;即使已受現世的法律制裁 (花報),未來世也會展轉墮落三惡道 (餓鬼、旁生、地獄) 之果報。

       因此平時須謹言慎行,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否則多行不義必自斃。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若還不報,時辰 (因緣條件) 未到;時辰一到,什麽都報!」

 

4. 請問佛教所說的「方便妄語」是什麼?說了方便妄語會不會犯了「不妄語」戒?

答:「方便妄語」之義:方是方法,便是便利,妄語是不真實、欺誑的語言。       方便妄語即是為利益眾生而說的不真實語,但是為安撫、引導眾生離苦向善的一種權宜、善巧方法。

       《法華經》裡有〈火宅喻〉:佛告舍利弗尊者,譬如有長者 (聖人) 諸子 (眾生) 居住於大宅中 (世間),大宅已漸頽敗並起火 (多惡業人禍天災),長者有力自出火宅,但諸子貪戀嬉戲,不知驚畏危險。長者欲警告諸子危險實情,並令速出火宅;但長者思惟,諸子久居大宅戀著戲處,告其險情令出,諸子會不肯信受並反而會四處戲走。於是長者用「方便妄語」,騙說宅外有諸子喜愛之種種珍奇玩物,著諸子速出任取,諸子聽罷歡喜踴躍,競共馳走,爭出火宅而終獲平安...... (後長者真贈諸子玩物)。此可謂「先以欲鈎牽,後令入佛智」一例。

       由此可知,佛教指的「方便妄語」,必須與慈悲及智慧相應,目的是利益、安撫救護眾生,助其離苦得樂之謹慎、權宜、善巧語言,而並非是順口開河、諂媚討好或損人利己的欺誑言論,否則「方便變隨便 (沒慈悲智慧原則),隨便出下流」,便犯「不妄語」戒了。

 

5. 請問龍天護法是什麼?

答:龍天護法又名天龍八部,略稱八部眾,指天神、龍、蛇等護持佛法的八種守護神。即1.天,2.龍,3.夜叉,4.乾闥婆,5.阿修羅,6.迦樓羅,7.緊那羅,8.摩羅伽。

《法華經》卷2〈譬喻品〉云︰「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羅伽等大眾,見舍利弗於佛前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心大歡喜,踊躍無量。」此中,「天」,指梵天、帝釋天、四天王等天神。果報殊勝,光明清淨。「龍」,指八大龍王等水族之主。「夜叉」,指能飛騰空中的鬼神。「乾闥婆」,係帝釋天的音樂神,以香為食。「阿修羅」,意譯作非天、無端正、無酒。此神性好鬥,常與帝釋戰。「迦樓羅」,即金翅鳥,身形鉅大,其兩翅相去三百三十六萬里,取龍為食。「緊那羅」,似人而有角,故又名「人非人」,又稱天伎神、歌神。「摩羅伽」,即大蟒神。此八部眾皆係佛之眷屬,受佛威德所化,而護持佛法。因此在大乘經典中,彼等也往往是佛陀說法時的會眾。

此外,另有四天王所率領的八部眾,與此略有不同,即︰1.乾闥婆,2.毗舍闍,3.鳩槃荼,4.薜荔多,5.龍,6.富單那,7.夜叉,8.羅剎。《仁王護國般若經疏》卷2云︰「八部者,乾闥婆、毗舍闍二眾,東方提頭賴吒天王領;鳩槃荼、薜荔多二眾,南方毗留勒叉天王領;龍、富單那二眾,西方毗留博叉天王領;夜叉、羅剎二眾,北方毗沙門天王領。」

關於八部眾圖像的造立,唐‧段成式《寺塔記》載︰「東禪院,亦曰木塔院。院門北西廊五壁,吳道玄弟子釋思道畫釋梵八部,不施彩色,尚有典刑。」又,《出三藏記集》卷12〈法苑雜緣原始集目錄〉中有「宋明帝‧齊文皇文宣造行像八部鬼神記」之目。據此可知,其圖像之造立,我國自古已有。日本奈良興福寺西金堂所安奉的八部眾像,係天平六年(734)正月皇后藤原氏所造立,今被列為國寶之一。(參考:《中華佛教百科全書》電子版)

 

 

(部份內容,曾刊登於《溫暖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