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31日 星期六

星雲禪話 (十)

 
§ 星雲禪話 () §
 
因空現有,以有顯空;禪的深義,不能單靠語言文字表達透切,只能用心體悟。禪是靈活自然,不拘一格。從古德的修行經歷和公案中,啟發著後學省思禪的真正意趣。智慧的心行,值得再三回味。
鎖虛空
金碧峰禪師自從證悟以後,能夠放下對其他諸緣的貪愛,唯獨對一個吃飯用的玉缽愛不釋手,每次要入定之前,一定要先仔細地把玉缽收好,然後才安心地進入禪定的境界。
有一次,閻羅王因為他的世壽已終,應該把業報還清,便差幾個小鬼要來捉拿禪師。但金碧峰預知時至,想和閻羅王開個玩笑,就進入甚深禪定的境界裡,心想,看你閻羅王有什麼辦法。幾個小鬼左等右等,等了一天又一天,都捉拿不到金碧峰;眼看沒有辦法向閻羅王交差,就去請教土地公,請他幫忙想個計謀,使金碧峰禪師出定。
土地公想想,說道:「這位金碧峰禪師最喜歡他的玉缽,假如你們能夠想辦法拿到他的玉缽,他心裡掛念,就會出定了。」小鬼們一聽,就趕快找到禪師的玉缽,拚命地搖動它;禪師一聽到他的玉缽被搖得砰砰地響,心一急,趕快出定來搶救,小鬼見他出定,就拍手笑道:「好啦!現在請你跟我們去見閻羅王吧!」
金碧峰禪師一聽,了知一時的貪愛幾乎毀了他千古慧命,立刻把玉缽打碎,再次入定,並且留下一首偈曰:
「若人欲拿金碧峰,除非鐵鍊鎖虛空;虛空若能鎖得住,再來拿我金碧峰。」
當下進入了無住涅槃的境界。
金碧峰禪師能和業力挑戰,能和閻羅王開玩笑,他是自以為有「自受用三昧」,在自受用三昧裡,他能滅除時空、人生、生死等一切對待,才不受後有,假如對缽起了愛憎,這是在境界上生起了涉境心,生死就會現前,小鬼就可捉拿,所幸金碧峰禪功深厚,立刻進入自受用三昧,安住在自性無住之內,真心和虛空融為一體,所以他能自豪說「虛空若能鎖得住,再來拿我金碧峰。」
鳥窠與白居易
有一天,大文豪白居易去拜訪鳥窠道林禪師,他看見禪師端坐在鵲巢邊,於是說:「禪師住在樹上,太危險了!」禪師回答說:「太守!你的處境才非常危險!」
白居易聽了不以為然的說:「下官是當朝重要官員,有什麼危險呢?」
禪師說:「薪火相交,縱性不停,怎能說不危險呢?」意思是說官場浮沈,勾心鬥角,危險就在眼前。白居易似乎有些領悟,轉個話題又問道:「如何是佛法大意?」
禪師回答道:「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白居易聽了,以為禪師會開示自己深奧的道理,原來是如此平常的話,感到很失望地說:「這是三歲孩兒也知道的道理呀!」
禪師說:「三歲孩兒雖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這首七佛通偈看起來雖然稀鬆平常,可是又有幾人能夠做得到呢?如果人人能夠消極的不為惡,並且積極地行善,人間那裏還有邪惡?社會那裏不充滿愛心和樂呢?也因此白居易聽了禪師的話,完全改變他那自高自大的傲慢態度。
真正的佛法
有心禪師德高望重,博學多聞,擔任寂相寺住持,但來此向他問道的人雖多,可惜很少人能夠契入,他有一位師弟名叫有得,根機遲鈍,又有一目失明,平常都幫師兄做一些幕後工作,從未對客說法。
有一天,有心禪師剛好出門,有一禪僧來此參訪,希望能當面請求開示,有得師弟不得已,只好硬著頭皮以「無言對答」的方法來接見這位禪僧。
兩人對面都不發一言,只是用手指筆劃,不久之後,禪僧非常欣喜地向有得禮拜,拜後告辭。路上遇到有心禪師,因此就誇有得實在是個了不起的禪師法將,並滔滔地述說著他向有得請益的經過道:「首先,我豎一指,表示大覺世尊,人天無二;他就豎起兩指,表示佛、法二者,一體兩面,是二而一。之後,我豎三指,表示佛、法、僧三寶,和合而住,缺一不可;他就在我面前捏起拳頭,表示三者皆由一悟而得。至此,我已技窮,只得向他禮拜而出。」
禪僧說後他去,有心禪師回來,有得非常氣憤地向他報告道:「剛才有一個禪僧非常無理,他一進門向我瞧了一眼,接著就豎起一指,諷刺我只有一隻眼睛!我因他是來參訪的禪僧,對他客氣,所以我就豎起兩指,表示他有兩隻眼睛,非常幸運。誰知道這個人非常無禮,竟然舉起三隻指頭,暗示他和我兩個人只有三隻眼睛,你說氣不氣人?因此我舉起拳頭,正要好好揍他,他就急忙磕個頭跑掉了。」
有心禪師聽後,不禁啞然失笑。
佛法,緊要處是契理契機,佛陀在華嚴會上,二乘人聽聞佛陀說法,如聾若啞,法華會上也有五千退席。平時弘法傳道者,契理容易契機難。如有心禪師德學俱全,但不易啟悟別人,獨眼的有得,雖根性遲鈍,但和學者有緣,比手劃腳,彼此驢頭不對馬嘴,但能令禪者悟道而去,這真是雲無心以出岫,人有緣能悟道。
大顛與韓愈
唐憲宗非常崇信佛法,迎接佛舍利入宮殿供養。有一天,殿中夜放光明,早朝時群臣都向皇帝祝賀,只有韓愈不賀,並陳『諫迎佛骨表』,斥佛為夷狄,觸怒了對佛教虔誠信仰的皇帝,於是被貶到潮州當刺史。
當時潮州地處南荒,文化未開,大顛禪師道行超邁,深為大眾所推崇。韓愈耳聞此地有一高僧,有一天,抱著問難的心情去拜訪大顛禪師,此時,正當禪師入定禪坐,不好上前問話,因此,苦等了很久,侍者看出韓愈的不耐煩,於是上前用引磬在禪師的耳邊敲了三下,輕聲對禪師道:「先以定動,後以智拔。
侍者的意思是說你禪師的禪定已打動了韓愈傲慢的心,現在你應該用智慧來拔除他的執著了,韓愈在旁邊聽了侍者的話後,立刻行禮告退,他說:
「幸於侍者口邊得個消息!」
這一次韓愈不請開示了。時隔不久,韓愈仍覺得心中疑團不解,再度拜訪大顛禪師問道:「請問和尚春秋多少?」
禪師手拈著念珠回答說:「會麼?」
韓愈不解其意說:「不會!」
「晝夜一百八。」
韓愈仍然不明白其中含意,第二天再來請教,當他走到門口時,看到一位小沙彌,就向前問道:「和尚春秋有多少?」小沙彌閉語不答,卻扣齒三下,韓愈如墜五里霧中,又進入謁見大顛禪師,請示開示,禪師也同樣扣齒三下,韓愈方才若有所悟地說:「原來佛法無兩般,都是一樣的。」
這則公案是什麼意思?韓愈問春秋有多少?是立足於常識經驗,對時間想做一番的計算,事實上,時間輪轉不停,無始無終那裏可以談多少呢?在無限的時間、空間中,生命不斷的輪迴,扣齒三下,表示在無盡的生命中,我們不應只逞口舌之能,除了語言、文字外,我們應該實際去體證佛法,認識自己無限的生命,見到自己本來的面目,尋找三千大千世界中的永恒存在。
菩提本無樹
當五祖弘忍想將大法衣缽傳給弟子們繼承的時候,先告訴弟子們每人各做一首偈子,然後從偈子中所呈現的境界來判別對方是否見道,見道的人就可以得到衣缽,成為六祖。其中最受大眾推崇的上座弟子神秀,作了一首偈子說: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大眾看了都讚歎神秀境界很高,但五祖卻批評說:「作得不錯,但是尚未見道。」
這時在舂米房工作的惠能,半夜裡也請人在牆上代寫了一首偈子說: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五祖見了,認為他才是見到諸法空性,悟入佛道的人,因此把大法衣缽傳給了他,成為禪宗的六祖大師。
從這兩首偈子可以看出禪秀的境界雖然很高,但是仍然不免於有相有為,有所造作,而惠能大師則體證「諸法無所得空」的智慧,世間上的一切本來無所失,又何來所得呢?一個在「有」上用功夫,一個在「無」上見真章,難怪五祖要將衣缽傳給惠能。
大千為床
有一次,蘇東坡要來見佛印禪師,並且事先寫信給禪師,叫禪師如趙州禪師迎接趙王一樣不必出來迎接。
蘇東坡自以為了解禪的妙趣,佛印禪師應該以最上乘的禮來接他──不接而。可是卻看到佛印禪師跑出寺門迎接,終於抓住取笑禪師的機會,說道:「你的道行沒有趙州禪師灑脫,我叫你不要來接我,你卻不免俗套跑了大老遠的路來迎接我。」
蘇東坡以為禪師這回必居下風無疑,而禪師卻回答一首偈子說:
『趙州當日少謙光,不出山門迎趙王;怎似金山無量相,大千世界一禪床。』
意思是說:趙州不起床接見趙王,那是因為趙州不謙虛,而不是境界高,而我佛印出門來迎接你,你以為我真的起床了嗎?大千世界都是我的禪床,雖然你看到我起床出來迎接你,事實上,我仍然躺在大千禪床上睡覺呢?你蘇東坡所知道的只是肉眼所見的有形的床,而我佛印的床是盡虛空遍法界的大廣床啊! 老婆心切
臨濟義玄禪師在黃檗禪師座下參學了三年,不曾一問,後來還是受了睦州上人的鼓勵,前去法堂向黃檗請示「什麼是祖師西來意」,前後問了三次,三次都挨了打。打得臨濟百思不解,深感自己根鈍,業障太重,不能徹悟,於是就辭別了黃檗禪師下山參學。
臨濟禪師到了江西請謁大愚禪師,大愚禪師問道:「你老師黃檗禪師,近來有什麼法語教你?」
臨濟禪師就將自己的三次請問,三次都被打的經過,百思不解地和盤托出,並且自認罪過。大愚禪師聽後,不覺哈哈大笑道:「黃檗啊!黃檗!你未免太老婆心切了,你為弟子這樣的解除困惑,而他居然還到我這裡問有無過錯?」
臨濟禪師聽後,忽有所悟,說道:「原來黃檗佛法無多子。」意謂黃檗的佛法,原來不是那麼簡單。
大愚禪師一把抓住臨濟禪師道:「剛才你才說百思不解,現在卻說黃檗的佛法不那麼簡單,你究道看到了什麼?快說!快說!」
臨濟禪師不答,卻在大愚禪師肋下打了三拳,大愚禪師也不還手,只是慈祥微笑地說道:「來來去去,沒有一個了期!」
臨濟禪師道:「只因老婆心切。」接著就將在大愚禪師處的經過,告訴黃檗禪師。
黃檗禪師道:「這個多事的大愚,等他來時,要好好打他一頓。」
臨濟禪師馬上答道:「還等什麼?要打現在就打……。」說完就劈頭一拳向黃檗禪師打過去。
黃檗禪師卻笑顏逐開地哈哈大笑道:「只有你才能回報我對你的恩情。」
打罵,本是最粗魯的行為,但禪師們用來傳達消息,甚至還說這是「老婆心切」,回打老師,老師非但不生氣,認為這才是回報他的恩情。如果用世俗感情來推想,「打是情,罵是愛」,慈母棒打愛兒,所謂愛之深責之切,何況禪者超越形象,打罵更能表達他們的禪心。
處事秘訣
唐代豐干禪師,住在天台山國清寺,一天,在松林漫步,山道旁忽然傳來小孩啼哭聲音,他尋聲一看,原來是一個稚齡的小孩,衣服雖不整,但相貌奇偉,問了附近村莊人家,沒有人知道這是誰家的孩子,豐干禪師不得已,只好把這男孩帶回國清寺,等待人家來認領。因他是豐干禪師撿回來的,所以大家都叫他「拾得」。
拾得在國清寺安住下來,漸漸長大以後,上座就讓他擔任行堂(添飯)的工作。時間久後,拾得也交了不少道友,尤其其中一個名叫寒山的貧子,相交最為莫逆,因為寒山貧困,拾得就將齋堂裡吃剩的渣滓用一個竹筒裝起來,給寒山揹回去用。
有一天,寒山問拾得說:「如果世間有人無端的誹謗我、欺負我、侮辱我、恥笑我、輕視我、鄙賤我、惡厭我、欺騙我、我要怎麼做才好呢?」
拾得回答道:「你何妨忍著他、謙讓他、任由他、避開他、耐煩他、尊敬他、不要理會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
寒山再問道:「除此之外,還有什麼處事秘訣,可以躲避別人惡意的糾纏呢?」
拾得回答道:「彌勒菩薩偈語說:
老拙穿破襖,淡飯腹中飽,補破好遮寒,萬事隨緣了;
有人罵老拙,老拙只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有人唾老拙,隨他自乾了,我也省力氣,他也無煩惱;
這樣波羅蜜,便是妙中寶,若知這消息,何愁道不了?
人弱心不弱,人貧道不貧,一心要修行,常在道中辦。
如果能夠體會偈中的精神,那就是無上的處事秘訣。
有謂寒山拾得乃文殊、普賢二大士化身。台州牧閭丘胤問豐干禪師,何方有真身菩薩?告以寒山、拾得,胤至禮拜,二人大笑曰:「豐干饒舌,彌陀不識。」
意指豐干乃彌陀化身,惜世人不識。說後,二人隱身岩中,人不復見。胤遣人錄其二人散題石壁間詩偈,今行於世。
寒山、拾得二大士不為世事纏縛,灑脫自在,其處世秘訣確實高人一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