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悲劇.發人深省 釋定賢
最近在新聞網絡看到一宗法庭案件報導,實在令人心情沉重!一青年蓄意殺害雙親,然後將之碎屍,冷靜處理,編造假象企圖誤導警方;最終還是天網恢恢,法網難逃。我們或會呵斥慨嘆此子冷血變態、精神失常、罪大惡極!但若能縱橫檢視世情,深刻觀察身邊的人事物或自己的身心,便會發覺這並非是偶然突發的獨立案例。
《達磨大師破相論》云:「佛所說是真實語,菩薩摩訶薩於過去因中修行時,為對三毒,發三誓願,持一切淨戒。對於貪毒,誓斷一切惡。常修一切善,對於瞋毒。誓度一切眾生,故常修慧,對於癡毒。由持如是戒、定、慧等三種淨法,故能超彼三毒成佛道也。諸惡消滅,名為斷;以能持三聚淨戒,則諸善具足,名之為修。以能斷惡修善,則萬行成就,自他俱利,普濟群生,故名解脫。則知所修戒行,不離於心。若自心清淨,則一切佛土皆悉清淨。故經云。『心垢則眾生垢,心淨則眾生淨。欲得佛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也。』三聚淨戒,自然成就。」
上述經文想說明什麼?簡言之,有情識的眾生之語言行為,皆源於內心思想。所以善惡清濁的語言行為,取決於心識的善惡清濁;而世間一切善惡優劣的現象環境等等,皆是眾生的意識形態所招感和造成,並且互為影響。此即所謂:心淨,則眾生淨;眾生淨,則國土淨。反之亦然。
以上道理,不難明白。問題在於,迷界眾生盼望生活在淨土樂土,過幸福快樂的人生,但往往捨本逐末,不先從清淨自己的心念行為做起,卻喜歡在枝末現象裡挑剔裝飾,或以種種理由藉口,掩飾虛偽心行,很多時其實是固執自我情感欲求,有錯不改,委過於人,又互相指摘感染,冤冤相報,惡性循環,日積月累之下變本加厲,人禍天災、冷血變態的事件,豈能不頻頻發生?!
《法句經》云:「莫輕小惡,以為無殃,水滴雖微,漸盈大器,凡罪充滿,從小積成。莫輕小善,以為無福,水滴雖微,漸盈大器,凡福充滿,從纖纖積。」因此,古德所言非虛:「有過則懺悔,不悔改罪益深」。放縱自我欲望,捨棄理性慈悲,不糾正邪見惡習,多行不義必自斃矣!
菩薩畏因,眾生畏果;因果業報,如影隨形。不可不知,不可不慎!
根本對治煩惱災禍之法,如經論所說,不離恆常的「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最根本和關鍵的,就是「自淨其意」,亦如儒者所說的必先「正心誠意」,才能存浩然正氣於天地,集福德智慧於人間。
改進人類和眾生的生活與幸福,必以道德為本。所謂道德者,並非是迂腐的繁文縟節,亦非教條主義,最能顯示其內容和意義的,莫如菩薩之願行—發之於「四弘誓願」,行之於「三聚淨戒」,成之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梵語 anuttara-samyak-sambodhi
)」。將佛法溶入日常生活當中,恆常修習慈悲智慧,實踐五戒十善,是名菩薩中道行,亦是令眾生離苦得樂的根本和徹底方法。
*「四弘誓願」:亦名「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之菩提心,即1.眾生無邊誓願度,2.煩惱無盡誓願斷,3.法門無量誓願學,4.佛道無上誓願成。
*「三聚淨戒」:(1) 攝律儀戒—斷一切惡,無惡不斷。(2) 攝善法戒—修一切善,無善不修。(3) 攝眾生戒—度一切眾生,無一眾生不度(教化令之解脫)。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成就佛道教化眾生。
善與人同,慶幸社會上仍有不少仁德之士,以正確的知見與行為,警醒幫助大眾。以下報導,值得大家細閱和反思。
星島日報 社論
2015年3月21日
引弒親案為鑑 拒讓怨恨推入深淵
弒親碎屍的逆子周凱亮罪成,雖然案件特殊(發生在2013年3月),冷血程度是本港罕見,但是當中顯示怨恨之心可以推動一個人品格墮落到怎樣的地步,卻可以讓每個人引為反省,作為立身處世的警惕。
周凱亮不是一時氣憤失控殺人,而是處心積慮,把親生父母誘騙到案發單位殺害,還找來朋友謝臻麒協助碎屍,向警方報稱父母失蹤,在法庭上試圖洗脫謀殺控罪,企圖把親人、朋友、警方甚至法律變成自己操控和玩弄的對象,中間夾雜一絲病態的快感。
周凱亮不笨,智商達一百二十六,一般正常範圍是八十五至一百一十五,美國大學畢業生的平均智商是一百二十。他聰明過人卻失意於社會,歸咎於家庭不和,社會不公,覺得這個世界虧欠了他。他要幹一番大事,證明自己與眾不同,做睥睨凡夫俗子道德束縛的超人,父母不幸淪為他報復全世界的工具。
沉溺仇恨成變態殺手
周凱亮是一個極端的案例,但是,由怨恨之心滋生的暴力報復行為,卻不是他獨有。登入互聯網,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憤恨言論,這些言論往往源自偏執的想法,沉溺下去,在個人層面可以導致各種自以為是的反社會行為,如果互相影響,形成集體心理,更會成為群眾騷亂、暴民政治以至恐怖主義的土壤。
無論是歐洲各地近年出現的多次街頭暴亂,還是極端宗教組織到處點起火頭的恐怖活動,其中不少參與者都有被社會辜負的心理,或者過度理想化,對種種現狀都看不過眼,滿懷怨憤,最後釋放自己的破壞欲,用社會不容許的方式來破壞秩序,從中建塑自己的人生意義和滿足感。
不過,出身和生活環境比周凱亮惡劣的人,本港社會上比比皆是。這些人對自己的遭遇感到不開心,對社會有所不滿,卻不會走上周凱亮的邪路,主要原因不是膽子不夠周凱亮大,而是情緒智商和逆境智商比周凱亮高。
周凱亮雖然智商高於常人,情緒調整和抗逆能力卻比常人為低,只懂得不斷為自己的負面人生觀加油添火,以為解放自己,其實是走進死胡同。不少人卻有能力,把自己面對的逆境化成正能量。
善惡選擇一念之差
沒有人百分百滿意自己所處的環境和經歷的遭遇,古語有云「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境況差時,尤其容易滋生負面想法,部分人甚至會有傷害自己或他人的念頭。擺在各人面前的是兩條路,擇善與擇惡,往往只有一綫之差,只在一念之間。
第一條路是如周凱亮般透過殘暴的報復,發泄自己的仇恨,客觀效果卻是為社會增加更多的不幸,自己淪為不良現象的幫兇。
另一條路則是拒絕為社會增加不幸,由自己做起,拒絕受負面情緒支配,要把對周遭環境的不滿化為改善環境的動力,成為改善人生和貢獻社會的正能量。
有些人意志堅強,單憑個人的努力,已經能夠「化悲憤為力量」。更多人卻是得到家人、學校、朋友等各方面的感染、輔導、幫助,才找到足夠的智慧和力量,把個人的不滿和不幸,轉化為提升自己和社會的動力。
大家以周凱亮為鑑,警惕自己不要被負面和怨憤情緒控制之餘,亦可以反省自己日常和網上言行所扮演的角色,是激化別人負面情緒的黑手,還是把別人從負面情緒深淵解救出來的援手。
人格障礙
走上成魔路
(星島日報綜合報道 21/3/2015 )
弒雙親案發生後,每個人心中均有一個疑問──為何周凱亮要殺死父母?控辯雙方傳召的精神科專家與周會面後,根據他所言而作出診斷及解釋,但所得答案大相逕庭。周有否精神病尚未解開,但對於周的「成魔之路」,有精神科專家指似是人格障礙促成。
案件審訊期間傳召了四名精神科醫生作供,控方專家雷聲響認為周沒精神病,僅有自戀特徵,自認比人優越,卻無法接受失敗,對生活感失望,將問題歸咎父母,視殺死他們為解決方法。辯方專家香港大學精神病學系醫生鍾家輝認為周患強逼症,令他覺得必須完成殺父母一事,他雖於事前知殺人犯法,但精神問題令他不能自控。
本報向精神科專科醫生黎大森查詢,他稱單以案情來看,周犯案主因很可能因患反社會人格障礙。人格障礙屬精神病的一類,主要病徵為對他人情感冷漠、不理會他人感受,甚至會做出傷害他人的反社會行為,例如犯罪。
黎認為周的成長經歷,與常人並非有極端性差異,不足以導致他殺害父母。反而周患反社會人格障礙可能性極大,此病多見於長期犯案積犯,他們犯案時均頭腦清晰,有周詳計畫,病徵非均顯而易見,可因積累已久的憤怒或刺激才突然爆發。
因患者對人感受冷漠,即使一些利益衝突也可誘使他們爆發。黎指以周情況來看,他對父母下得了手,可見其感受與常人不同。正如周無法對父母產生感受,才會因一時的利益或憤怒而將之殺害。
記者 鍾君容 黃綺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