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春緒言 § 釋定賢
南無當來下生彌勒尊佛!大家好!末學沒撰文頗久,藉此新春時節,提筆略與大家分享一下最近的見聞心得。
農曆新年前不久,上暢下懷老和尚應饒宗頣文化館的正、副主席—李卓芬教授和黃景強博士邀請,為該館舉行灑淨儀式。當天早上風和日麗,佛教四眾弟子與嘉賓好友一行百多人,由老和尚帶領下環繞文化館進行灑淨,祝願該館推擴文教藝術活動順利吉祥。其間老和尚讚嘆李教授,為社會作育英才和慈善事業所作出的貢獻,李教授謙遜地說只是眾緣和合,盡一分力而已。李教授博通文史哲教學理,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引述趙樸初老居士的話,大意是說:「要振興國家與佛教(道德/文化/事業),首重三要,第一是人才,第二是人才,第三都是人才!」正是言簡意賅,一矢中的!佛家說:「是人弘道,非道能弘。」儒家(《周易》)說:「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都是强調人才的重要和勉勵自尊自強。
幸福安樂從何而來?從文明而來。文明從何而來?從智慧進步而來。進步從何而來?從人才而來。人才從何而來?從教育(教導與修學)而來。文明、智慧、進步、人才、教育,彼此息息相關,是幸福安樂之源,重中之重者,關鍵是在「人才」,功成在於「教育」。
幸福與安樂,非單靠物質文明進步便能獲得;缺少精神文明的進步,人就像沒有靈魂的行屍走肉,社會只是個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外殼架構,人醉心於聲色名利飲食的享樂,為追求利益和滿足自我慾望,不惜損人害物以利己,因此會變得更虛偽狡詐自私貪婪,表面精明其實愚痴苦惱,渴求快樂反趨空虛墮落,慢疑瞋發諍鬥頻生,這不是人與人之間和現今社會上常見的狀況嗎?
所以,真正的人才,是會促進精神與物質文明的同步發展,尤其是精神素養的提昇,人們才可以得到真正的幸福快樂,社會國際方能長治久安。而教育,必須正本清源,撥亂反正,從偏重個人物質功利主義的崇拜中,回歸學習先賢「仁民愛物」的高尚道德行為,此所謂「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以慈悲智慧為本,仁義忠恕為懷,謙厚誠信待人處事,人類社會才能有和諧光明的前途。
在一月下旬,香港妙花佛學會邀請了台灣福嚴佛學院的開仁法師、圓融法師以及資深學者呂勝強居士來港弘法。一日一晚的講座,主要是弘揚印順導師的佛法思想,這次講者提綱挈領,精辟地向聽眾闡釋了印老的五章《成佛之道》,真是獲益良多!所謂「成佛之道」,就是「人間佛教」的精華所在—開示從人發心學佛修行,直至功德圓滿成為覺者的方法、次第和過程;那是根據佛陀的教導,以斷惡修善培養福慧,切實改善自身心行為作基石,當中沒有迷幻玄虛戲論,只有智信篤學實修。可是,這種樸實的修學風範,在現今崇尚快速功利和炫耀風光的社會裡,大概是「曲雖平實近人惜和寡,樂媚俗討好而從者多」了!
感謝呂勝強居士在講座中,提及印順導師以往的一篇開示:修行首重「反省自己」。當中印老說:「其實不只『修行人』應該時刻反省自己,每個人都可經由觀照自己的意念、言語、行為、來調整待人處事的方式,讓生活更美好,讓生命更圓融。」大德聊聊數語,便道出修行和做人應有的正確態度與方向。這是暢公老和尚時常開示我們「理觀事修,理事圓融」的道理—在日常生活歷緣對境時,要正念佛法義理,依之修正自己的身口意行為,以達至自他雙利的效果。這亦是太虛大師所說:「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的意趣吧。
很喜歡掛在天台精舍的一副對聯:「事能知足心常樂,人到無求品自高。」吾人大部份雖然未能做到無欲無求,但也應朝「少欲知足」的方向學習,不應自甘作為名利物質的奴隸而喪失高尚的人格;欲望越多,被牽制和苦惱亦越多,沉淪的機會也越大。真正的快樂自在,並非取決於擁有多少,而是決定於能夠「看破、放下」多少。當然,若為眾生之福祉和修學故,在適當的時候,亦需要「提起、承擔」。此乃「菩薩不執一法,亦不捨一法」之所謂然?
綜合前輩大德的教導,學佛修行或欲真正成就者,「八得」應知行合一:
學得低調,耐得寂寞,淡得順逆,經得磨練。
解得分明,信得懇切,行得深廣,證得真實。
祝福大家在新的一年:菩提上進、如意吉祥!
善哉、善哉!
回覆刪除頂禮 暢懷師父
回覆刪除感恩 定賢法師
_/|\_
阿彌陀佛!頂禮 暢懷師父
回覆刪除感恩 定賢法師
Dear Ven. Ding Xian,
回覆刪除Thank you for your teaching!
Wishing you a Happy, Healthy and Auspicous Year of the Horse!
Respectfully,
Alan Lau
吉祥!頂禮暢懷法師
回覆刪除感恩定賢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