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話禪畫 (一) 星雲大師
(1) 鋤草斬蛇
有一個學僧到智常禪師的道場來參學。
智常禪師正在鋤草,草中剛好跑出一條蛇,禪師舉起鋤頭便砍。學僧很不以為然的說道:「很久就仰慕這裏慈悲的道風,到了這裏,卻只看見一個粗魯的俗人。」
智常禪師道:「像你這麼說話,是你粗,還是我粗?」
學僧仍不高興的問道:「什麼是粗?」
智常禪師放下鋤頭。
學僧又問:「什麼是細?」
禪師舉起鋤頭,作斬蛇的姿勢。
學僧不明白智常禪師的意思,道:「你說的粗細,叫人無法瞭解!」
智常禪師就反問道:「且不要依照這樣說粗細,請問你在什麼地方看見我斬蛇?」
學僧毫不客氣的道:「當下!」
智常禪師用訓誡的口氣道:「你『當下』不見到自己,卻來見到斬蛇做什麼?」
學僧終於有省。
***禪宗史上有南泉斬貓的故事,有謂殺生究是佛門根本大戒,南泉不應殺生;有謂這是南泉古佛的大機大用,不能以狹義的見解,誣謗大德。南泉斬貓或許以手作勢,為斬斷大家的物欲和執著。現在智常斬蛇,這可能也是作勢欲斬,學僧見風即雨,故脫口批評太粗氣了,意謂些慈悲沒有。
但智常禪師既有德望可以號召學者,豈容你說粗說細,所以教誡學僧不要停滯在見聞覺知上,禪要割斷常情常識,為什麼一定要在外境上分別執著,而不能照顧當下的自我呢?
(2) 月亮偷不去
良寬禪師除弘法外,平常就是居住在山腳下一間簡陋的茅棚,生活過得非常簡單。有一天晚上,他從外面講經回來,剛好撞上一個小偷正在光顧他的茅蘆,小偷看到禪師回來了,慌張得不知如何是好。
良寬和悅的對雙手空空的小偷說:「找不到可偷的東西嗎?想你這一趟是白跑了,這樣吧!我身上的這件衣服,你就拿去吧!」
小偷抓著衣服就跑,良寬禪師赤著身子,在月光下看到小偷的背影,無限感慨的說:「可惜我不能把這美麗的月亮送給他!」
***「美麗的月亮」,象徵著我們的自性,每一個人,自性中都有無限的寶藏,假如能識得自家寶藏,何用偷竊他物?禪師的惋惜,不能將美麗的月亮送人,正是告訴天下眾生,人人都有佛性至寶,何必淪為竊盜?
(3) 凡聖兩忘
南塔光涌禪師初參仰山禪師時,仰山問他:「你來做什麼?」
光涌答:「來拜見禪師。」
仰山又問:「見到了禪師嗎?」
光涌答:「見到了!」
仰山再問:「禪師的樣子像不像驢馬?」
光涌說:「我看禪師也不像佛!」
仰山不放鬆再追問:「既不像佛,那麼像什麼?」
光涌則不甘示弱地回答:「若有所像,與驢馬有何分別?」
光涌大為驚嘆,說道:「凡聖兩忘,情盡體露,二十年之中,再也無人優勝於你,你好好保重。」
事後仰山禪師一見到人就讚歎說:「光涌為肉身佛也。」
***這則公案究竟有何含意呢,譬如有人問人像什麼?這是很難回答的問題,因為假如有所像,就有所不像。如果回答說人像鬼,鬼中也有人;如果說鬼像人,人中也有鬼。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虛空像什麼?虛空無相無所不相,正因為虛空無相,才能包容萬有;虛空無相,所以像一切的樣子。仰山禪師和光涌禪師議論不像驢,不像佛,那麼究竟像什麼?像自己。唯有見到自己的自性,才能與虛空一個鼻孔出氣,像什麼?像虛空無相之相。能夠凡聖兩忘,體(本性)用(作用)一如,那就是見到無相的真理了。
(4) 一與十
龍潭崇信禪師湖南人氏,未出家前非常窮困,在天皇道悟禪師寺旁,擺一個賣餅的攤子,連一個住所也沒有。道悟禪師憐他窮苦,就將寺中一間小屋給他居住。崇信為了感恩,每天送十個餅給道悟禪師。道悟禪師收下以後,每次總叫侍者拿一個還給崇信,有一天,崇信終於向道悟禪師抗議道:「餅是我送給你的,你怎可每天還我一個,這是什麼意思?」
天皇道悟禪師溫和的解釋道:「你能每天送我十個,為什麼我不能每天還你一個?」
崇信不服氣的抗辯道:「我既能送你十個,何在乎你還我一個?」
道悟禪師哈哈笑道:「一個你還嫌少嗎?十個我都沒有嫌多,一個你還嫌少?」
崇信聽後,似有所悟,便決心請求道悟禪師為其剃度,准他出家。
道悟禪師說道:「一生十,十生百,乃至能生千萬,諸法皆從一而生。」
崇信自信的應道:「一生萬法,萬法皆一!」
道悟禪師為其剃度,後在龍潭結庵居住,世稱龍潭崇信禪師。
***這一段公案,完全表現的是自他一體,能所不二的禪心。天皇道悟禪師的房子,要讓給龍潭崇信禪師去住,這表示我的就是你的;龍潭崇信禪師的燒餅,天皇道悟禪師收下以後,又再還一個給龍潭崇信禪師,這表示你的就是我的。當然,那時天皇道悟禪師的苦心,不是一個賣餅的俗人所知,但經常如此,終於觸動崇信的靈機,從參究這個疑團,到直接的抗辯論爭,龍潭崇信終於覺悟到多少不二,你我不二,心物不二,有無不二,原來宇宙萬有,千差萬別,皆一禪心也。
(5) 不變應萬變
道樹禪師,建了一所寺院,與道士的「廟觀」為鄰,道士放不下觀邊的這所佛寺,因此每天變一些妖魔鬼怪來擾亂寺裏的僧眾,要把他們嚇走。今天呼風喚雨,明天風馳電掣,確實將不少年輕的沙彌都嚇走了。可是,道樹禪師卻在這裏一住就是十多年。到了最後,道士所變的法術都用完了,可是道樹禪師還是不走,道士無法,只得將道觀放棄,遷離他去。
後來,有人問道樹禪師說:「道士們法術高強,您怎能勝過他們呢?」
禪師說:「我沒有什麼能勝他們的,勉強說,只有一個『無』字能勝他們。」
「無,怎能勝他們呢?」
禪師說:「他們有法術,有,是有限、有盡、有量、有邊;而我無法術,無,是無限、無盡、無量、無邊;無和有的關係,是不變應萬變。我『無變』當然會勝過『有變』了。」
(6) 放下什麼?
佛陀住世時,有一位名叫黑指的婆羅門來到佛前,運用神通,兩手拿了兩個花瓶,前來獻佛。
佛對黑指婆羅門說:「放下!」
婆羅門把他左手拿的那個花瓶放下。
佛陀又說:「放下!」
婆羅門又把他右手拿的那花瓶放下。
然而,佛陀還是對他說:「放下!」
這時黑指婆羅門說:「我已經兩手空空,沒有什麼可以再放下了,請問現在你要我放下什麼?」
佛陀說:「我並沒有叫你放下你的花瓶,我要你放下的是你的六根、六塵和六識。當你把這些統統放下,再沒有什麼了,你將從生死桎梏中解脫出來。」
黑指婆羅門才瞭解佛陀放下的道理。
※ 能覺的 “六根(內根)” — 眼耳鼻舌身意,所覺的 “六塵(外境)” — 聲色香味觸法),產生吾人內在的 “六識(覺知)” —「眼耳鼻舌身意」識。六根+六塵+六識=十八界,此即包含宇宙萬物的精神與物質之一切相關現象。
***「放下!」這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吾人有了功名,就對功名放不下;有了金錢,就對金錢放不下,有了愛情,就對愛情放不下;有了事業,就對事業放不下。吾人在肩上的重擔,在心上的壓力,豈止手上的花瓶?這些重擔與壓力,可以說使人生活過得非常艱苦。必要的時候,佛陀指示的「放下」,不失為一條幸福解脫之道!
(摘錄自:星雲大師《禪話禪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