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靜思語 ( 五 ) § 證嚴法師
§ 修行要轉三心兩意為『一心一志』。
§ 面對惡言惡語,也是一種修行。
§ 衣食住行謹慎端莊,是生活的功夫,也是生活的文化。
§ 個性率直,不能當作言行沒分寸的護身符。
§ 原諒別人是美德,原諒自己是損德。
§ 拿他人做鏡子,看到優點,自我鞭策;看到缺點,自我反省。
§ 時時與人結好緣,任何時候都要讓人起歡喜心。
§ 時間可以造就人格,可以成就事業,也可以儲積功德。
§ 時間對智者而言,就如同鑽石般珍貴,但對不會運用的人來說,卻猶如一把泥土似的毫無價值。
§ 根札得愈深,枝葉就愈茂盛,庇蔭也愈廣。
§ 真正沒事做時,是輕鬆不起來的。
§ 真正的大愛是無私的付出,是沒有偏差、私欲的愛。
§ 能日日過著心安而平靜的生活,就是有福之人。
§ 能付出愛心就是福,能消除煩惱就是慧。
§ 能守住本分,扮演好角色,才是真正成功而偉大的人生。
§ 能為別人服務,比被服務的人更有福。
§ 能救人的人叫作菩薩。把握一日的付出,即是一日的菩薩。
§ 當 逆境是非來臨時,心中要持一『寬』字。
§ 除了對人與事必須信實外,論法也一定要合情近理;不可談神通變怪等,令人惶恐的言論。如此才能提高正信的知識水準,引導眾生向善的道路走。
§ 做一個被人需要的人,生命才有意義。
§ 做人圓融,事情才能圓滿,人事圓滿,就表示自己真懂道理。
§ 做世間事,十有八九不能稱心如意,所以一定要以開闊的心去善解、包容他人,去除人我的對立,才不會被煩惱糾纏。
§ 做好事,不在於做多少,只要應該做的,就要去做。
§ 做好事是本分事,並不是為求名,也不是為求利。
§ 做事要先有不怕困難的心理準備,碰到困難才會踏實穩當。
§ 問心無愧心最安,能夠付出、能助人救人,最是快樂。
§ 唯有掃除瞋心,修行慈忍,才能培養善根。
§ 唯其尊重自己的人,才更勇於縮小自己。
§ 從感恩、善解中,可以學習到愛的真諦!
§ 救社會的方法,唯有一樣──『愛』。人心有愛,社會才有救。
§ 教育學生必定要有耐心,就如滴水在石頭上,只要一點一滴持續不斷,再硬的石頭也會吸進水的。
§ 教育學生重在培育『智慧』,而非『聰明』。
§ 欲之所以誘惑人,都是起於一時的貪及一念心的偏差。
§ 清淨無染的大愛,就是智慧。
§ 理直要氣和,得理要饒人。理圓、事圓則人圓。
§ 現在,大家在工作上都很注重『分工』,可惜,忘了『合作』。
§ 現在的社會什麼都不缺,就缺「愛心」,以致許多人受欲念薰染而迷失自己。
§ 習氣 ( 惡劣的 ) 既然可以養成,當然也可以去除。
§ 處順境時得意忘形,遇挫折時抱怨批評,那都是凡夫的心行。
§ 最重要的環境,就是『心』。心若建設得健康,則不論外境如何,都影響不了心。
§ 最清淨的愛,就是智慧;最徹底的智慧,就是慈悲。慈悲心即是清涼地。
§ 尊重生命,是所有人皆應具備的人生態度。
§ 普天之下沒有不可能的事,只要我們用心,就可以做得到。
§ 智慧是從生活、人事的磨練而得來。
§ 發心要發在腳底,走得正、站得穩,不是發在口中,只說不行。
§ 脾氣嘴巴不好,心地再好,也不能算是好人。
§ 菩薩不是土雕木刻的塑像;能做好事,能說好話,能走好路,才是真菩薩。
§ 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慈悲要有智慧,凡事切不可冒險躁進。
§ 感恩人的人,恆被人感恩;愛人的人,恆被人愛。
§ 想在臨事時能看得開、放得下,就得在環境中善加磨鍊。
§ 想要轉凡夫而達聖人的境界,就要隨心教育,時時刻刻自我反省、自我警惕,舉手投足間要自我教育,戒除不好的習氣。
§ 愛心並不單指關懷人等有情的生命;它還包括了愛惜無情的物命。
§ 愛對人生很重要,但要愛得清淨、普遍;若只對少數對象有愛,就會很苦。
§ 愈是不想承擔責任,就會更感受壓力;若提起勇氣將責任擔起來,就無所謂壓力了。
§ 煩惱並非出在別人身上,而是在自己的心;煩惱從心起,也要從心消除。
§ 當人誇讚時,不覺得高興,只認為是應該做的;而受人辱罵時,也不會生氣。如此不起心動念、不動不靜,就是『平常心』。
§ 當今社會人心混亂,不能等到自修有成才做事,必須把握時間去做淨化人心的工作。
§ 當我們幫助、布施予人時,要像走路一樣,前腳走、後腳放,即使做再多好事,也要如手畫虛空,畫過無痕。
§ 誠意的心念,時時都有好因緣。
§ 道德是提昇自我的明燈,不該是呵斥別人的鞭子。
§ 過去所有人我是非的煩惱,此時要放下、除去,趕快建立新觀念,就是「簡單就好」。
§ 寧可布施五分鐘等人,勿欠人一分鐘。
§ 對人要寬心,講話要細心。
§ 對於無常的人生,能不執著來去、生死,就能回歸天真本性,生活才能安然自在無煩惱。
§ 對社會與其擔心,不如化作信心,更要付出一份愛心。
§ 與人、事、世皆無爭,不計較,也不爭誰對誰錯,放開心胸,自然人、事、世皆安。
§ 與人相處猶如對鏡,要鏡中人笑,必須自己先綻露笑靨。
§ 與人無爭則人安;與事無爭則事安;與世無爭則世安。
§ 熱心易發,恆心難持。
§ 窮,作人志不能窮;富,作人志更要富。
§ 學佛不是為了消災解厄,而是要能學得身輕心安,遇事不亂,面對無常能勇於承擔。
§ 學會賺錢沒什麼了不起,學會珍惜時間才了不起。
§ 整體的美,在於個人的修養。
§ 應常自省在歡樂情境中,心念、言行是否正確?應學習在動中不礙內心虔誠的靜。
§ 懂得愛物才會愛人,要先清除心的污染,做好心靈環保,才能做好大地的環保。
§ 聰明的人得失心重,有智慧的人則勇於捨得。
§ 聰明的人處處計較、看不開;有智慧的人寧願自己吃虧,也不願傷害別人。
§ 避免心地長雜草,煩惱必須要去掉。
§ 顧好自己的心念,才能真正愛人。
§ 聽了一輩子佛法,如果在待人接物上,沒有一句自己可以受用,如此的文字相,又有什麼用?
摘錄自: http://penguin0211.myweb.hinet.net/janyan/main.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