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4日 星期二

鹿 湖 禪 踪

 
§ 一刻感動.一生奉行 §   Lavina

    2011213日,定賢法師領一眾佛法同學會佛弟子與法友,前往大嶼山鹿湖覺修寺,參加秀峰禪院大觀禪師主持的〔一日禪修〕活動。
    當天天氣很冷,加上微雨遍灑,生來特別怕冷的我,由東涌坐小巴進鹿湖的時候,就不斷想像寒風下修禪的刺激。車剛到達,已看見禪師和她的弟子在小山下,在雨 中等候著我們;從車上雖然只是匆匆一瞥,但就這一剎那,佛門情誼、招待禮儀、關顧盼望,叫我既感動又慚愧!自己安坐車中還嘀咕寒呀濕呀等等,禪師立在寒風 中等候,卻是充滿喜悅、輕鬆自在。我們一眾後學豈敢怠慢,趕忙在定賢法師帶領下,向大觀禪師恭敬問訊。
    鹿湖實在是個好地方,才走兩步,已覺心曠神怡、神清氣爽,彷彿感受到大自然流淌著的輕鬆喜悅,心情不其然地隨著自然歡欣起來。覺修寺是一間頗大的白屋,明淨光潔,不必刻意提醒,一進寺,各人已肅然正立,準備「尋回自己」、經歷恬靜喜悅的禪修旅程。
    當天禪修的內容有托水缽行禪、靜坐、午齋、念誦禪門清規、分組討論、佛法開示、答問和韓文晚課等。DLG同學對托缽的環節均甚感興趣,一碗滿得快濺出的水,如何穩定地捧著,如托空缽地走呢?我們的經驗中,似乎當放下水缽時,比捧著水缽走時,更易失守(水濺出來)。 托缽時,每一步都是自己的崗位,當我們知道有崗位要守的時候,一定想盡辦法將之謹守;但崗位快要轉變時,我們會提早跳到換崗後的情境,卻未為意現實情況還 未改變,心一散渙,便馬上失守。正如燭火將熄滅前火光搖曳、火星飄動,人臨命終前的辛苦輾轉,也是同一道理。其實此心理現象並非複雜,只是我們在無須動亂 的時候卻浮躁不安,因此自造憂懼苦惱,形成有情生命的通病。這次禪修給我很大啟發,人生無常,轉捩不斷,我們不必常常煞有介事大驚小怪,起始時用甚麼心, 現在也用甚麼心,已經很有幫助了。
    禪的世界很是美妙的。當天雨濛濛,因風景不清晰而心感納悶的時候,禪師一句:「你看這裏,是不是很浪漫呢?像仙境般啊!」的確,用甚麼心看事物,就得怎樣 的心情。我只以雨中諸多不便的心看風景,人就會納悶;禪師看的是自然的融和,心境當下平靜自在。禪師再一句:「你們實在是貴人,給我們帶來這麼多雨水。這 裏沒下雨很久了,井都枯了。」禪師處處以欣賞感恩的眼光看事物,大大小小的事,都讓她看出希望。有希望就有光明,禪師的確臉上生輝,無時無刻,都給我們自 信暢朗的感覺。
    禪修答問中,禪師有兩點,令我印象深刻:一、給自己的心拿定主意。能給自己的心拿定主意,知道作出決定之前,自己的心在想甚麼,人就不會怨苦、不怕惱害、 不為莫明的壓力侵擾。我們經常在煩惱裏頭,絲纏絲,業滾業,卻不往煩惱背後的清明心出發,這是很費力、又愚昧的行為。二、Don’t check。不要天天問為甚麼我不是誰、為甚麼誰比我好、為甚麼他一定要這樣做、誰誰是否在害我……一個人的checking mind太強,被迫害感就更強,不公平感也更強,幻想的不順利、命途的不幸淒酸,令做人處事更落不幸之境。凡事只求盡其在我,莫計較太多;貪心、多心與妄心,最終只會落得悲慘收場。
    大觀禪師一早叮囑我們,這次禪修,不應以有所得著為目標,我們反而應學習能「放下」多少,可是我仍愛抱著禪師的智慧回家!因「明白而解困」的感受實在很美妙,這番感受一定要與更多人分享,讓更多人知道:只要願意,我們是可以從煩惱堆中瀟灑地跳出來的!
    臨離開的時候,雨時大時小,禪師和一眾秀峰禪院師父、師兄們撐著傘一直送我們下山,沿途仍是感恩的說話。回到暖暖的車裏,隔著窗上的霧氣跟禪師揮手道別。 一向以為修禪是冷靜的開發,想不到這次卻碰到禪門護持互愛、關懷和煦的人情味。心下一刻滿載感動,「回歸清明心,留意心清明」,禪師諄諄教誨,弟子定必一 生奉行。
 
 
§ 鹿湖禪踪一天禪修 §         定鴻

    213日早上6時與定賢法師和一些同學,在天台精舍早課完畢後乘車前往東涌車站集合,830分過後大伙兒乘專車向鹿湖覺修寺進發。途中同學們放下俗事,提起清淨心,唸誦《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並至誠敬稱佛菩薩聖號。抵達覺修寺山下時,大觀禪師已冒著輕霧微雨,笑容滿面地歡迎同學們的到來。遠望覺修寺在樹林中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確是個禪修的好道場!大家沐浴於清新的空氣中,感受大自然的純樸寧靜,遠離喧鬧的城市節奏。
    安頓後,我們收攝心情,接著上禪堂禮佛禮師,細聽大觀禪師的開示。禪師提及「合十」的意義:「合二為一,直指人心」;一者,一切諸法。開始托缽行禪時間, 水滿滿的裝於缽內,禪師說盡量不要濺出水來。大家雙手捧着滿水的缽,小心翼翼,全神貫注前行;身心一致的專注,便能漸忘所有煩惱。這是培養清淨平穩的心念 行為,同時不要與別人比較或起分別心;專注調伏內心,不緩不急,隨順而行到終站,這是十分好的練心方法(行禪專注/動中定)
    之後大眾讀誦韓文《心經》;靜坐前禪師指導同學們的正確坐姿和呼吸方法。禪師介紹用腹式或丹田呼吸,這樣會較不受外境影响,相信大部份同學在靜坐時,都享 受到那種恬靜和悅。隨著時間之默默流逝,開靜的拍竹聲響起,同學們要從靜出動了。到了供佛午齋時間,秀峰禪院的師父和同學們已準備好精美的午餐。午餐後小 休片刻,寺外仍冷雨綿綿,清脆的水滴聲,遠望山巒煙雨迷濛,如蓬來仙境般的畫像,近看小橋流水,林木青翠,古樹參天…..,詩一般的美,融入大自然的懷抱,像是心靈重生!
    靜思人的慾望循環不息,科技其實不能改變自然法則,人以為能夠操控自然、主宰命運而獲得自由,但若繼續無止境的貪婪、自私與自大,最終逃不了自取滅亡的命 運!沉醉於物質的享樂,只會導向靡爛的人生;人的良知不斷被侵蝕,都是由於縱慾、放逸、貪瞋和愚痴。若要離苦得徹底之樂,人必須學習克制妄心、知足和培養 慈悲智慧;改善命運,要從學佛修行開始。
    竹聲響起,從沉思中醒過來,跟隨大觀禪師誦讀《禪門清規》和聽禪師的解說。大眾隨文入觀,思惟其守持律儀的意義;之後再度靜坐禪修。靜坐後,秀峰禪院和DLG同 學分組討論,交流心得;同學們都全情投入,意興盎然,各自發表個人感受與得著,最後由組長代表組員與全體學員分享。之後是佛法問答環節,由大觀禪師和定賢 法師回答同學們的提問。感恩禪師和法師的慈悲,使同學們能夠多聞佛法,如理思惟,增長學佛資糧。答問後是美妙的韓式晚鐘,再讀誦《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整 天禪修結束後,師父們與大眾合照留念。末了,帶著一點依依不捨的心情,乘車返回煩囂的鬧市。
 
 

§ 鹿湖禪踪禪修感想§   薛嘉倫

    今次我可以參加這個禪修活動,首先要感謝我的姐姐Alice給我這個機緣。事先我沒有想到能參加這個由秀峰禪院與DLG合辦的禪修體驗,只是她臨時有事不能參加,我才代替她去參加這一日禪修。
    當天早上,我遲了起床,本來已校好起牀的鬧鐘時間,但被吵醒了又貪睡下來,結果還是遲到!幸好師兄們很好,都在等我和沒有責怪我。我們一行四十多人,分兩 部出租的小巴士直駛去鹿湖的覺修寺。沿途都有微雨和霧,好像進入了仙境一般,加上陰暗的天色,份外清冷;但感覺大嶼山是一個修行的好地方,就算是這種天氣 亦似是一個好的開始。
     當我們到了覺修寺的山下時,大觀禪師等前來歡迎接我們,我覺得禪師份外親切。彼此慰問後禪師帶領我們上山往覺修寺,進入寺內安頓好隨身物品,我們便準備迎接一天洗滴心靈的禪修活動。
    DLG與 秀峰禪院的師兄們一起分成四組,我屬於第四組組員。第一個活動是捧水缽經行,大家很有秩序和安靜的排成一字隊形,從一端接過盛滿清水的缽後,便雙手捧著它 跟著師父或前面的師兄慢慢行,最終放在另一端的桌子上。其他的師兄都很專心,眼望著缽子,小心翼翼的將缽子運過去。我沒有留意缽裡的水,眼直望缽子要放到 終點的那張桌上,只偶爾望望水在缽中的流動,心想:「不知道有沒有掉下水呢?像是玩遊戲似的。」事後分組討論時,大家各自發表心得,都覺得托缽是最難忘也 是最有趣的一節。禪師講解托缽經行的目的,就是訓練我們專注、定力和平常心;當這三個元素齊備的話,我們自然便會安穩、不受外境的影響而變得自在,那是一 種身心放鬆、自然的狀態。其實我是忘記了禪師當日所說的細節,只是盡量將記得的經過,用我的方式表達出來。
    我們托完水缽行禪後,便返回樓上的禪堂靜坐,當時氣氛寧靜安祥,令人份外舒服,唯一遺憾的是「天不造美」,整日下雨,我們未能夠去附近的樹林靜坐經行,如 果能夠在一個天氣晴朗,風景優美的樹林打坐的話,那就十分美滿了!靜坐完後,我們一起上供和享用午齋。一切都很暢順,雖然偶爾不太滿意自己的表現,我還是 很享受這禪修的過程。用完午齋後,大家收拾好碗筷,然後男女眾分開,作午間休息。
    休息過後,大觀禪師帶領我們一起讀誦秀峰禪院編的《禪門清規》,讀了一遍《清規》後,有師兄提出疑問,為甚麼有「貓兒喵喵叫,狗兒汪汪吠」的描述?聽禪師 解說後,知道那是比喻「禪的智慧和境界」。對我來說,有些地方實在太深奧了!大觀禪師又談到她的修學經歷,原來她曾經學習和接受過不少禪門大德的指導,真 是福德無量!
    我們靜坐了一會後,由大觀禪師和定賢法師主持佛法答問環節,最後大家唱誦韓文版的《大悲咒》晚課。完成這一天的禪修課,我們來個大合照,禪師又請我們吃甜品,真是充實和幸福的一天!


  


§ 從鹿湖泛出的清明心 §    定如

    在大嶼山工作過幾年,卻從未聽過鹿湖這個地方,想必是每天的營營役役、有形無形的競賽充塞了往返工作間的路途。以往坐在令人暈眩的公車上只會告訴自己快快 爭取時間休息,那有閒情看花草樹木?偶然遇上攔路的野牛,歸心似箭的我還會活像牧童一樣遙遙地在心底裡施展趕牛神功。我就是這麼活生生的一個都市人。

    人生的風霜令人成長了,故地重遊,想必另有一番滋味。看著窗外的風景,心裡在投射著鹿湖的美—那標緻得如仙境一樣的名字,該有個清幽的湖、活潑得如脫角鹿的連綿山嶺…..,想得自己也著了神,如要入定,美好的事情和景物該是個最好的引子吧!

    寒寒濕濕的天氣,是給後學們一點考驗嗎?滿有習氣的我又想叫停惱人的雨點,好讓大家能坐禪於叢林中吸取靈氣。刺骨的寒風從禪堂窗隙竄進來,似要窺探禪的究 竟!坐在窗邊的我,散漫的目光不斷在尋找湖和山的蹤影;煙霞卻要跟我玩捉迷藏,把我想像的美景掩蓋起來。禪堂整潔的地席、令人窩心的白毛巾,在莊嚴的佛像 前有序地排列。大觀禪師和暖的笑容,溶化了我的焦急和失望。

    一陣又一陣的沙沙聲,把我從禪坐中喚過來;「不可能是雨聲吧?要不然暴雨訊號也快要掛上了!」 心 裡一邊想著,原本跟隨禪師指示的半開合眼簾好奇地張開,腦袋霎時閃出以往在大嶼山工作時遇上水災的狼狽景象。大觀禪師卻說:「閒事莫管!」什麼叫閒事,與 自己有關的也叫閒事嗎?從少至大師長不是教我們多抱好奇心、多探究身邊的人與事嗎?好奇心不是生存的技倆嗎?心裡實在不明所以。

    還是快快的、緊緊的閉上眼睛,把與外景連接的神經關上,杜絕一切的紛擾吧!剛開始學佛的我,常處於分裂的狀態,平日生活於煩囂的都巿裡,思維舉止是個不折 不扣的都市人,參拜讀經禪坐時,卻似滿有調控能力地把自己從外景抽離,自以為這就是禪!大觀禪師叫我們半開合眼簾,或許是要我們知道,禪不是把六根消除, 因為這麼被動的禪修方式,根本不能駕御我們野性的心。半開半合的眼簾,正好為我們製造了平台,讓周遭的資訊依然流入,卻學習不作恆常的過濾和分析。做自己 心的主人,少管外間的瑣事,自能找到內心的淨土。

    對!下雨又與我何干?雨停頓後可以是燦爛的陽光、驕美的彩虹,或是下一場更兇恨的雨。 雨, 可以為鹿湖去旱,卻又可以為遊人帶來不便。雨並無善惡,更明顯不是衝著我們而來,它只是平常的來,也會平常的走。人生的暴雨也是變幻莫測的;生命、情感要 流走的話,渺小的人又如何能捉得住呢?學佛的人常說抱平常心便可得清明心,但事情來到總會觸動每一顆神經,平常心又被打回原形,猶如脫韁的野馬。

    靜聽大觀禪師的開示,心裡恍然大悟,明白所有的名相皆是人以概念冠上的, 陽光的「燦爛」,彩虹的「驕美」,雨的「兇恨」…..,以至人的「醜惡」和「美善」,所有的感覺,皆由自身以往的經驗累積下來,卻像污雲一樣遮蔽了我們的清明心。人雖非草木,誰屬無情?但若能嘗試放下這些名相概念,減少「喜歡」「不喜歡」,下雨便提傘,感到冷了便多添衣物…..,如此簡單便能與大自然相應,達至禪師所說的「回歸自性」吧!

    試問誰個沒有煩惱?執於「煩惱」二字,每天只會被大石般的苦牢牢的壓著。禪師卻讓我從另一個角度去看「煩惱」;在苦的旅程中,想解困的人走進了倔頭巷,發 現故有的思維令自己進退失據,自然會誘發「觀照」。雖然我仍未知道「觀照」的境界如何,但著實「煩惱」只是一個感覺,會來亦會走。放下這擾人的名相,憑藉 不畏苦的心,在倔頭巷的盡處,或許能找到昇華的去路。

    看來,攔路的不是可憐的、被人遺棄的牛羣;不能入定,也不是因為煙霞而大煞風景。若然沒有大觀禪師慈悲的提示,我定必是在托缽時只顧盯著別人而調控自己表 現的那個!以為歷劫人生的風霜就必得解脫,其實是自欺欺人,自性的清明心依舊被傲慢和愚癡的心障住了。世間患此心病的人比比皆是,禪師提醒我們助己也要助 人,「學佛要老實,不求特別」—願大觀禪師的良言在心中根植,紮實地在菩提道上一步一步的進發!

    午後煙霞稍稍減退,青蔥的草兒、薄薄的一片雲海,如油畫般的美景…..。定賢法師和大觀禪師滿載智慧的開示…..、用心誦讀和感受韓文《大悲咒》…..、 秀峰禪院同學們無微不至的關顧…..、又甜又暖心的糖水…..、寒風中師父師兄們給後學難忘的送別…..;只此這一天的參學也蕩氣迴腸,變幻莫測,更何況是有喜又有哀的漫長人生旅程?既然言語未必能表達對大觀禪師和定賢法師的感恩,後學們還是從身、口、意的淨化,去實踐禪師和法師的教誨吧!







§ 鹿湖禪踪一日禪 §    伍秀嫻

    今次的禪修活動是由秀峰禪院和佛法同學會一起合辦,我們很幸運能邀請到大觀禪師擔任是次活動的導師,同時讓我們靠近大自然、一嚐鹿湖覺修寺的禪味。在日常 繁忙的生活中,難得找到那種「心無罣礙」的輕鬆自在,從而開啟點點的智慧;這次禪修,無論是動或靜的環節,也能讓大家感受到一種特別的覺知大 觀禪師常提及的「清明心」。我報名參加是次禪修,是抱存著一種好奇的心態,再加上可以接觸大自然的森林環境,遠離平日所面對的喧嘩鬧市和繁忙的工作。能夠 享受這種未曾有過的寧静禪修經驗,真是一個很特別的因緣和合!非常感恩在活動過程中,得到大觀禪師和定賢法師慈悲的開示,另我更深刻的體會到,佛法與禪 修,是提昇精神和生活質素不可缺少的工具;當然亦要感恩其他師父,以及籌辦這次活動的義工同學。

    213日的上午,氣溫逐漸下降,冷風撲面而來;聽天氣報導,還會有零散的驟雨,但心情没有被這些不良的天氣報告影響。穿夠禦寒衣物,趕赴DLG達集合地點東涌地鐵站後,先向組長報到,距離出發時間還有15分鐘,法師及同學們的愉快心情,在面上表露無遺,閒談間彼此的風趣幽黙,一掃生活中的憂悲苦惱......

    因入覺修寺山路狹窄的緣故,我們四十多人分成四組,登上兩部租賃的細巴士前往目的地。開車不久,定賢法師帶領我們做簡單的早課:首先,三稱「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 然後誦《心經》三遍,三稱「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念懺悔文「往昔所做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佛前皆懺悔」,接著發四弘誓願 「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最後,誦迴向偈「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早課完後, 由隨團的覺修寺同學,為我們簡述一些注意事項;不久我們便到達了目的地鹿湖覺修寺山下。

    在車上,便遠遠看到大觀禪師和其他法師在路邊等候著,令我們感恩慚愧!自問何德何能,要令法師久候?!這位資深有名的禪師,完全没有架子,謙遜的態度、和 藹可親的笑容,真個是大善知識!下着微微細雨,大觀禪師體貼地帶領我們沿着小徑步上覺修寺,沿途環境幽靜,薄霧時而籠罩樹林,景物像仙境般映現眼前。

    到達覺修寺門口,各人先按自己名字的編號擺放好鞋衣物品,然後分兩批有秩序地上大殿(禪堂)禮 佛禮師。大觀禪師先為我們作了簡短的開示,休息片刻後首先開始托水缽經行的環節;原本計劃在森林步道經行,但由於下雨,改為在室內有蓋的空地進行。同學們 一個跟一個沿著目標慢慢前行,每個人都很小心、專注,恐怕缽裡的水會溢出,我亦隨着前面的步伐,一步步前行,心裡不禁有點緊張,但總算順利完成。接著,就 是坐禪,由大觀禪師帶領大家用韓文讀誦經文及指導坐禪時的正確姿勢;靜坐後上供佛菩薩,然後享用自助式的午餐。宗下穿衣吃飯,行住坐臥,語默動靜,原來也 是禪修的下手處。禪師秉承韓國禪風,午齋前,叫我們洗淨雙手;盤坐用餐後,倒暖水於碗中用手指將碗清洗,然後將水喝掉!這就是要破我們的無明和染淨的執 著,不要為了喜歡與否而作取捨,心不可以執着於任何的境遇;整個吃飯過程,洋溢着温馨的禪味。飯後有一小時的休息時間,之後由大觀禪師帶領我們誦讀《禪門 清規》及作開示,再進行大約半小時的坐禪。最深刻的開示,是禪師非常强調修行人千萬不要有分別心,因有了分別心,就會起貪、瞋、癡;我們最重要是能夠分辨 善與惡,但不要去執著善與惡。從開示中,我得到不少的啟發,它像指南針,指出了平時修行人最大的通病。

    另一環節是與覺修寺的同學一起進行分組交流,大家都表達相同或不同的心得和感受;約半小時的討論後,每組各派出一位代表,歸納和分享組員們對當天禪修的體 驗。我們得知,覺修寺每年都會定期舉辦一些禪修活動;從禪修中使我領會到,在學佛過程中,必須要有明確的目標,但不要太在意成敗得失及急功近利,更不要與 別人比較,無論是有學識或没有學識,只要持續一顆堅定、永恆、清澈的心,就能開啟自己的智慧,到達彼岸。正如不同的動物發出不同的叫聲,没有所謂正確不正 確的聲音,眾生皆可成佛!接着由同學們發問,請大觀禪師和定賢法師作答。晚鐘響起後,我們用韓文讀誦《大悲咒》,一天禪修就此圓滿結束。大家有些依依不捨 的感覺,一起拍照留念,留下一點痕跡......

    約下午5時半,我們離開覺修寺;雖然仍下着雨,但師父們仍很慈悲地送我們下山坐車。大觀禪師親切的笑容,給人歡喜心,也是後學們在修行路上,所應精進學習的一門學問!除了禪修外,今次可謂得益不少......!

 
 


§ 活出禪的真諦 §     定振

    一個下著雨的寒冷清晨,定賢法師帶領佛法同學會的同學和法友,來到大嶼山鹿湖覺修寺,向大觀襌師學習襌修的方法。
    到達覺修寺時,禪師和師兄們面帶笑容熱誠地接待我們。寺院和周圍的環境都很清幽整潔,下雨令空氣更加清新,處於這種地方,身心的壓力和緊張頓然放鬆開來。感受到師父們的用心教導、師兄們體貼與悉心的安排,成就了這次禪修活動,真的要向他們好好學習。
    禪修開始了!在大觀禪師的帶領下,我們每人捧著一個盛滿水的缽慢慢地經行;我想這應該跟駕車的原理相似,應專注在前方,不要被其他東西分散注意力。但當我準備把缽放在終點的桌上時,還是心有所著,過分刻意將意念放在缽上,差點把缽中的水翻瀉。
    這訓練讓我體會到學佛修行,須放下妄想、憂慮和攀緣心。正如《心經》所說:「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我們應時常提起正念,活在當下,不要緬懷過去,亦不必牽掛將來;不用太介意一時的成敗得失,隨順因緣好好地生活、修學,身心便會安樂自在。
    吃完午齋,大觀禪師教導我們用少許暖水,以手指洗淨自己用過的碗,然後將洗碗水喝下肚裡。當時禪師沒有說什麼,我想著這做法有什麼意思呢?與禪修有何關 係?後來禪師開示,大意是說我們總是執持自己的成見和觀念,例如常預設或執著某些事物是好是壞、是垢是淨等等,便不能如實地觀察事物,人我是非的分別心便 因而產生;其實那只是自己的虛妄知見,並無實體。禪師的開示,真個是「當頭棒喝」啊!
    「世尊初成正覺,歎曰:奇哉!我今普見一切眾生,具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別行疏鈔(選錄)》卷一)所以,若能去除自我的妄想偏執,清淨自性便會顯現。
    還記得禪修的時候,大觀禪師開示了一句:「不要相信自己的心(妄心/世俗知見)!」我們的心總是隨順習氣,妄念紛飛,隨境所轉,生起許多不必要的煩惱,繼而造流轉生死的業,不得解脫自在;那都是因為妄想執著,被妄心所騙之故。
     定賢法師經常提示我們,須奉行佛菩薩所教:「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即是老老實實勇猛精進修行八正道,以智慧之光照破無明黑暗,這便是對治生死苦惱的不二法門;同時應用心參究世尊於《金剛經》所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般若大法。
    這次禪修就像為心靈充了電一樣。離開道場之後,能在日常生活中體驗出禪的真諦,才不枉禪師與法師的教導!



 


§ 在覺修寺禪修一日 §    Heiton Ho

    覺修寺位處大嶼山深山中,環境清幽,遠離繁囂。我懷著期待的心情,在這一天一起和佛法同學會的同修們,一行浩浩蕩蕩前往寺中禪修一日,感受不一般的禪修體驗。

    一開始大觀禪師開示說:「入此門內,莫存知解。」這句說話深深的與我產生比較大的共鳴。為什麼呢?那就要從一年多前說起了。

    一年多前我剛剛開始研習佛學,那時我很積極看經書,尤其是《楞嚴經》、《心經》、《六祖壇經》等,大大小小的佛法講座我都有參加,其中學了不少佛教義理、 名相等等;同時也嘗試在生活中以佛法應對各種事物,默默地修行起來。一段時間之後,心裡浮現各種習氣和念頭,由於觀照功夫的漸進,念頭被自心容易察覺了。 日子一久,這種察覺的心慢慢越趨明顯,出現的各種習氣和念頭沒錯是會被察覺了,但總是感覺不自在。當時就問自己:「學佛法不是為了可以解脫嗎?為什麼現在 反而不自在?」這樣經過幾個月之後,漸漸不再看經書,佛學講座沒去,就不知不覺間回復學佛法之前的生活和心態,唯一的不同就是之前學的佛理還深深的印在心 中。

    這樣經過大半年之後,開始慢慢發覺了一些改變。生活中出現的一些習氣和念頭等等,雖然再沒有刻意生出察覺心,但因為悟了的佛理是不會白白消失的,所以還是 清清楚楚的呈現出來。但我不去刻意察覺它,也沒有刻意想著它的不對,反而就是它了無痕跡的來,就讓它了無痕跡的去。不去再想, 也不去再做。生活中的習氣和念頭等等也慢慢隨之減少。

    「入此門內,莫存知解」,意思就是不去思維分別,讓所有事物隨緣發生。(定賢按:「莫存知解」亦指莫存「虛妄分別心」,即去除「我、人、法」執。)因此大觀禪師這一個開示,配合我的學佛歷程,才產生了這樣的一個共鳴。之後再經過大觀禪師和定賢法師的開示下,終於開始明白和感受:《六祖壇經》中「常應諸根用,而不起用想,分別 一切法,不起分別想。」及《金剛經》中「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佛理。其實這兩段經文說的都是一個佛理。簡單來說就是不要有分別的心去看內外的世界,不要有分別,不要有看(不作實有實無想); 就這樣簡簡單單的讓自性隨緣起用。千萬別像我之前學佛的歷程那樣,念頭來了,就生出一個念頭來看著它,還思維它的不是,你說是不是很冤枉,多不自在。念頭 來了就由它去,習氣來了知道後就停止,不去糾纏;一糾纏就是有所住。日子一久,念頭、妄想和習氣自然會減少,因為觀照的功夫慢慢起作用了。

    那是不是學佛的人,都應該減少思維分別或者完全改變平時的生活模式呢?不完全是。因為佛性是活潑的,它可以有念頭,可以有思維,可以有甜酸苦辣,包含天地 萬物。不然,你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嘗到的、摸到的和想到的等等是甚麼?生活習慣可以有一些微調,但不是去顛覆,慢慢減少習氣就是。聽起來好像很矛 盾,其實不然。譬如說,一個人他抬頭望天,看到一片藍天,覺得天氣很好,知道是一個好事,然後又低頭繼續忙他的事;但唯一的分別就是說,他沒有起念頭去分 別今天藍天好,還是昨天的藍天好,藍天來了就開心。而且最重要就是他沒有留戀這個藍天和想著它怎麼好,沒在心中留下一點痕跡,而是繼續忙他的工作。這就是 《六祖壇經》中說的「分別一切法,不起分別想。」以及金剛經中要求的「無所住」。讓自性隨緣起用就是啦!

    當然,以上只是簡單介紹一下我學佛修行的一點心得,以及利用這樣一個例子來說明兩段經文的意思。修行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時間可以是數不盡的大劫,但定賢 法師講得很好,學佛法就是要有無比的信心,才可以無往而不利。大家知不知道寺院中的主殿為什麼叫「大雄寶殿」?大雄所指的就是大勇的意思,有了正信,才可 以果斷勇敢的修行。跟貪、嗔、 癡、 慢、 疑等等斷絕一切關係!

    最後,我要十分感恩兩位師傅的開示,以及秀峰禪院和佛法同學會,通力合辦這樣有修行體驗的禪修活動。整個禪修過程都在祥和的氣氛中進行,令大家法喜充滿。願各位早日成菩薩成佛!阿彌陀佛!




 

§ 鹿湖禪踪.參學後記 §    JoJo

    一個寒冷及濛濛細雨的早上,並沒有影響我參學的心情。在東涌集合後,登上由覺修寺為大家安排好的專車,一行四十多人在定賢法師帶領下向大嶼山鹿湖覺修寺進 發。到達覺修寺山下,主持大觀禪師等已在那兒等候我們;大眾向禪師感恩問訊後,笑容滿臉的禪師引領我們上覺修寺;在秀峰禪院的師父、師兄們悉心的安排下, 同學們安頓好便步上禪堂;剛進禪堂,即有一種莊嚴、寧靜、安祥的感覺。

    開始時大觀禪師及諸位法師帶領我們讀誦《心經》及坐禪,由於整天都下著雨,森林坐禪和經行未能按流程進行。托水缽行禪,便改為在寺內有上蓋的空地進行;在此行禪中,同學們都有不同的體驗和領悟。接近上午11時半,開始上供及午齋。這趟禪修用齋的儀規,除了要保持專注和安靜,更要在進食完碗內的飯餸後,要用暖水及手指把碗內洗淨,然後將水喝下!這是要對治自我見解的執着,因為我們平時常會覺得手是不淨的,雖然用餐前我們已洗淨雙手。

    午飯後我們有一小時的休息。之後由大觀禪師帶領讀誦《佛門清規》、開示及答問。有同學發問:禪的要義是什麽?大觀禪師開示的大意是:禪是要學習活在當下。 例如我們合十,當下就是右手跟左手融為一體,當兩手分開後當下即空;就好像看見樹木、天空或種種事物,都是妙有真空。我們要學習放下自我和見解的執着,心 要了了分明、覺醒、清淨;心若能常存此正念,就可以續漸減滅生活上的壓力。

    大觀禪師開示(崇山禪師)「不知法門」:在娑婆世界中,每個人都向外尋找快樂,可是很少人會照顧內在的真我(自性)。如果誠懇地從心底不斷地思惟:「我是誰?」可能不久便能達到斷絕思惟的階段,這稱之為「不知」(Don’t Know)。禪就是要時刻保持這個「不知的心(清明心)」,無論何時何地,行住坐臥,語默動靜,都不可間斷。(定賢按:這類似漢傳禪門大德之「參話頭,起疑情」禪法。)

    禪就是要明白「究竟我是誰?」這一點很重要,當找到這答案時,已接近生死的解脫。如何了生脫死?首先要有清晰的人生方向。為什麽要修禪?為甚麽每天要吃飯?都要找出合理如法的答案來!放下所有世俗的知見、條件()和 情境,每一刻只是隨順因緣去做;當主觀、客觀的對立消失,不起內外分別,進而內外融和,體悟到眾生平等無異,就是菩薩精神。當萬緣放下,便能心如明鏡,能 如實「照見自己」;紅色出現時,明鏡反映紅色,白色出現,反映白色。有人肚子餓,就給他食物,有人口渴就給他水;一切所見到、聽到、嚐到、觸覺到和感受到 的事物,都會非常清楚。天空是藍色的,樹木是綠色;鹽是鹹,糖是甜;貓兒喵喵叫,狗兒汪汪吠;所有事物還他本位,發現自己也在真理當中。那麽如何才可以應 用真理於人生?在每一刻,要察覺正確的環境、正確的關係和抉擇正確的取捨。當肚子餓,你會怎樣做?如果別人肚餓,你會做甚麽?你會在哪裏拋垃圾?很多人都 明白很多道理,但當這些簡單情境出現時,人們並不一定知道「正確的做法」;「平常心」(如實觀照起用),就是正確的運作。

    傳統的禪法是直接和純樸的,禪修可去除我們平日因「執着」而引起的妄念、我見或錯誤的判斷。沒有妄念,我們能更清楚覺察。當我們能實踐這種簡單而無執着的生活時,禪就生起作用,充實美滿我們的人生,並且發我們的慈悲與智慧,積極和適切地服務眾生。

    在分組討論禪修心得的環節時,很多同學對托水缽行禪特別有感覺。在我的組別中,秀峰禪院的初心師兄和性道師兄跟我們一起分享,同學們大至領悟到:這是學習和培養定力與信心,專注前行的路,同時亦要放鬆,just do it(專注目前,活在當下,息攀緣妄心。) 下 午靜坐的時候,外面的雨越下越大,呼吸和雨聲似乎融為一體;隨着晚鐘的敲響,提醒我們晚課的時間到了,由初醒師兄當維那,師父們帶領我們讀誦韓文《大悲 咒》,感覺很特別。最後是大觀禪師與定賢法師答覆同學問題的時段,法師提醒我們要時刻保持正能量,生活和修行要學習化繁為簡,並相信自己都可以有清淨和覺 醒的心。

    崇山禪師的禪語:「善惡元無性,聖凡是虛名,門前寂光土,春來草自生。」崇山大禪師是國際觀音禪院的創辦人,亦是秀峰禪院的祖室。秀峰禪院是國際觀音禪院第一百一十所分院,於1992年成立,1995年在香港註冊為非牟利慈善機構。禪院的宗旨是「上求菩提、下化眾生」,以坐禪共修及參公案啓發智慧,證入正確人生,自利利他,行菩薩道。(錄自:崇山大禪師著《禪如是》)


 
§ 一切唯心造 §    定雄

    熱切期待的禪修日子來臨了!我帶著「假期早起反應遲鈍」的疲態和倦容出發前往東涌,與定賢法師及其他師兄們集合,乘車邁向大嶼山鹿湖區的覺修寺。當天並不是風和日麗、陽光普照的日子,而是低於攝氏10度且常下著寒雨;雖然如此,我卻很喜歡這種天氣,反而心曠神怡地迎接這一天的參學!

     到 達覺修寺山下,大觀禪師已帶著慈悲喜樂的笑容歡迎我們。感激禪師和一班善心、積極、準備充足的師父和義工,在他們悉心的安排下,我們很快便安頓下來並開始 禪修活動。大觀禪師給我的印象是一位樂觀,事事隨心,並且有無限魄力的禪師;在她的開示中,知道她學佛的歷程殊不簡單!偶爾從禪堂望出窗外,聽雨打落屋簷 和樹木時的聲音,加上迷濛的山林景象,令人更享受那種意境,很羨慕有緣能在此清幽環境學佛修行的師友!

     靜 坐的時侯,我不斷努力運用「數息觀」去放鬆自己,大體上都可以做到坐禪的基本要求,儘管當天的效果並不算是最好,這大概是由於腰部的不適吧!不得不提的, 當然是托水缽行禪的練習,大家都十分喜歡和欣賞這個環節,我亦不例外。在練習過程中,各人的想法和心思都有所不同,有的全神貫注地觀望著滿缽的水會否瀉 出;有的一步一步、小心翼翼;有的擔心最後放下缽時水才瀉出,以致功虧一簣;有的會欣賞水在缽內的動態等等,心態和動態真是不一而足。其實,只要我們盡心 盡力去做任何事情,「水瀉出與否」又有甚麼大不了呢?當面對任何喜、怒、哀、樂、愛、憎、欲望時,我們用甚麼心態去對待它,都會有不同的果效。忽然間,我 想起了聖嚴法師的開示:「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禪修活動將結束時,末學向大觀禪師祝好,禪師忽然對我說:「你看來白淨了啊!」當時我感覺有點奇怪,但並沒有深究,只點頭說了一聲多謝便走開,一心以為或 許禪師認錯了人;後來始終想求個究竟,便大膽問禪師何解會有這樣的說法。禪師說觀察到我上午來的時侯是沒精打釆的,到了禪修活動完畢就有了一些「變化」! 經過一天的禪修,我有說得出及其他說不出的感受和得著!我藉此感謝大觀禪師、定賢法師、秀峄禪院各位師父和師兄,以及協助籌辦這禪修活動的DLG同學!祝各位福慧雙增、法喜充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