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禍天災熾盛的年代 § 釋定賢
有同學問:請從佛法的角度,剖釋及化解近日被揭發的「賣豬仔」事件之方法;以及在末法時期,當世間日漸混亂時,應如何自處?
答:人口拐騙販賣的事情,是古已有之的罪行,現代更發展成為跨境或國際性的不法勾當,而且更有組織性、規模更大、牽連更廣、更科技化和手法更為狡猾,殘暴無情。
近日在港台熱發的「賣豬仔」事件,據新聞報導,為金錢利益涉及黑幫、黃賭毒、黑工、綁架勒索、貪污受賄、網絡詐騙、摘賣器官和性侵虐打殺等罪惡,所涉地區是柬甫寨、泰國、緬甸、越南;被誘騙的受害者,主要是香港和台灣求職和搵錢心切的青中年人,相信還有不知其數的外國受騙受害人,在其他地方或有相同的遭遇,只是這時未被廣泛披露報導。
在佛教的經論中,有描述在末法時期世間的「刀兵、飢饉、疾疫」等慘況:「爾時眾人,無有正行,不如法說,邪見顛倒,具足同行十不善業.... 各生毒害殺戮之心;天不降雨,以無雨故,世便飢饉;流行癘疫,致使多人得病命終」(《起世經》) ;「人為非法貪染污相續,不平等愛映蔽其心,邪法縈纏瞋毒增上,相見便起猛利害心....各逞兇狂互相殘害....諸過失故,天龍忿責不降甘雨,由是世間久遭飢饉,既無支濟多分命終」(《俱舍論》);「正教衰薄,民無正行,以漸為惡,其壽日減....人壞佛教,無復孝子,六親不和,天神不祐,疾疫惡鬼日來侵害,災恠(怪)首尾,連禍縱橫」(《仁王般若經》);「遠離真實及諸智慧,恒造惡業....受種種苦,刀兵飢饉風火疾疫,飄溺焚燒,冤家非一,眾苦聚會,逼迫酸疼,一切暴惡,自作自受」(《妙法聖念處經》) ......
這些經論的描述,與我們現今的世間情況十分相似。這許多人禍天災的原因,經論中早有提及,主要是人們的貪、瞋、痴、慢、疑、不正見和自我功利的心識日益熾盛,引發造作「十不善業(十惡業) 」:「身三」----殺生,偷盜,淫亂;「口四」----妄語(詐騙損人利己),惡口(漫駡毀謗),兩舌(搬弄是非,挑撥離間),綺語(不正語言邪說);「意三」----貪、瞋、痴。造了十惡業的因,自然就會招感各種人禍天災的惡果:黨同伐異弄虛作假,人情冷暖互相讒害,功利不仁奢侈浪費,黃賭毒盛民不安寧,暴惡鬥爭戰亂頻繁,生化核大殺傷武器擴散、政治暗殺恐怖襲擊、破壞生態污染環境;氣候暖化反常、疫病流行病毒變異、旱災饑饉地震海嘯、風火水災泥石流等問題......。總而言之,天災不離人禍,人禍不離天災!常行十惡之人,無論當生命運如何,死後會轉生惡道,仍須受各種惡報,如《起世經》說:「因此命終,並墮惡趣(鬼、旁生、地獄),受地獄苦。何以故?以其相向各生殺心濁心、惡心無利益心、無慈悲心無淨心故。」
由此可知,近期的「賣豬仔」事件,主要是人類所犯的「十不善業」之縱合罪行,由於自我邪見充斥,人心變惡,貪、瞋、痴、慢、疑、不正見熾盛,廉潔羞恥慚愧反省之心漸弱,反映整體人倫道德趨向敗壞;若不適切反省改過,恐怕天災人禍的發生會更多和更嚴重。化解和自處之法,誠如唐代法琳法師在《辯正論》所言:「五戒十善(註1)為正治之本矣。又五戒修而惡趣減,十善暢而人天滋;人天滋則正化隆,惡趣衰而災害殄(消失)。《正法念經》云:『人不持戒,諸天減少,阿修羅盛;善龍無力,惡龍有力,有力則降霜雹,非時暴風疾雨,五穀不登,疾疫競起人民飢饉,互相殘害。若人持戒,多諸天增,足威光,修羅減少,惡龍無力善龍有力;善龍有力,風雨順時,四氣和暢,甘雨時降,百穀稔豐,人民安樂,兵戈戢息,疫疾不行』」
法琳法師在《辯正論》提出的基本解救方法,正是佛教所提倡:「戒為無上菩提本」的原理。戒,梵語śīla尸羅,是行善去惡、清涼安穩(解脱苦惱)之意。菩提,梵語bodhi,是覺、知、智慧之意。覺知什麽呢?是覺悟「宇宙人生真理、滅苦之道(方法)」。宇宙人生真理就是「因緣果報」的真實道理;滅苦之道就是佛教的「八正道、六波羅蜜」(註2),亦即「戒、定、慧」三無漏學(去除煩惱之修學)。為何戒(五戒十善等)為滅苦的根本呢?因為戒是善法之源,同時亦蘊涵定和慧的原素,所以有「因戒得定,因定發慧」的說法。有戒定慧的力量,就可以減滅世間「刀兵、飢饉、疾疫、地水火風災」或各種人禍天災之苦難;同時戒定慧亦是修行出世間(出生死輪迴苦惱)的佛道正法。
從大乘佛法的修學而言,要徹底離苦得樂,皆大歡喜,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是「發菩提心,行菩薩道」;而菩提心和菩薩道的主要原素是「慈(予樂)悲(拔苦)與智慧」。所謂「慈悲沒有敵人,智慧沒有煩惱」,有情(眾生)無情(物質性)的世間,都是關係性或因緣果報的存在(或消失),因此「眾生的心識清淨,語言行為自然清淨,國土亦會清淨祥和」,反之亦然。不管在任何時空、善人惡人,對眾生善,會招感善報;對眾生惡,會招感惡報。這因緣果報的真理,亦名因果律,是貫通無盡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世,稱之為「三世因果」;所以《大寶積經》云:「假使經百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佛法不離世間法,從一般人能感知的現實世界而言,自處亂世與滅苦之道,依然是「正信因果,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對父母盡孝,尊師重道,奉公守法,培養「仁、義、禮、智、信」的心念與行為,常行反省,有錯懺悔改過向善,對眾生慈悲包容忍耐,以智慧抉擇「合理,合法,合情」而行事;賣斷「貪、瞋、痴、慢、疑、不正見」的自我惡習「豬仔」,即無後患。
註1.「五戒」:不殺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包括不濫藥和不服用毒品)。佛家的五戒,亦即儒家的「五常」:仁、義、禮、信、智。「十善」:身三---不殺生,不偷盗,不邪淫;口四---不妄語、不惡口、不兩舌、不綺語;意三---不貪、不瞋、不痴。
註2.「八正道」:正見、正思、正語、正業、正命、正勤、正念、正定。「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