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4日 星期二
《禪觀次第法門》第四講
2021年9月12日 星期日
2021年9月7日 星期二
佛法答問 (四)
佛法答問 (四) 釋定賢
1. 本人近年來很迷惘,疫情沒完沒了,社會又不斷發生衝突事件,感覺上香港已經不復平靜,不再是安全的地方了。法師,我明白佛教叫人行中道,隨順 因緣,可是我內心真是十分不安,對未來更加失去信心,請問我可以怎樣做?怎樣不起瞋心?
答:《禪林寶訓》載有晦堂祖心禪師 (1025-1100) 的開示:「久廢不可速成, 積弊不可頓除,優游不可久戀,人情不能恰好,禍患不可苟免。夫為善知識達此五事,涉世可無悶矣。」大意是說:1.長久廢置不用的(好)策略、制度或事情不可冀求速成,2.積習已久的(壞)制度、習慣和事情不可期望立刻清除,3.不可貪戀久享安逸優裕的環境和待遇,4.世事人情複雜多變,是難以做到恰到好處、面面俱圓的,5.禍患逆境出現時,不可一味逃避,若能勇敢忍耐、理智面對處理,轉機突破亦會產生。能夠通達明瞭此五事之道理和關係,能以慈悲智慧忍耐妥善處理人事物,名為善知識,待人處世便不會鬱悶焦慮了。
常言道:「世事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於心。」於大乘佛弟子而言,這個「心」就是發願學佛修行時的「初心」,亦即是「菩提心,大悲心,無所得心 (體悟空之智慧),長遠心」。當遇上各種順逆境界時,檢視自己可有忘失此心?若有,應令心生慚愧,提起正念,正觀世間人事萬物,無非是「因緣生滅、變幻無常、暫有假有」的把戲,若過度投入、不能認知「戲假」而執著「情真」,便會墮入憂悲苦惱的泥沼而不能自拔。
《雜阿含經》云:「如來離於二邊,說於中道,所謂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世間一切現象的生起和消失,都有其因果 關係,但都是沒有實體自性,佛教稱之為「無常、無我、空」。悟得此中道正理(緣起性空),名為「看破」,即可「放下」,便得「自在」,不被世間之成敗得失、苦樂生死等境界所逼迫困擾。然後,提起「初心」,增益信願行力,反覆修行 「因緣觀、念佛觀、慈心觀」等法門,並將其理論精神應用於日常生活當中,冷靜沉著應對世情變幻,不緊張不鬆懈,耐心勇毅前行,確信「明天會更好」,因為「眾生皆有佛性」,只要回光自照,返樸歸真,清淨身口意三業,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當福德智慧日增,便能令生活和諧、身心安穩,繼而超脱生死輪迴苦惱,乃至成佛以普度眾生,皆有可能。
2. 我很想學大悲咒,可是有很多發音也不太懂,請問如何可以學好它?如果念錯了發音會否影響效果?
答:《毘尼母經》卷4云:「佛告比丘:『吾佛法中,不與美言為是,但使義理不失,是吾意也。隨諸眾生應與何音而得受悟,應為說之。』」佛世時有弟子提出,以優雅和統一的語言來弘揚佛法。佛陀不讚成,說應該用當地的語言 (方言) 來弘法,這樣大家更能聽得清楚明白和悟解。這表示修學佛法,最重要是理解其内容意義及實踐方法,而並非著重於音聲、語言或外相、形式上的造作。這即是學佛修行的其中兩項重要原則:「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
佛教的中、長密咒內容,其涵義大多是敬禮稱揚、感恩佛法僧和菩薩聖者的大慈大悲、大智大勇的願行和德能,並囑咐眾生擁護修學佛法。持咒與念佛相同,行者是修學佛菩薩的慈悲喜捨願行,並將一切善法功德普皆迴向,願法界眾生都能夠恭敬三寶、修持佛法,現世身心得法喜輕安,增益慈悲智慧,將來徹底離苦得樂,這即是大乘菩薩自度度人的心行。
因此,持咒、念佛、誦經,貴乎了解其大義,以至誠恭敬心,專注認真受持念誦,同時與慈悲、智慧、無所得 (不執取 / 空) 相應。如是修學佛法,自有不可思議之效果。
學習持咒誦經,務實的方法,是多聽聞和參考大德法師或居士的相關讀音、開示,然後正心攝意,依正信的學佛態度多加練習即可。
3. 佛教是說因果的,如果有一個人殺了人,被警方捉到了,而他一定會受法律制裁的 (例如終身監禁),他受的法律制裁是否取代他殺業的果?以及他受了
法律制裁後的果報會否出現?
答:此類問題,是沒有絶對答案的。因為每個人在過往生及今生所造的業不同,各人現在所遇的緣和對應的心念行為又不同,所以即使是類似案例,各人招感現在或將來的果報也是不盡相同;佛教稱之為「世間無常,緣起甚深」。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因果是歷歷分明,報應的來臨是遲早問題,但絕不會爽約的。
譬如某殺人犯是一時衝動的誤殺或自衛殺人,事前沒有動機,事後深感後悔,並肯坦白認罪及努力懺悔改過,那麽他現在和未來所受的罪報 / 惡報可能會減輕,甚至消失。但若殺人前是有動機預謀,殺時心狠手辣及興奮歡喜,被捕後不認罪及不肯懺悔改過,那麽他現世和將來所受的惡報,極大可能會加劇加深;即使已受現世的法律制裁 (花報),未來世也會展轉墮落三惡道 (餓鬼、旁生、地獄) 之果報。
因此平時須謹言慎行,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否則多行不義必自斃。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若還不報,時辰 (因緣條件) 未到;時辰一到,什麽都報!」
4. 請問佛教所說的「方便妄語」是什麼?說了方便妄語會不會犯了「不妄語」戒?
答:「方便妄語」之義:方是方法,便是便利,妄語是不真實、欺誑的語言。 方便妄語即是為利益眾生而說的不真實語,但是為安撫、引導眾生離苦向善的一種權宜、善巧方法。
《法華經》裡有〈火宅喻〉:佛告舍利弗尊者,譬如有長者 (聖人) 諸子 (眾生) 居住於大宅中 (世間),大宅已漸頽敗並起火 (多惡業人禍天災),長者有力自出火宅,但諸子貪戀嬉戲,不知驚畏危險。長者欲警告諸子危險實情,並令速出火宅;但長者思惟,諸子久居大宅戀著戲處,告其險情令出,諸子會不肯信受並反而會四處戲走。於是長者用「方便妄語」,騙說宅外有諸子喜愛之種種珍奇玩物,著諸子速出任取,諸子聽罷歡喜踴躍,競共馳走,爭出火宅而終獲平安...... (後長者真贈諸子玩物)。此可謂「先以欲鈎牽,後令入佛智」一例。
由此可知,佛教指的「方便妄語」,必須與慈悲及智慧相應,目的是利益、安撫救護眾生,助其離苦得樂之謹慎、權宜、善巧語言,而並非是順口開河、諂媚討好或損人利己的欺誑言論,否則「方便變隨便 (沒慈悲智慧原則),隨便出下流」,便犯「不妄語」戒了。
5. 請問龍天護法是什麼?
答:龍天護法又名天龍八部,略稱八部眾,指天神、龍、蛇等護持佛法的八種守護神。即1.天,2.龍,3.夜叉,4.乾闥婆,5.阿修羅,6.迦樓羅,7.緊那羅,8.摩羅伽。
《法華經》卷2〈譬喻品〉云︰「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羅伽等大眾,見舍利弗於佛前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心大歡喜,踊躍無量。」此中,「天」,指梵天、帝釋天、四天王等天神。果報殊勝,光明清淨。「龍」,指八大龍王等水族之主。「夜叉」,指能飛騰空中的鬼神。「乾闥婆」,係帝釋天的音樂神,以香為食。「阿修羅」,意譯作非天、無端正、無酒。此神性好鬥,常與帝釋戰。「迦樓羅」,即金翅鳥,身形鉅大,其兩翅相去三百三十六萬里,取龍為食。「緊那羅」,似人而有角,故又名「人非人」,又稱天伎神、歌神。「摩羅伽」,即大蟒神。此八部眾皆係佛之眷屬,受佛威德所化,而護持佛法。因此在大乘經典中,彼等也往往是佛陀說法時的會眾。
此外,另有四天王所率領的八部眾,與此略有不同,即︰1.乾闥婆,2.毗舍闍,3.鳩槃荼,4.薜荔多,5.龍,6.富單那,7.夜叉,8.羅剎。《仁王護國般若經疏》卷2云︰「八部者,乾闥婆、毗舍闍二眾,東方提頭賴吒天王領;鳩槃荼、薜荔多二眾,南方毗留勒叉天王領;龍、富單那二眾,西方毗留博叉天王領;夜叉、羅剎二眾,北方毗沙門天王領。」
關於八部眾圖像的造立,唐‧段成式《寺塔記》載︰「東禪院,亦曰木塔院。院門北西廊五壁,吳道玄弟子釋思道畫釋梵八部,不施彩色,尚有典刑。」又,《出三藏記集》卷12〈法苑雜緣原始集目錄〉中有「宋明帝‧齊文皇文宣造行像八部鬼神記」之目。據此可知,其圖像之造立,我國自古已有。日本奈良興福寺西金堂所安奉的八部眾像,係天平六年(734)正月皇后藤原氏所造立,今被列為國寶之一。(參考:《中華佛教百科全書》電子版)
(部份內容,曾刊登於《溫暖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