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賢法師
佛法答問(一)
1. 我很喜歡佛教也很喜歡佛學知識,我有慢慢開始持戒,由不殺生開始, 而我在將來想從事音樂行業,但我在想,這種職業會否是令人「貪」著美好的聲音,又或者我是在助長別人的慾望,這令我十分苦惱,但若要我放棄我亦不捨。請法師為我指點迷津。
答:「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人、事、物的好與壞,並沒有定性;只在乎造作者的動機與行為,以及受眾的感受和反應。星雲大師曾開示過「四給」(實踐 四攝法) — 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信心、給人方便。所以,只要是傳遞「真、善、美」的訊息,能夠利益大眾身心增上的事,佛弟子都可以隨緣隨份而做。當然,努力修學佛法,確立正見正信,具真實慈悲智慧,才不會貪戀執著世間事物,不墮落才可以自度度人。
2. 小時候隨長輩在暑假住廟,無所事事,有姐姐帶我去偷吃油角。現在才知 「偷竊常住財物穀米、飲食衣服,乃至一物不與取者,當墮無間地獄,千萬 億劫,求出無期。」請問法師怎麼辦?
答:佛説:「無明為父,貪愛為母。」眾生因為愚痴和貪欲,造作種種錯誤的 心念行為,以致淪落生死煩惱。但所謂「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佛菩薩大慈大悲,出世之目的是教導眾生改惡向善、超越苦惱輪迴。因此, 懷慚愧心真誠懺悔改過,並持續行善積德、廣結善緣,自性善根日益增長, 以前所造的罪業便會日漸減滅,明天就會更美好光明。
3. 若不小心弄斷供佛的香,是否不好預兆嗎?日本有很多加了味道的香,有生果味、糖果味,請問用這些來供佛會否兒戲?
答:《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正信的學佛人,不會執著外相。因為世間一切,無非因緣生滅的過程和現象,是暫時性(無有常態)及非真實的。若能明白此理,便能見佛所覺悟的真理—「緣起 性空」。佛弟子所應做的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其餘可視作輪迴路上的點綴和裝飾而已。
4. 如果世界去到盡頭時,宇宙太空會否一同毀滅?
答:人有生老病死,物有成住壞空;從無顯有,有盡還無。佛教所講的是「諸法因緣生,亦從因緣滅。」生命的現象(精神與物質),是各種因緣條件相互交涉的生滅現象和過程。宇宙萬有(世間)沒有真實永恆不變的「生」,亦沒有真實永恆不變的「滅」,佛教名之為「輪迴生滅」;而學佛修行是要證悟「不生不滅」的涅槃境界。若想明白此中深義,必須耐心認真從「聞、思、修」佛法著手。
5. 可否將狗仔骨灰放在家裡?會否令牠留戀人世,影響投胎?
答:影響眾生投生(天、人、旁生、鬼、地獄)的因緣複雜,但主要是隨該眾生以前所作的善惡業、習性和臨終時的心念而定。供奉骨灰或牌位,是以對亡者的尊重和憶念為主;在正信佛教的立場,應以佛法(誦經、念佛持咒、說法)迴向 亡者,令其往生善道或佛淨土更為重要。
6. 請問念誦《心經》與念誦《普門品》或其他經文有沒有不同?有沒有說什麼人適合念什麼經?
答:佛法相應法,佛開示各種經義或法門,是為應對不同根性的眾生,令其悟解真理,解脱苦惱。佛弟子(尤其大乘)是應廣學多聞的,不單只是念誦佛經以及律、論,還須理解和實踐經論中義理,才可以真正自利利他。因此念誦或修學各種佛典的功德,都無有分别。初機者可選與自己相應的經典讀誦修習,然後擴展學習範圍,但切勿妄言、批評别人所修學的經典或法門的高低優劣。
7. 為什麼念完經後一定要回向?回向是什麼一回事?如果早晚也念經,是否只需回向一次?
答:大行普賢菩薩十願之末是「普皆迴向」— 即以自己所作的善業(佛法)功德,普遍施向、祝福一切眾生,願眾生離苦得樂,共成佛道。那是一種慈悲心的體現,但迴向須與智慧(般若、空)相應,方能圓滿成就。迴向有:迴因向果、迴事向理、迴少向多、迴自向他、迴世間向出世間等等。讀誦思惟佛經義理,像燃亮起自己的心燈,迴向是以自己的心燈之火,點亮其他眾生的心燈;此時自心燈的亮度不但不減,其他眾生的心燈也迴光返照,相得益彰,皆大歡喜,善業功德因而輾轉增上。所以每次修完善法功德,都應普皆迴向。
( 部份內容曾在《溫暖人間》刋出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