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悲無國界.隨佛燃心燈 §
阿彌陀佛關懷中心 (ACC)
2018感恩之旅
一、1月6日 :〈慈悲無國界.佛法在人間〉座談;〈中華文化在 ‘非’ 揚〉演出
文:釋定賢
天陰微雨,冷。中午前到達沙田鄉議局大樓劇院,儘管是冷暖人間,阿彌陀佛關懷中心與佛法同學會的義工們、32位來自非洲史瓦濟蘭的青少年和攝錄人員,已各自就位,忙碌著台上與會場的布置、排演和各項準備工作。
首部份的節目是座談會〈慈悲無國界.佛法在人間〉,於下午2時至3時半進行,主講嘉賓是慧禮法師、林家輝議員和駱慧瑛博士,主持是定賢。在座談的上半部,主講嘉賓分别回應主持的提問。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慧禮法師曾表示將來要「埋骨非洲,五世為黑人僧伽」。主持於是問法師為何要選擇非洲,作為弘法利生的據點,同時為什麽要發願「五世為黑人僧伽」。這位僧臘40多年,已在非洲弘法利生26年,並在非洲設立了五所兒童收容中心,受助總人數逾8000的「和尚爸爸」解釋,非洲幅員廣闊,人口有十多億,但由於古今遭列強的侵奪、戰爭人禍等因素蹂躪,造成各方面的落後,苦難、疾病和孤兒尤其多,所以慧禮法師選擇在非洲建立法幢,施以援手,願能「法傳非洲」,並引入中華文化,希望藉「蒙童養正」之教育理念,在弘揚佛法、救助孤苦和幫助改善非洲的貧窮落後上盡點力。由於一生的時間有限,因此法師發願五世作非洲僧人,希望有更多時間以實踐其弘願。真可謂菩薩發大心,「慈悲無國界」也!
至於「佛法在人間」方面,其他兩位熱心公益的主講嘉賓也是其中履踐者。林家輝議員服務社區20多年,自接觸佛教後便在繁忙的工作之餘,用功修學佛法義理和靜坐。林議員説佛法令他獲益良多,在自己的身心、生活和工作上,佛法都給予很大的啟發和幫助。他在工作中實踐「四攝法」—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及「四無量心」—慈悲喜捨,以利人自利,並得到良好的效果。佛法的慈悲智慧、調柔忍耐、體諒包容,確實是緩解現今躁動不安的社會之良藥。駱慧瑛博士是研究敦煌佛教藝術的專家學者,她從佛教的文化藝術中體驗佛法的真諦,在大專院校教學之餘時而參與佛法講座等活動。駱博士經常妙語如珠,態度親切,給人如沐春風之感覺;她認為戒律對佛教徒的修學和對佛教的發展非常重要,她以金融投資的「保本增值」作比喻,保住老本(清淨身心、持戒修福慧),日後才有發展和成功的機遇(自度度人的能耐)。
在座談的下半部時間,主持問了幾條頗為廣泛的問題,三位講者自由補充作答;其中内容涉及佛教與社會民生、宗教、政治、經濟和教育等範疇,以及佛教内外的一些老問題。但以短短個多小時的座談,又豈能將眾多問題談論得仔細明白呢?其實此座談除了介紹慧禮法師和 ACC 的慈善工作外,主要是希望能引發大家反思:佛教在現今社會的位置和使命,以及必須面對與處理的問題。
座談完結休息半小時後,當日節目的第二部份 —〈中華文化在 ‘非’ 揚〉,另一批主角出場了。剛從台灣乘早機抵港的32位非洲史瓦濟蘭青少年,在教練和照顧義工的陪同下,立即從機場乘車到達會場,為這趟感恩善長仁翁之旅的文化交流節目綵排;之前在後台看他們時還面帶倦容,但當下午正式表演時卻個個龍精虎猛,笑容自信滿面,專注從容有禮。這顯然是平時訓練有素,師長們教導有方,他們的專業和精神,令人生起敬意。如果觀眾是第一次看 ACC 的小朋友演出,又如果不是他們開始時表演了一段當地傳統的非洲舞,觀眾可能會認為,他們是身上塗了咖啡色或黑色顏料的中國小朋友!所以者何?
因為他們接續所表演的,全是中華文化武藝元素:儒家的弟子規、少林功夫、川派變臉、佛曲傳燈唱誦等等,最妙的是他們能以國語與大家溝通!最難得的是他們反映著中華文化和佛教的「自強不息」精神。據聞 ACC 正培育一批在中國、台灣和馬來西亞大學留學的孤兒,學成後會回歸自己的國家為同胞們服務。
常言道:「施比受更有福」。因為懂得布施而不求功德、不求回報的人,他的福德美善必定與日增長,內心平和舒暢,生命充滿陽光和希望。這是符合佛教所説「三輪體空」之理—不著相布施—無布施者、無布施物、無受施者,是名「布施波羅密」。菩薩從無私地幫助眾生而圓成佛道,世界亦因此而變得美好。
二、〈隨佛而行.燃亮心燈〉
拳拳誠心,與佛同行
主題名為〈隨佛而行.燃亮心燈〉的朝山之旅,出發前幾天,還是持續強勁的寒風冷雨交加,但在出發當天早上天氣轉好,雨也停了。引用定賢法師的話:「寒風凛凛禮大佛,冷雨無礙慈悲心。菩薩有感結祥雲,瑞光普照諸善人。」真是隨處結祥雲!一行人在早上九時四十五分抵達寶蓮襌寺地壇,雖然當時山上的氣溫大概只有攝氏六、七度,但陽光祥照,雲海如蓮,四周景致明淨莊嚴,令大眾熱情和信心增上,紛紛以欣悅與恭敬摯誠之心禮佛參學。
從早上十時到下午四時的活動:大家在地壇向大佛行三皈依禮、上天壇繞大佛、懺悔發願迴向、參禮佛舍利、齋堂午膳後進萬佛殿禮拜、入禪堂靜坐、繞地壇念佛號和持咒迴向。大衆全程修行佛法,忘我忘憂。不同國籍的菩薩、不同團體的義工,共同發揮不分國界、唯佛是道的精神。
午齋的時候,非洲小朋友特意為大眾獻唱三寶歌以及廣東歌。他們雖生於非洲,卻熟諳中國語言文化,令人既驚喜、又感動。這班被稱為生長在貧窮落後的第三世界孤兒,處處展示著他們華貴的一面──精神飽滿、意志上揚、語言豐富、禮數充足、互助互愛、秩序齊整,令處於繁囂卻往往內心迷亂的都市人有點相形見絀。
我們的世界裏,甚麼是強?甚麼是弱?有人認為貧窮是弱、落後是弱、疾病是弱、緩慢是弱。向弱者伸援手時,我們多數能夠知道自己在行布施、在幫助有需要的人,卻很少明白,其實所謂的「受施者」,也是我們的老師,他們正在引發我們的慈悲心和種種善行,令「布施者」在助人中增益自己的福德因緣。
慧禮法師在齋堂開示,他教導善信要把這班小朋友看成菩薩,想像菩薩示現孤兒身,向我們說法。我們需要向他們學習,以恭敬心、專注心、長遠心、不放捨心、無怨懟心,在佛道上前進。我們不能選擇生存的環境,不能控制變化無常的命運,但我們可以學習在不同的處境裏,依然不忘學道的初心;我們可以自依止、法依止、戒依止,去隨順、改變,乃至創造因緣。生命是否活得自在,並非決定於外在資源的供給多寡和使用,而在於我們有沒有給自己機會,去認真改善自己的心念言行,乃至善心對待周遭的人與事。
當定賢法師跟非洲小朋友說:「你們是非洲的未來,世界是你們的,將來是你們的。」很多小朋友連聲道:「不是不是。」也許小朋友未意識到自己是將來世界的主人翁,但法師卻鼓勵他們努力學習,創造美好的明天。人的一生未必需要在在處處發光發熱,但須明白責任所在。生命的每一天都是學習的過程,能把所學的去提升自己,幫助他人,這就是人生於世的責任和意義。我們所學的未必洋洋灑灑,我們所成就的未必轟轟烈烈,但對所學所得,認真對待、感恩回報,這種正善力量,不容忽視。慧禮法師也叮囑小朋友們,務必把所學貢獻給自己的國家,乃至整個世界。要國家人民富強起來,除了經濟和物質的提升外,更需要思想文化的素養、品德的建立和正見正念的傳播。而正見正念的基本,就是從個人做起,謹守道德戒行、靜心攝意、廣學多聞、互助包容。先做好為人應有的本份和責任,才能有效淨化身心,令人事和諧,國家安寧富足。
是次寶蓮寺參訪是 ACC「2018感恩之旅」的行程之一。非洲小朋友每年會到世界各地探訪贊助者和作文化交流,期間會將中華文化的特色—例如佛儒思想、武術技藝、歌舞音樂等展現人前。而這次朝山,小朋友在齋堂獻唱之後,定賢法師向小朋友説:「今天不需要表演。」法師的意思並非不重視他們出色的表現,而在於這天他們是我們尊貴的嘉賓。他們不用刻意表演,卻已將人生美麗的一面展現人前。的確,作為佛弟子的我們,靜靜觀察他們友善隨和、純厚樸實、如法團結的神采,猶勝十色舞台射燈、多重音響的烘托。不用千言萬語的一天,卻活出富有內涵的世界。當天,大眾從 ACC 同仁感受到快樂而有意義的人生,與其說這是他們的「感恩之旅」,不如說我們是應該感恩他們的來臨和付出;同時感恩三寳,讓彼此有提升心靈、法喜充滿的機緣。
山山水水清淨身,聲聲韻韻長入心。心心念念繫眾生,家家國國不相分。
朝朝暮暮迷傷神,分分秒秒為誰爭。步步履履如來行,清清淨淨種法因。
日月日月不常新,莫失莫忘佛慈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