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9日 星期日

阿姜查語錄 四


§ 阿姜查語錄 §

戒德
144. 小心,仔細地觀察我們的戒。戒,就是慚愧心。我們所感到疑惑的,就不該去做或說,這就是戒。所謂清淨,就是超越一切的疑惑。
145. 修行有兩種層次:第一個層次是以戒德、戒律的增長構成基礎,目地是為了將快樂、和諧帶入人們中。第二個層次是以解脫為唯一目標的法的修習,這種解脫是智慧與慈悲的根源,也是佛陀教法的真實動機。明瞭這兩層次才是真正的修行基礎。
146. 戒,是在我們內心裡增長的「法」的父母,它也提供了心一個正確的培養和導引。
147. 戒,是和諧世間的基礎,使人們可以真正地活得像人一樣,而不像動物。增長戒德,是在於我們的修行之心。遵守戒律,長養慈悲以及去尊敬一切生命。對你的行為和言語保持正念,利用戒德使你的生活樸實和清淨。以戒做為你所為一切的基礎,如此一來,你的心就會變得慈悲、清明和寧靜。在這種環境下,禪坐會很容易成長。
148. 照料你的戒,要像園丁照顧他的花木一樣。不要去執著大或小、重要或不重要。有些人想走捷徑,所以他們說:「忘掉定吧!我們直接觀(修慧);忘掉戒吧!我們從定開始。」我們對於執著,會有這麼多的理由。
149. 正精進和戒,並不是在於你外表的所為,而是不間斷地持續你內在的覺醒與收攝。因此,佈施罷!如果以善的動機佈施的話,能帶給自己和他人的快樂。可是,為了使佈施清淨,戒必須是佈施的根本。
150. 佛陀教導我們要止惡、行善,然後清淨自己。那麼,我們的修行就是要去除那些無意義的,而保存那些有價值的。在你的心中,仍然有任何惡的或缺失嗎?當然有!那又為何不去清掃那棟房子呢?但是,真實的修行不僅只是除去那些惡的,長養善的,這只不過是修行的一部分而已。到最後,我們必須超越善和惡。最後,會有一個包容一切的解脫,和一個來自愛與智慧、自然流露的無慾之心。
151. 我們必須從我們所處的當下開始,直截了當。當前兩個階段---戒德和正見,圓滿之後,第三階段的根除煩惱(雜染)會不假思考地自然發生。有了光之後,就不需去擔心如何解除黑暗,也不需去疑問黑暗到了哪裡去了。我們只需知道,有光就好了。
152. 遵循戒律有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遵守老師給予我們的規矩。第二層次的產生是:我們本身去遵守它們。但是,對於那最高層次的人而言---聖者,是不需要去想戒律和對錯的。這種真正的戒德,是來自打從內心的認知四聖諦和所做所為都是發自這種理解所得來的。
153. 有些出家人,還俗去槍彈每日在他們中穿梭的前線。他們比較喜歡這樣,而且真的想去。危機在他們四周潛伏,然而,他們仍然喜歡死於槍彈之下,但卻沒有任何人想為增長戒德而死。這真令人驚訝,不是嗎?

雜品 ()
154. 阿姜 查有一位弟子的膝蓋有問題,只能透過外科手術來矯正。雖然醫生保證他的膝蓋幾個星期就能痊癒,但是,幾個月過後,卻仍然沒有完全痊癒。當他再次見到阿姜查時,他對阿姜 查抱怨說:「他們說不需要這麼久的,所以不應該如此才對呀!」阿姜查於是笑著說:「如果不應該如此的話,就不會如此啊!」
155. 如果有人給你一條既大又黃,又甜又香的香蕉,可是,卻是有毒的,你會去吃它嗎?不會,那麼,當佛陀告訴我們感官的快樂是有「毒」的時,我們為何還去「吃」它呢?
156. 徹見你的煩惱吧!認識它,如認識一條有毒的眼鏡蛇。因為你知道眼鏡蛇會致你於死地,所以你不會去抓牠。去徹見有害事物的害處,及有益的事物的益處。
157. 我們總是不滿足。有一顆甜的水果,我們想要酸的;有一顆酸的水果,我們卻想要甜的。
158. 如果你的口袋裡有臭的東西,不論你走到哪裡,都會很臭。所以,請別說是地方的錯。
159. 今日的東方佛教,就好像一棵看起來雄偉的大樹,但卻只能生出小的果實。西方的佛教,猶如一株小樹,仍結不出果實,不過卻有結出大而甜美果實的潛能。
160. 現代的人想得太多,也有太多誘人的事物使他們感興趣,但它們卻沒有任何一個可以導引出真實的圓滿。
161. 酒不會因為你稱它作「香水」就變成香水,知道吧!但你們這些人,在你想喝酒是,就說那是香水,然後就去喝了。你們一定瘋了!
162. 他們總是向外看---看人、看事物。例如:他們看到這棟禮堂就說:「嘩,好大啊!」事實上它並不大,不論它看起來是大是小,都只是來自你對它的概念罷了!實際上,這棟講堂只是如此;非大也非小,可是,人們一直都在追隨他們的感覺,忙於到處看,並且對他們所看到的都有意見,所以沒有時間去看他們自己。
163. 有些人對修行,起了無聊厭煩和疲憊的心,所以懈怠了。他們似乎無法將「法」牢記於心;然而,如果你罵他們的話,他們永遠也不會忘記,有些人可能在他們有生之年都會記得,而且絕不會忘記。可是,說到佛陀的教導,他告訴我們要自制、要收攝、要精進不斷修行,他們為何一直把這些事情給忘了呢?為何人們不能把這些事情緊記於心呢?
164. 認為我們比他人好是不對的,認為我們與他人是平等的,也不對,認為我們比他人差,也不對。如果我們認為我們比別人好,驕慢心就會生起;如果我們認為我們與別人是平等的,我們會在應當的時間裡忘失尊重和謙虛。如果我們認為我們比別人差,就會沮喪,並認為我們不如人,或是在不好的徵兆下出生的。將這一切都放下吧!
165. 我們必須學習去放下有為法,並且試著不去反抗或抵抗。然而,我們卻去懇求它們來順從我們的欲求。我們尋求各種方法,安排它們或跟他們談條件。如果身體生病,處於病痛當中,我們會不希望如此,所以便去找種種的經典來誦;我們不希望身體處於病痛中,而希望控制它。這些經典於是成為一些神秘的典禮儀式,使我們更陷於執著之中。這都是因為我們誦這些經典,為的只是延壽罷了。事實上,佛陀給予我們這些教導,為的是要協助我們認識身體的真相,使我們能夠放下和捨棄我們的身體。可是,到最後,我們誦經卻增加了我們的愚痴。
166. 認識你自己的身體和心,少欲知足,不要去執著教法,也不要去握持情緒。
167. 有些人害怕佈施,因為他們覺得,這樣他們會被利用或受到壓抑。在長養佈施當中,我們只要降伏我們的貪念與執著,這樣做會使我們的真實本然自然流露,並且變得更輕安,更自在。
168. 如果你在你的鄰居家裡,將手伸出去捉火的話,火是熱的;如果你在自己家裡伸手去捉火的話,火也是熱的。因此,無論如何或無論在哪裡,都不要去握持任何會燒傷手的東西。
169. 外面的人也許會說我們瘋了,才會在森林裡,坐得跟佛像一樣,可是,他們又是如何的生活?他們笑、他們哭,如此看來,誰才是瘋子?
170. 阿姜查除了教導弟子外,還會製造一些一般環境和特殊情況,使弟子們能對自己有些認識,來訓練他們。他會說諸如:「我所教導你們的,你們也許只瞭解百分之十五。」或「他只出家五年,所以他只瞭解百分之五。」的話。一位新進比丘後來回答說:「這麼說,我已經在這一年,所以我明了了百分之一。」阿姜查回答:「不,前四年你一無所知,到了第五年,你才有百分之五的理解。」

雜品 ()
171. 有一次阿姜 查問他的一位弟子,他是否曾想還俗,他是否終身為僧。那位弟子說,這個問題很難,雖然他並不打算還俗,可是,他並無法很確定他永遠不會。他說,他的想法似乎毫無意義。阿姜 查於是回答:「真正毫無意義的是真實的佛法。」
172. 當有人問阿姜 查,身為一個佛教國家的泰國,為何犯罪率這麼高,或印度為何如此混亂。他說:「這些犯罪的人都不是佛教徒,也不是佛教在做的。這些都是人類所為,佛陀從不曾教過我們這些事。」
173. 曾經有人問阿姜 查,他是否是阿羅漢。阿姜 查回答:「我像森林裡的一棵樹,鳥兒來樹裡,在樹枝上棲息和吃它的果實。對鳥兒而言,果實也許是甜的或酸的。可是,樹本身並不知道,不管鳥兒說是甜的或酸的都無妨,但從樹的觀點來看,這都不過是鳥兒的嘮叨罷了。」
174. 有人說:「我能夠審視心中的慾望和瞋恚,但要觀察到愚痴很困難。」阿姜 查回答說:「你騎在一匹馬上,卻問馬在哪裡?」
175. 有些人是因為信仰而來出家,但後來卻譭謗佛陀的教法。他們對自己並沒有比較瞭解。今日真正修行的人非常少,因為有太多障礙必須去克服。可是,如果它是惡的,就讓它死去;如果它不死去,就使它成為善的。
176. 你說你一心一意的愛你的女朋友,試把她的裡面往外翻,再來看你還多愛她。抑或當你的愛人沒有和你在一起時,如果你非常想她,為何不請她寄一瓶她的糞便給你,如此一來,只要你一想起她的時候,你就可以打開瓶子聞一聞,很噁心,對不對?那你愛的又是什麼呢?到底是什麼使你看到一位留有吸引人的指甲的女人走過來,或你在空氣中聞到她的香水味時,心就跳得像一部搗米器一樣?那是什麼能量呢?它們拉你並把你吸進去,使你陷於其中,但你卻沒有真正地去反抗,對不對?到最後,你必須為此付出代價,知道嗎?
177. 有一天,阿姜查走到一枝躺在路中的粗重樹枝前,他想把它移開,於是便叫他的弟子去抬一端,他抬另一端。當他們抬起來要扔出去時,他看著弟子說:「重嗎?」當他們把它扔進森林裡之後,他再次問:「現在,還重嗎?」阿姜查就是如此地教導他的弟子,在他們所說的一切或所做的一切中,看見「法」。如此一來,他證實了「放下」的利益。
178. 阿姜 查的一位弟子,正將錄音機的插頭拔出來,還沒有完全拔出時,不小心觸碰到插頭的鐵片。他被電擊了一下,立刻將插頭扔掉。阿姜 查知道了,為了不要失去一個教導「法」的機會,他很快地說:「噢!你為什麼能夠如此輕易地放下它?是誰叫你放下的呢?」
179. 耶誕節到了,西方僧侶們於是決定要慶祝一番。他們邀請了阿姜查和一些在家信徒來共襄盛舉。這些在家信徒都非常生氣,而且難以置信。他們問,為何佛教徒在慶祝耶誕節呢?阿姜查於是給了一篇關於宗教的開示,他說:「只要我們瞭解基督教教導人們去為善、棄惡,跟佛教一樣,那問題在哪裡呢?不過,有人因為慶祝耶誕節的主意而不快樂,我們可以改善呀!我們不叫它耶誕節,而稱它做「耶佛節」。任何啟發我們,使我們看到真相,並教我們為善,就是正確的修行。只要你滿意,給它什麼名字都可以。」
180. 有一段時間,來自寮國和高棉的難民湧入泰國,有很多慈善機構都來協助救難。因為這點,使到一些西方僧侶認為,當其他宗教機構正致力於減輕難民的困境時,佛教的僧侶卻坐在森林裡是不對的。因此,他們前去向阿姜 查表示他們的關切,以下就是阿姜查的回答:「協助難民營是很好,而且我們人類的職責,的確是要去互相協助的。但是,以我們的愚痴行為來引導他人,那只能算是治療。任何人都可以出去捐贈衣服和釘帳篷,可是,有多少人可以來森林裡打坐,來認識他們自己的心呢?只要我們仍不知該如何給人類的心「穿衣」和「喂食」,在這世界的某一個角落永遠會有難民的問題。」
181. 阿姜 查聽到他的一位弟子在誦心經,當他結束後,阿姜查說:「無空亦無菩薩。」他於是問:「那經從何來?」弟子回答:「據說是佛陀說的。」阿姜查說:「可是沒有佛陀啊!」後來他說:「心經是在談甚深的智慧,超越一切的世俗。沒有了它們(世俗),我們哪還能教導他人呢?對事物而言,我們必須給它名字,不是嗎?」
182. 要成為聖者,我們必須持續不斷地經歷變遷,直到只剩下身體存在。心完全改變,但身依然存在。熱、冷、痛、病跟以往一樣存在。可是,心已經改變,而今,它以真理的眼光,徹見生、老、病和死。
183. 有人曾請阿姜查談一談開悟,以及他是否能描述他自己的領悟?在每個人都很急切地等待要聽他回答的情況下,他說:「覺悟並不難瞭解,只要拿一根香蕉放入你的嘴中,如此一來,你就會知道它的味道了。你必須修行方能經驗覺悟,而且要不屈不撓。如果覺悟很容易的話,每個人都在做了。我八歲就開始進出寺院,出家也有四十多年了,但是你們竟想打坐個一、兩晚就證得涅槃!這可不是坐下來---『噓』的一聲就開悟了!知道吧!這種事是不能抓一個人來在你頭上吹一下,就使你開悟的。」
184. 為了目的、為了回饋而做事,是世間的方法。可是,在佛法裡,我們不為任何收穫而做事。可是,如果我們什麼都不要的話,我們得到什麼呢?我們什麼也得不到!不論我們得到什麼,都只是苦的起因,所以我們練習不去得任何東西,只是讓心平靜下來,這就夠了。
185. 佛陀教導我們要放下,那些本質非永恆的事物。如果你放下一切事物,就會看到真理;如果不放下的話,就看不到。事物就是如此。當智慧在你內心甦醒時,不論你往哪兒看,都會看見真理。
186. 一棵「空心」的意思,並不是說裡面空無一物,而是指空掉惡的,但卻充滿智慧。
187. 人類不去反觀老、病和死,他們只喜歡談不老、不病和不死。因此,他們對佛法的修習,不曾增長過正確的感覺。
188. 大多數人們的快樂,都是仰賴事物符合他們的喜好,他們要世上每一個人只說令人喜悅的事。你是這樣尋求快樂的嗎?要世上每一個人,都只說喜悅的事,有可能嗎?如果真是這樣的話,你何時才找得到快樂呢?
189. 樹、山、蔓,都是依循它們自己的真理而生存,隨著自己的本然而生滅;它們無動於衷。可是,我們人卻不然。我們對一切事物,都過於小題大作,然而,身體依然追隨它的本然---出生、成長、最後死亡。它們如此遵循自然的法律;希望能有其它可能的人,只有受苦而已。
190. 不要認為廣學多聞,就能認識「法」。就好像你因為有眼睛,所以就說你已經看過所有的東西;或因為你有耳朵,所以就說你已聽過所有的聲音一樣。也許你看到了,但卻沒有看得徹底,你只是以「外在的眼」看,而不是以「內在的眼」看;你是以「外在的耳」聽,而不是以「內在的耳」聽。
191. 佛陀教導我們,要捨棄一切惡行而長養戒德,這才是「正道」。這樣的教導就好像佛陀把我們撿起來,放到「道」的起點一樣,到了道上之後,是否要前進都是我們自己的事。佛陀的職責只到此為止,他告訴我們什麼是對的方法而什麼不是。這樣就夠了,其他的就由我們自己決定了。
192. 你必須親身去體驗「法」。所謂的親身體驗,是去身體力行。在於道上,你只能依賴老師百分之五十。縱使我給你們的教導值得聽,可是它本身都是毫無意義的。但是,如果因為是我說的,所以你就全盤相信,你便是沒有正確地實踐我所教的;如果你全然相信,那麼你就不明智了。我們必須去聽聞教導、明了其利益、親自去身體力行、由你的內心親自去體會,這才是大有用處。
193. 有時,我在行禪時,天上落著微微的小雨,我會想放棄,到茅篷內避雨,但是,憶起昔日在稻田裡工作的那段時光:我的褲子通常從前一天濕到隔日,但黎明前又得起床,再把它穿上,然後走到屋子下面,將水牛牽出牛欄。那裡面一片泥濘,我捉起牛繩,而牛繩通常都被牛糞給覆蓋著,然後水牛會擺動牠的尾巴,沾在上面的牛糞會濺得我一身都是,我的腳因患有香港腳,所以很痛。我會邊走邊想:「為何生命會如此痛苦?」而今,我在這兒經行,一點雨又算得了什麼呢?這樣的想法,使我在修行中激勵了我自己。
194. 我不知道該向誰說。我們說到必須提升和捨棄的事物;但是,事實上沒有東西可以提升,沒有東西可以捨棄啊!

邀請
195. 我曾說過的一切到現在,不過是文字罷了。當人們來見我時,我必須說些話;但是,這些最好不要說得太多。你們最好開始修行,不要遲疑。我就像一位邀請你到某地方去的好友。不要躊躇,只要繼續前進,你是不會後悔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