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7日 星期五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 天台精舍 教理.禪修班 §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講者:定賢法師 (香港大學哲學博士)
日期:2020151219
時間:下午3時至530 (3星期日)
地點:九龍茘枝角九華徑新村133~135
電話:2741 3583

《大寶積經》云:「假使經百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學佛的意趣,首重建立起因緣業報的正確知見。循認知及順應此宇宙人生真理,有情眾生有改善命運,乃至超凡入聖、自度度人的可能。
佛在《業報差別經》中,直接開示人的際遇和素質有高下、好惡、清濁、健疾、美醜、貴賤、能無能、貧富、智愚等因果本末,以此反映深遠微妙的緣起義理,令學者警惕反省,發展有意義和美善增上的人生。

粤語講述.歡迎各界人士聞法共修




2019年12月16日 星期一

天台精舍2020年法會時間表


佛曆2564庚子年 天台精舍 2020 法會時間表
元旦供三寶及諸天
 11 (十二月初七 星期三)
9:30am ~ 1:00pm
彌勒菩薩聖誕供三寶及諸天
125 (正月初一 星期六)
9:30am ~ 1:00pm
佛涅槃日及觀音菩薩聖誕
38 (二月十五 星期日)
9:30am ~ 1:00pm
清明節法會
45 (三月十三 星期日)
9:30am ~ 1:00pm
釋迦牟尼佛聖誕浴佛法會
430 (四月初八 星期四)
9:30am ~ 1:00pm
《金剛經》讀誦迴向法會
524 (四月初二 星期日)
9:30am ~ 1:00pm
暢公上人紀念法會
79 (五月十九 星期四)
9:30am ~ 1:00pm
觀音菩薩成道日法會
82 (六月十三 星期日)
9:30am ~ 1:00pm
盂蘭法會
830 (七月十二 星期日)
9:30am ~ 1:00pm
中秋節晚會
101 (月十五 星期四)
6:45pm ~ 9:15pm
觀音菩薩出家日法會
111 (月十六 星期日)
9:30am ~ 1:00pm
暢公上人紀念法會
1129 (月十五 星期日)
9:30am ~ 1:00pm
阿彌陀佛聖誕
1227 (十一月十三 星期日)
9:30am ~ 1:00pm
上述法會,歡迎善信隨喜參加,費用全免。
   本精舍於日間法會供養午齋,請自備環保餐具。
天台精舍 九龍茘枝角九華徑新村133~135  電話:2741 3583




2019年11月29日 星期五

佛法講座:《清淨道論》的慈心修習



§ 天台精舍 教理.禪修班 §

講題:《清淨道論》的慈心修習
講者:定印法師 (香港大學哲學博士)
日期:2019121522 (星期日)
時間:下午3時至530
地點:天台精舍 九龍茘枝角九華徑新村133~135                    
查詢電話:2741 3583

内容簡介:慈心修習,是觀察瞋恚之過、忍辱之德,將慈心遍滿十方,達至「心與慈俱」的無我智,從利他到自利的過程。透過覺音尊者《清淨道論》的介紹,可認識到慈的性質、相狀,修習成功或失敗的關鍵,使我們更有效、正確地修習慈心觀。


粤語講述.歡迎聞法共修.費用全免




2019年11月7日 星期四

彌陀誕法會 暨 傳授三皈五戒


天台精舍
彌陀誕法會 傳授三皈五戒
主持:定賢法師
日期:2019128
時間:上午930 下午4
地點:九龍茘枝角九華徑新村133~135
查詢電話:2741 3583

欲皈依受戒者請先報名.歡迎參加.費用全免



2019年10月18日 星期五

佛法講座:《仁王般若經》





佛法講座:《仁王般若經》的明心護國思想
講者:傳聖法師 (香港大學佛學碩士)
日期:201911101724日、121
時間:下午3時至530 (4星期日)
地點:天台精舍 九龍茘枝角九華徑新村133~135                  
查詢電話:2741 3583
内容簡介:依據八品《仁王般若經》,概説大乘菩薩學者、仁王以智慧為主導修學佛法,從而明淨自他心識行為,以達至離苦得樂及護國利民之目標。
粤語、國語講述.歡迎聞法共修




2019年9月25日 星期三

佛法不思議.慈悲無障礙


 § 佛法不思議.慈悲無障礙 §        釋定賢

社會暴力升級,如何化解?
1.     近日社會的紛亂事件,令我甚為困擾,身為佛弟子是知道要保持中道,要有清明的心,可是眼見暴力升級,內心難免痛心,加上有些朋友的立場與我不同因而「割蓆」,請問法師這件事情如何了斷?有什麼方法令自己心安?
答:經云:「如來離於二邊,說於中道,所謂『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佛教所說的「中道」,並非指一般説的「中立」,而是以智慧透視宇宙人生真理——因緣生滅的因果關係(緣起法),了解「緣起性空」之理,從而設施解決問題或煩惱的方法(八正道)
      香港近年所發生的動蕩和暴力事件,不少有識之士經已指岀其内外遠近的各種原因,當中涉及經濟民生、理念信仰、政治及國際角力、社會怨氣累積等等複雜因素;真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處理人事問題,若只固執自我的觀點角度層面,而不平靜觀察思惟、綜合分析全體之時空因緣,即使所見所聞為「事實」,亦只能名為「局部偏真」,更何況還有各别的思想經歷感受、利益動機造作等等,這些暴力事件背後的「真面目」,應從何説起?
      既然各方有不同的思想、見解和動機並執持不放,又不克制言論行為,加上外力的干預影響,當理智被激昂偏執的情緒所駕御,鬥爭乃至暴力欺凌由此產生,種種天災人禍等悲劇從而輾轉增加。所謂「共業共受,别業别受;自作自受,不作不受。」命運由因緣決定,路向由自己選擇。簡言之: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上窮碧落下黃泉,因果不昧須承當。
      化解目前困境之道,關鍵在於大眾能否回復理性包容,冷靜反省,放下成見,顧全大局,以合情、理、法的克制態度耐心解決問題。瞋恨仇憤怨怨相報的心行,只會擴大和加深人際關係的撕裂,造成惡性循環,於人無益,於事無補。唯有培養真實慈悲智慧、善心善行,才可以正向解決問題,改善人生命運。佛弟子可多修慈心觀、六念法門——心念口説身行「佛、法、僧、戒、施、天」的大智大悲寬容喜捨功德,在日常生活中清淨身、口、意三業,表裏一致,以身作則,將善法善行普皆迴向,建立自利利他的堅固基礎。
      高僧大德云:「柔和德乃大,隨緣心自安。慈悲無敵人,智慧沒煩惱。」這是我們所應學習和正念的内容。

什麽人適合念什麽經?
2.   請問念誦《心經》與念誦《普門品》或其他經文有沒有不同?有沒有說什麼 人適合念什麼經?
答:佛法相應法,佛開示各種經義或法門,是為應對不同根性的眾生,令其悟解真理,解脱苦惱。佛弟子(尤其大乘學者)是應廣學多聞的,不單只是念誦佛經(及律、論),還須理解和實踐經中義理,才可以真正自利利他。因此念誦或修學各種佛典的功德,都無有分别。初機者可選與自己相應的經典讀誦修習,然後擴展學習範圍,但切勿妄言批評别人所修學的經典或法門的高低優劣。

學佛人不執著外相
3.   若不小心弄斷供佛的香,是否不好預兆嗎?日本有很多加了味道的香,有生果味、糖果味,請問用這些來供佛會否兒戲?
答:《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正信的學佛人,不會執著外相。因為世間一切,無非因緣生滅的過程和現象,是暫時性(無有常態)及非真實的。若能明白此理,便能見佛所覺悟的真理——「緣起性空」。佛弟子所應做的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其餘可視作輪迴路上的點綴和裝飾而已。


以上問答曾刋於《温暖人間》第512523524






2019年9月2日 星期一

2019年7月31日 星期三

文以記師



          § 文以記師 §   釋定賢 20197

暢懷長老 簡介

        暢懷法師 (1929~2019),內號親極,俗家姓王,出生于河北省武安縣,十五歲於邯鄲禪房寺性崇和尚座下出家,法脈源於寶志公禪師 (418~514) 所創立之金頂毗盧派。師於1943年在北京廣濟寺受具足戒,其後親近慈舟律師、圓瑛大師、倓虛老和尚等多位佛門大德。法師1949年南下香港,先後出任中華佛教圖書館館長、香港佛教青年協會導師、澳門佛教青年中心會長、香港能仁書院校監,並任天臺精舍、荷石精舍、圓明寺住持。為推動正信佛教的發展,除舉辦傳統佛誕法會、靜坐班、佛學班講經說法外,法師在國內外積極提倡短期出家及八關齋戒法會、又定期傳授三皈五戒和在家菩薩戒;同時接引有緣出家的弟子,保送他們入讀佛學院,以培養僧才,續佛慧命。在社會服務方面,法師早年曾率眾前往難民營、監獄、安老院、醫院等地方探訪,運用佛法舒解眾生之心靈苦惱。法師又親自撰寫佛法文章書刋,如《學佛文集》、《靜坐講義》、《佛法答問》等等;又倡印大量佛法書籍免費結緣,時而邀請佛門大德開演佛法要義,旨在弘揚正法,提升信眾的正確知見。法師雖然身居香港,心常繫念國內,因此領眾在祖國弘法參學之餘,還集資在其家鄉河北武安等地興建龍泉寺及三間較小的寺院,協助國內有情,共沾佛法利益。暢公一生閱歷豐富,博通諸宗大義,說法圓融,為法忘軀,接引信眾,諄諄教誨,為大眾所景仰懷念。

弟子所認識之恩師

      「有因有緣集世間,有因有緣世間集;有因有緣滅世間,有因有緣世間滅。」世間種種,無常生滅,離不開「因緣」二字。然而,「緣起甚深」,誰能參透中深義?

      二十多年前,亦是因為感受生離死別之苦惱而尋覓出離之道。一個早上來到天臺精舍,不大的單層式平房佛堂,頗為簡陋;但見人頭湧湧,梵音飄飄,法會進行中...... 遙望一位老和尚的身影,未來之恩師暢公是也。很慚愧,當時令我這凡夫印象深刻的,是與「錢」有關——有很多免費結緣佛書、派免費午飯盒和生果、寫牌位回向不收費,只是自發供齋或隨喜捐助。感覺良好!

      後來在暢公座下受三皈五戒,又隨老和尚到加拿大溫哥華福慧寺,參加短期出家及八關齋戒法會。從一個初機居士的角度觀察,覺得這位老和尚「頗冷,也不太冷」。可以這様形容師父:「菩薩低眉,和如春風,靜如止水。金剛炯目,威儀自若,動如雷震!」恩師觀機逗教,不時用折、攝二法,接引啟導後學弟子,但總以慈悲機智隨和的態度為主,因而有弟子贈以「暢所欲言宣妙法,懷開大笑度有緣」之句。

      幾年之後,在社會磨蹭久了,萌生鳥倦知還的意態,但還歸何處?又是另一個早上來到天臺精舍,那時精舍內只有幾個人;預約了暢公,想請老和尚寫一封推薦信給我,我想以居士的身份,報讀臺灣佛學院學習幾年,看看自己能否適應佛門生活才考慮出家。師父很慈悲,面帶病容卻認真地說:「你既然有意出家,還是先出家後去讀佛學院較好。出家人與居士在佛學院的學習生活是一様的,但出了家才真正算是佛門中人....... 出了家的前途會越走越光明。」之前有人勸我出家也不為所動,主要是對此久染紅塵的自己沒有太大信心。但那時經老和尚的提點鼓勵,像貫注了動力,考慮了七天即決定在暢公座下出家。後來師父接引了更多弟子出家,並按其意願送往佛學院修學。
      此來不用傷遲暮,佛法弘揚本在僧」,培育僧才弘法利生,這是恩師對佛教和社會的一項貢獻。

      有人的地方,就有人事的問題,這似乎是一個普遍的真理。未出家前,對出家修行的生活充滿著清淨與超越的憧憬,後來漸漸領悟,師父所說「出了家的前途會越走越光明」的前提是:「初心(菩提願行)不退,而且是從經歷無限時空因緣的考驗而言。」現實的情況是,除非是久修利根或善業深厚的菩薩,大部份人都是有各種習氣的凡夫,出家的「光環效應」並不能一下子將煩惱習氣清除,必須假以時日,真誠精進用功修學正法,光明的前途(轉迷成智)才會顯現。「心出家,身不出家」的在家修學佛弟子,亦如是。

      師父如何將大乘佛法的理論與實踐連結?弟子觀師父二十年如一日。師父每天功課不斷:拜佛、打坐、看書、念佛、經行、早晚課、辦大眾事;尤其是拜佛與打坐,即使在病中,師父也堅持修行。

      師父生活簡樸,克己利人,為法忘軀:在衣食住行方面,師父簡樸節儉,毫不挑剔,但為建寺安僧和利益眾生時,便會務實而不吝嗇。師父說他在年青時因不善調理身體,只拼命用功修行和做事,導致牙齒脫落和精神衰弱,後來以靜坐和拜佛將身體毛病治理好,所以常勸勉大眾修行做事要行中道,不可過猶不及,又說「養生之道在於動,養心之道在於靜」,因此拜佛和靜坐,是很好的世出世間修行方法。

      學佛修行的基本下手處是「斷惡修善」,因而師父常以「四正勤」開示大眾。四正勤者,「已生惡令斷,未生惡令不生。未生善令生,已生善令增長。」此道理看似簡單,但能夠恒常精進實踐亦非易事。

      有一次早粥後,師父語重深長的對弟子說:「我在這數十年領眾學佛,憑一個『忍』字!」弟子聽後無語。細心思惟,是的,菩薩發心學佛度眾,應修學慈悲智慧、忍耐包容;待人接物,莫與貪瞋癡慢疑、見嫉諂誑憍等煩惱相應,否則自度不了,何以度人?

      師父亦常開示「但盡凡情,別無聖解」的深義。菩薩是覺有情,眾生是迷有情,生死煩惱,皆因糾纏執著這個虛妄的「我見凡情」原故。如何盡此凡情?師父的老師倓虛老和尚說得好:「觀念念即住,覺妄妄皆真」,默然直觀自心,覺性現前,凡聖一如,真妄亦空。
      因地不真,果招紆曲」,我輩凡夫,須廣學多聞,正念正法,真摯地身體力行,培養慈悲智慧,此即減滅生死煩惱之菩薩中道行矣。

      另一方面,師父也常說「法無定法」、「實際理地不受一塵,佛事門中不一法」。這說明佛法不離世間法,但為利益眾生並使之離苦得樂故,學佛者須悲智雙運、福慧雙修,令理事圓融,真俗無礙,方能普度眾生。

      以上只是弟子蒙 恩師多年以來身教言教之點滴摘要。弟子會謹記恩師之遺訓:「心胸要廣大,志在弘法利生,不求名聞利養。

至人應物  體寂名存  權跡有歸  光雲不滅
誠祈恩師  乘願再來  重演圓音  轉法輪

弟子 定賢 頂禮


** 此文曾於25-7-2019520期《溫暖人期》中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