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30日 星期一

尊者道跡 (二)


§ 尊者道跡 () § 唯默
祝願大家:佛誕吉祥.福慧雙增.菩提上進!
佛陀的一生
世尊與迦葉尊者的教化
有一天,佛陀藉機向弟子們開示過去世與迦葉尊者(Maha-kasyapa全名大迦葉、摩訶迦葉)的一段因緣:
從前帝釋天天王與第七梵天天王二人相交甚篤,情誼深厚,有一天梵天王到忉利天與帝釋天王共同遊戲,見帝釋愁眉不展、悶悶不樂,梵天便問帝釋:「為什麼悶悶不樂呢?」帝釋於是告訴梵天道:「你有沒有注意到我們天界的人越來越少了呢?下方人間行善的人越來越少,舉止動念都是惡業、罪業,因此死後都下墜到惡道中,很少有升天的,天人下生人間,轉了幾圈也都隨業飄流,少有回來的,所以我為此憂心忡忡,日夜不安。」梵天王聽後心有所感,於是和帝釋商量:二人共同下生人間教導眾生為善,以期死後生天。梵天王對帝釋說:「你化做一隻獅子,我化做一個婆羅門,你我二人見機行事,共行教化。」
二人商議已定,瞬間來到閻浮提一個小國。帝釋化成的獅子在城門外喊道:「我肚子餓得很,快給我一些人吃,否則我將破門而入。」百姓聽了都驚恐萬分,一再叩頭求哀,獅子還是咆哮著不肯離開,於是化做婆羅門的梵天就出來說話了:「這隻獅子非常兇惡,如果不給牠一些人吃,若真破門而入,我看會有更多人遭殃,不如將國中那些犯了死罪待斬的囚犯給牠,讓牠離開。」國王於是將國中三十名等候斬決的死囚送到城門外給獅子當餐。
獅子得了這些人就將他們一個個趕入深山裏一個幽靜的處所,梵天化成的婆羅門此時又趕來對這些囚犯說到:「你們這些人從今以後如果能夠持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好好行十善道(十善是佛教對世間善行的總稱:三種身業──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四種語業──不妄語、不惡口、不兩舌、不綺語;及三種意業──不貪欲、不瞋恚、不邪見。),令身口意時時與善念相應,如此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我保證這獅子絕不會吃你們。」所有的囚犯都異口同聲的說道:「我們都是已犯了罪原就該死的人,如果能免我們一死,叫我們做什麼都願意,何況又是叫我們持戒行善,我們從前就是太愚痴,壞事幹盡,從沒有人教我們如何做好,從今以後,我們等於是再生的人了,我們願意開始新的人生,持戒行善。」
從此這三十名死囚便跟隨婆羅門受戒行善。如此過了一段時間,帝釋化成的獅子看這三十人止作行持無不恭謹調柔,個個清心寡欲,淡薄名利,就對他們說:「現在你們可以回去了,這一段時間你們都表現得很好,但是回家後你們仍然要繼續守戒行善,否則讓我知道你們那些人不再守戒,我還是要把他吃了。」
三十名死囚對獅子和婆羅門的教誨無不懷著恩同再造的感激之情,毫不猶疑地答應了獅子的話,回到國內,百姓們見了都非常驚訝他們如何能死裏逃生?而且每個人的舉止威儀無不溫順祥和,前後判若兩人,與先前之惡形惡狀簡直不可同日而語,不禁好奇的問道:「何以如此?」其中一人回答說:「有一人教我們受佛五戒,獅子就不吃我們了,我們都願意受持五戒,行十善,因此今日得以歸來,但那隻獅子如今仍在城外。」
百姓們聽說獅子仍然住在城門外,都非常惶恐,為了保命都紛紛向回來的三十位囚犯學受五戒,奉行十善,不久全國百姓幾乎沒有一人不受持五戒奉行十善的,整個國內充滿了祥和之氣,國泰民安。
帝釋於是又與梵天到另外一個國家,以同樣的方法施行教化,如此週遍各國,閻浮提眾生大多行持五戒十善,死後都往生天上,天人一時又豐饒起來了。
世尊最後對弟子們說道:「菩薩用種種善巧方便度人,直到成佛,當時化成獅子的帝釋天王就是我釋迦,而化成婆羅門的梵天王乃現今的迦葉尊者是也,當時他助我化度天下人,使我今日功德圓滿而成佛果,如今我分與半坐與他並肩,也是為了報答他昔日助我的恩德啊!」
(取材自《眾經撰雜譬喻經》)

佛子羅侯羅奇因緣
聽說世尊之子羅侯羅(Rahula亦名羅雲),是在世尊離開王宮那一天晚上入母胎的。當時的悉達多(Siddhartha)太子趁夜離開王宮,捨離王妃耶輸陀羅(Yasodhara)、父親淨飯王(Suddhodana),以及宮中的一切榮華富貴,從此展開了他的求道生涯。六年苦行,終於在菩提樹下降伏四魔,除諸陰蓋,證得無上正等正覺,解了一切諸佛之法。  
世尊成道之夜,他的兒子羅侯羅也同時在王宮裏誕生了,此時舉宮沸騰──不是歡愉,而是令大家感到莫大的憤惱;因為悉達太子已經離宮六年,六年之後,他的王妃耶輸陀羅卻突然生產,除了說耶輸陀羅不守婦道,還有什麼可解釋的呢?
 耶輸陀羅的表妹電光,捶胸頓足,大罵耶輸陀羅:「枉費翁親那麼疼妳護妳,妳且貴為王妃,竟不知潔身自愛,悉達太子已經離宮六年,妳這孩子是跟誰有的?妳無慚無愧,污辱皇族,悉達菩薩出家修梵行,聲名遠播,妳卻不惜損傷他的清譽,是何道理?」
世尊的父親淨飯王,此時在樓閣上,見到大地六種震動,這種種奇異現象令他心裡非常害怕,他想:「我子悉達出家修梵行,戒香幽遠,相好莊嚴;我子如樹,戒根深固,慚愧之枝葉繁茂,散播著名譽之香,他的悲心猶如樹下濃濃的樹蔭,億萬百姓受其庇蔭;我子如金山王,眾寶莊嚴其身;我子如大海,海中眾寶無窮無盡;我子如滿月,眾星拱繞……。我子悉達有如是無量無邊功德,如今這六種震動現象來得太怪異,莫非告示著我兒已死?我釋迦族歷代為王,相續至今,特望我子為轉輪聖王或成佛道。萬一我子有何不測,我命亦不久矣!」  
如此越想越憂心,此時忽聞宮中舉聲大哭,淨飯王心中更加駭然,以為悉達太子真的遭遇不測,立即詢問宮女道:「是我子悉達太子死了嗎?」宮女說:「吾王陛下:悉達太子沒死,是太子妃耶輸陀羅今日產下一子,舉宮上下都感到非常羞愧,所以大家都在哭。」  
淨飯王一聽,更加憂惱,不禁放聲大哭道:「怪哉!我子出家六年,未踏入家門一步,如今媳婦突然生子,是國醜家醜,辱我皇族,莫此為甚!」於是命人擊鼓,一時三軍聚集,九萬九千釋迦族人亦悉到會,淨飯王把耶輸陀羅叫到中間,四周圍著人潮。耶輸陀羅穿著一身白淨的衣裳,懷中抱著幼兒,心中坦蕩蕩,亳無畏懼地站在眾人面前。釋迦族的長老手執木杖,對著耶輸陀羅怒罵道:「妳這無恥的婦人,做出這種有辱我釋迦族的醜事,有何面目在眾人面前站立。」
耶輸陀羅的舅舅也趕來對耶輸陀羅說:「妳這不知天高地厚的孩子,在舅舅面前最好說實話,舅舅也好為妳排解,到底這孩子是從誰而得的?」  
耶輸陀羅毫不遲疑的說:「從那位已出家的釋迦種,名喚悉達的太子而得,我實是從悉達太子那邊而懷此子的。」  
淨飯王聽了更加生氣道:「所有族人都知道我子悉達從前在家的時候,對酒色財氣等五欲諸事,從來都不想聽的,那還有欲望與妳生這兒子,妳敢做不敢當;如今他出家苦行,日食一麻一麥,梵行清高,妳還這樣譭謗他!」
淨飯王非常憤怒,問在場的釋迦族人:「如今當如何懲治這無恥的婦人?」有人提議鑿一火坑,將母子二人丟到火坑裏活活燒死。眾人都說這個提議最好;於是淨飯王命人掘一火坑,上堆佉陀羅木,在坑中取火燃燒,將耶輸陀羅推到火坑邊。
耶輸陀羅來到火坑旁,望見坑中的熊熊火焰,她低頭看看懷中的幼兒,又舉目環顧四周,眾目睽睽,千萬人所指,沒有一個人向著她。她心中充滿了無助之感,不禁仰天長嘆:「佛菩薩啊!您大慈大悲,憐愍一切眾生,天龍鬼神無不敬重您,今日我母子遭此不白之冤,無過受苦,菩薩為何不顯威靈,祐護我母子,諸天善神啊!何故不救我母子今日之危哪?」於是耶輸陀羅向佛方所,一心敬禮,又回頭向釋迦族人禮拜,然後合掌向火,懇切的說道:「我此幼兒實是從悉達太子而有,六年在我胎中,如今才出娘胎就遭此困厄,十方諸佛菩薩垂憐我,若我所說屬實,此火自當熄滅,絕不燒害我母子。」說畢即抱著羅侯羅投向火裏。
 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當耶輸陀羅無懼地走入火坑時,火坑頓時變成一清涼的水池;耶輸陀羅看見自己站在蓮花上,身心安然,母子倆毫髮無傷。耶輸陀羅合掌向釋迦族人道:「我剛才所說若是虛妄,早被那熊熊烈火燒死了,今我母子安然無恙,你們應該相信我所說全是事實,此兒確實是悉達菩薩之子。」  
在場的釋迦族人也都看見了這不可思議的一幕。因此一位釋迦長老說道:「我看耶輸陀羅的形色坦蕩蕩地,沒有絲毫心虛的表情,而此火坑會突然化成清池,無損於她們母子,分明是佛菩薩在暗中護祐她母子,可見耶輸陀羅說的是事實,她沒有過失。」
於是淨飯王將耶輸陀羅母子送回宮裏,對她更加敬重,請來乳母照顧羅侯羅。淨飯王每天含飴弄孫,其樂融融;每看到孫子羅侯羅,就想起兒子悉達多,稍稍解釋思子之情。
這樣又過了六年,淨飯王思念悉達太子之情絲毫未減,於是派人去請世尊回宮一趟。世尊起了憐愍之心,答應回宮。當世尊回到宮裡時,變化成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每一位比丘都跟世尊一模一樣。耶輸陀羅告訴羅侯羅說:「那一個是你父親,你就站到他旁邊去。」羅侯羅禮拜所有的世尊後,很快就認出自己的父親,他高高興興的走到真正的世尊左足邊站著。世尊以無量劫中所修功德輪相之手,撫摩羅侯羅的頭頂。當時在場的釋迦族人看了,有的不禁心中私忖道:「原來世尊還有愛私之心。」世尊立刻知道這些人的心念,於是說偈言:「我於生眷屬,及以所生子,無有偏愛心,但以手摩頂。我盡諸結使,愛憎永除盡,汝等勿懷疑,於子生猶預,此亦當出家,重為我法子,略言其功德,出家學真道,當成阿羅漢。」
  與會大眾心中釋然,歡喜作禮而去。
(取材自《雜寶藏經》Samyukta-ratnapitaka-sutra
質多手尊者的故事
(護法法師 主講;唯默 整理)
「心若不安定,又不了正法,信心不堅者,智慧不成就。」 
「若得無漏心,亦無諸惑亂,超越善與惡,覺者無恐怖。」〈心品〉第3839 偈頌,《南傳法句經Dhamma-pada》。
此二偈頌,是佛陀在舍衛城祗樹給孤獨園的時候, 為一個七次出家、六次還俗, 最後證得阿羅漢果的質多手尊者所說的:
 舍衛城有個牧牛的年輕人,因為遺失了一頭牛,跑到森林裏四處尋找,直到中午時分,終於找著了那頭牛,將它趕回牛群裏。此時這位年輕人方覺口乾舌燥,飢腸轆轆,於是他走進森林裏的一所寺院,向師父們頂禮之後,一旁坐下,比丘們見他飢餓的樣子,就對他說:「桶子裏還剩 下些飯菜,去吃吧!」
佛陀時代,人們因為佛陀的威德教化,常常佈施供養佛陀及出家比丘,因此比丘們經常可以得到米飯、咖哩食物等豐盛的供養,所以這位年輕的看牛人,在桶子裡獲得一頓飽餐。飯後他向比丘們致謝並問道:「尊者們今天到什麼地方應供啊?」「沒有,優婆塞(男居士)!這和平時乞的一樣。」
他想:「我日夜辛勤工作,卻無法賺得如此美味又豐盛的食物,在家生活有什麼好呢?不如出家算了。」
於是他向比丘們表達出家的意願,希望加入他們的僧團生活,比丘們說:「善哉!優婆塞, 歡迎你成為僧團的一份子。」
他剛出家,倒還勤快,對於僧團分派的執事從未怠慢,又因為人們供養佛陀及比丘們的衣食非常豐厚,不久他就變得又肥又胖。
但是出家不久,他開始感到厭倦,心想:「我為什麼要過這種乞討的生活呢?還是還俗吧!」於是他便離開僧團回家去了。
才在家沒幾天,因為缺乏食物,身體又瘦了下來,於是不免又想道:「我為什麼要受這種挨餓的苦呢?還是出家去吧!」於是又回到僧團。但是過不了幾天,他又覺得修行沒意思,又還俗回家去了。回到家沒幾天又覺得不快活,又想到要出家:「我為什麼要當個在家人呢?我要出家去!」於是又重返僧團……。如此反反覆覆。當他第六次離開僧團還俗回家去後,比丘們都認為他是一個愛幻想,不能掌握自心,一任心念遊走不停,隨時會改變心意的人,因此就稱他為「質多手尊者」。
因為他不斷捨戒還俗回家,他的妻子懷孕了。有一天,他從林裏工作回來,不禁又想到出家的種種好處,於是走進臥室要取他的袈裟,準備第七次出家。當他走入臥室,他看見妻子躺在床上睡覺,髒衣服掉了滿地,妻子嘴巴張得像蛤蟆,嘴裏淌著口水,鼻子鼾聲大響,還不時發出吱吱的磨牙聲……整個人看起來就像一具腫脹的屍體。他心中猛然一震:「這不就是無常與苦嗎?我曾數度出家,但為了她,我始終無法安住在僧團,真是愚痴!」於是他拿起袈裟,將之綁在腰際,毅然決然地奪門而去。
住在隔壁的岳母看見女揟匆匆出門的樣子,心中訝異地想著:「他剛從林中回來,馬上就綁著袈裟出門,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趕緊跑過來女兒這裡,看到女兒醜態畢露的睡相,隱約看出了端倪,他對床上的女兒喊到:「起床啊!妳這貪吃好睡的女人!妳丈夫看了你這般醜陋的睡態,已經厭離而去了!此後再也不會為妳留下來了。」
「媽!您別吵!他能離開多久呢?過幾天他就會回來了。」女兒睡意猶濃,囈語般的回答。
質多手尊者走在路上,腦海中不時浮現方才妻子的那一副睡相──昔時的嬌柔不知何時變了樣?他反覆地思索無常和苦,終於得法眼淨──證須陀洹果。當他回到僧團,比丘們都說:「我們不能再接受你加入僧團了,你一次次的剃除鬚髮,卻始終沒有剃除你心中的貪瞋癡等雜染,你的頭已經像是專門用來磨刀的磨刀石了,你如何能安住僧團,做一個真正遠塵離垢的出家比丘呢?」
「尊者們!請慈悲再接受我一次吧!」他懇求著。
比丘們想到他以前對大眾的種種協助,最後答應再給他一次機會。幾天之後,他不但證得阿羅漢果,同時具足四無礙解,很多不知情的比丘偶而會開玩笑地對他說:「怎麼這麼久還不還俗呢?如果你想太太就回家吧!」
「尊者們!當心中仍有執著時,我離開;但此刻我已斷除一切執著,不會再離開了。」質多手尊者說。
比丘們對質多手尊者的話仍然將信將疑,因而請示佛陀,世尊說道:「比丘們!這是真的,你們不須懷疑。當他心不堅定、不能了解真正的法義時,他總是善變而徘徊在出世與入世的生活中;然而此刻他已超越了一切是非善惡,不再有執著或恐懼了。」世尊因此而又說偈言:「心若不安定,又不了正法,信心不堅者,智慧不成就。」「若得無漏心,亦無諸惑亂,超越善與惡,覺者無恐怖。」 與會大眾同霑法益。